冷静审视WTO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WTO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一些学者提出需要冷静思考WTO,参照WTO规则来分析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出对实践有意义的对策和方法。青年学者刘力和刘光溪主编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书,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阐释和介绍了WTO规则的"知识一般",摒弃了异常热闹的机遇与挑战。收益和风险的分析,让读者在充分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对自身所处行业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同时,书中贯穿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按规则办事的思想,让读者了解规则。熟悉规则。掌握规则和运用规则。
  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第四次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对WTO的相关条款的了解程度,总体上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他们不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去独立研究相关条款,而是一味等着"现成饭"--看别人做的研究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所以根据这一信息做出的决策也很难保证其科学性,我国企业对"入世"表现出十分强烈的盲目乐观性,已经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与忧虑。《读本》一书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WTO的重要文件为蓝本,结合历次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谈判所达成的协议。规定等文件,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货物贸易规则。服务贸易规则。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促进公平竞争规则。政府采购与国营贸易规则。贸易争端解决规则。例外和保障措施规则等WTO基本规则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介绍,将WTO的最一般却又最重要的内容系统。全面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所有的"真知灼见"都从平凡。冷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来,不拘泥于形式,不束缚读者的思维并引导其进行思考和判断,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色。
  《读本》是严肃的。规则就是规则,如同"一就是一"一样,来不得半点的浮夸和造作。对读者负责,确保援引规则内容万无一失是严肃的一种体现。同时,对规则进行细致的解释时,在占有第一手资料通常是大量的外文资料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引入相关的数据。图表和说明,是严肃的另一种表现。做到上述两点是本书值得信赖。值得一读的基础。在方法论上,书中也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冷静思考的思想。在阐明和解释规则的同时,作者将一些鲜活的事例。严肃的研究报告。其他国家的案例等以专题的形式罗列出来,一般不评论,给读者"悟"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
  《读本》是灵活的。书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要好读。易读。根据这一原则,书中采取了较为灵活的行文方式。对艰涩。生硬的规则条款进行了通俗化的解释,对某些太专业化的翻译进行了校订,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通俗化的定义,使广大非专业人士能够读起来很轻松。内容安排是灵活的,有正统的条款,有严肃的介绍,有形式多样的专题,有透彻入理的分析,在应接不暇的信息传递的同时又不乏条理性和系统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超越了传统教科书的古板和压抑。规则定出来是要运行的,如何操作是一个基本问题。书中将其娓娓道来,按部就班地教你操作的过程,把规则与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可操作性在本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读本》的启迪和示范作用只有经过读者研读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对WTO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和独立思考,以免以讹传讹。相信《读本》能够对许多人有用,它至少在增强自信心。明确做事规矩上能够做出有用的承诺。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读本》,刘力 刘光溪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9月版,14.50元)
其他文献
若干年前,笔者由希腊罗马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思想研究步入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并且提出了一个解释文化传播规律的名为"文化互动转型论"的理论框架①。近年来虽然出于学科建设需要,又将主要精力投向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哲学,但对中西文化交流史一类的作品总是恋恋不舍,只要有可能,总是找来细读。近来读到张西平先生的新著《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引发了一连串的
期刊
贵州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沉钟译丛》第一辑五种(广州日报大洋图书编译室策划)。西方学术名著的译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努力去做,做得更多更好。为此,我们约请译丛的部分编委及专家、读者做了如下笔谈。了解西方的学术和思想,当然不是以其是非为是非:言者鹦鹉学舌,行者全盘照搬,而是为了有助于中国文化的更新。为此,需要我们向外、向内作更广泛的了解,更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借鉴的借鉴,应该批判的批
期刊
对一切有限生命,死亡是时间的终点。而时间本身又是什么。当我着手为《拒斥死亡》一书写点什么的时候,想到时间的问题,内心一时产生某种久违的悲情。  从"文革"到如今,已经三十四年了!要知道,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也不过三十年呀!从1911年推翻大清王朝到1949年,也不过三十八年!而当我年少时,甚至当我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后,说到清朝或"五四运动"等等,都会感觉那是那么那么久远的事
期刊
三年前,听说同乡好友戴维在撰著一部《诗经研究史》,先是一怔,感到有些吃惊。心想:这谈何容易呀"诗三百"自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以来,迄今已两千多年,历朝历代解释《诗经》。研究《诗经》的著作汗牛充栋,即使亡佚者不计,至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收录的就有146种,其中著录书62种,存目书84种。存目所未收以及《四库全书》以后问世的著作又不知几何。在时下购书不易。借书亦难的情况下,要浏览这样大量的著作并在
期刊
苏力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出版已有一年了,苏力本人对此书的自我评价颇高,但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除了网上一些零星的议论外,法学界对此几乎可以说是沉默不语,这与其另一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出版后,大家争先谈论本土资源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并值得思索的现象。    (一)  苏力成为法学界的冲击波大致始于他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
期刊
我母亲有风湿病,又笃信中医,经常在家熬一种难闻的药。上初中的时候,某日放学回家,忽觉有异味从厨房传出,便跑进去问:"妈妈在煎什么药,好一股药香。"母亲诧异地回过头看着我:"你不是又感冒了吧。"她疑心我有病。我无比失望于她的不懂风雅,当然过不了多久也就知道她的回答其实是多么的恰到好处。有病,这就是当时《红楼梦》给我的影响。我与《红楼梦》的全接触始于电视剧,当时很多人批评它糟蹋原作,待后来把原作找来一
期刊
在法国哲学家吉雷斯·德鲁兹不愿再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从寓所的窗口飞身跃出,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很久,米歇尔·福柯就曾指出:"也许有一天我们这个世纪将以德鲁兹世纪而为人所知。"而这一断言似乎在我们这个世纪还未结束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某种验证。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鲁兹正在以其独特的思想。写作。生活。乃至死亡的方式对哲学。美学。文学。电影。心理分析等诸多学科施加着愈来愈深刻的影响。  1990年
期刊
在藏语中"望果节"的"望"字,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的整个意思便是:围绕丰收的田野歌舞。  从资料上我们早就知道:西藏农区逢青稞丰收,必举行"望果"活动以祭祀神灵,其中有酬神之舞蹈的记载。据我的调查,基本上可以认定,能保留到今天的一大部分民间舞蹈,几乎都延传于古老的祭祀活动。也正是由于人们对信仰和祭祀的虔诚,祭祀中的舞蹈代代相传才得以保留和发展。  能有机会亲眼目睹藏族民间节
期刊
"会说的把人说笑了,不会说的把人说跳了。"这句老北京的俗话,很早就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常生活中,人们确实有是否善于表达的高下之分;漫画创作中,作品也有是否善于表现的优劣之别。漫画家在用其生花妙笔剖析生活的哲理时,往往使人心领神会忍俊不禁地发笑。创意奇绝的作品,更是让你浮想联翩。心花绽放。  1984年,土耳其艾丁·道昂集团所属的土耳其大报《自由报》创办了第一届国际漫画大赛,至今已举办十七
期刊
中国是传记文学的大国,自太史公作纪传体史书《史记》始,传记便以史传。碑记诸形式纷纷涌现,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足令人叹为观止,对传记文学的研究,也代不乏人。唯有对传记之一体--自传的研究,却一向寥落,偶有言及者,也是语焉不详,不得其要旨,可以说,自传文学的研究,触目处是一片荒原。这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状况何以出现在自传文学的领地呢。我以为以下几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自传文学的产生,并不晚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