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苦学”已经成为一个落后的教育观念,“乐学”成为各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要通过将游戏引进课堂、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动手操作、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方面的途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千古名训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有意无意向学生传递“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这也给了学生一个错觉: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有其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而艰难的事情。这种错误的感觉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很大的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会削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这种“苦学”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实现“乐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从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呢?
一. 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喜动不喜静,喜欢直观不喜欢抽象,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不喜欢单调枯燥的学习和习题训练。他们更喜欢在一近似于游戏的活动中快乐地获取知识,体验这种过程带来的愉悦感。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对课本知识体系了然于胸,还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理论,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将学生喜欢的游戏引进数学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采取买面包游戏:在面包店柜台里有如下包装的面包,一只装一袋的、两只装一袋的、三只、四只、五只装一袋,如果老师要买八只面包,最多可以有几种组合?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采取买文具游戏,钢笔五元六角,铅笔三角,本子八角,橡皮四角……假如我给你三元钱,你可以买哪些文具?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让学生结合每个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制作相应的“个人作息时间表”。
二. 创设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教学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去学习、理解、接受知识,既能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比如,在“交换律”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同桌互相交换位置,班级内人数不发生变化。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教师利用“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生活现象,引出“交换律”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与实践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先将一个蛋糕平均分为5分,小明吃了其中的一份;将剩下的四份,各自平均分成两份,小刚吃了其中的两份,你们认为他们俩谁吃的多呢?学生被这个鲜活的生活问题吸引,激发出更大的探究乐趣。
三. 借助动手操作增加直观性。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对很多应用题和几何类题目问题仅仅凭借抽象思维感到难以理解。然而,只要简图和实物观察,学生就能快速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能起到以直观思维带动抽象思维发展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题意或者数学原理。比如,在思考应用题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画简图来表达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画图、直观展示、手脑并用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学习图形时,要从学生学过的图形入手,通过剪、拼、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原理,从而完成知识建构;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种几何体,来了解他们的构成,各个面的形状、特征,进而理解他们表面积的构成,体积的计算方法等。这种动手操作,一方面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优化学习效果,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方法和途径。
四. 以生活应用丰富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教师要善于设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比如,在学习了“利息”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以一万元为例,计算活期利息与定期一年、二年、三年利息的收益做个对比,让学生为别人的家庭理财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后,让学生帮助需要装修的人家,计算方面的面积和需要使用的地板砖;在学习了圆柱体积公式后,让学生测算自己家水桶的体积,然后在计算出一立方水大概有多少桶,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一方水”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些数学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又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趣,彻底改变传统的苦学、苦练,对数学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五. 以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且富有动感,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练半天的固有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多样的学习情境;可以利用动态、可感的图解来展现个数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数学中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制作有趣的习题训练环节,以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来决定课件中动物奔跑的速度,实现乌龟超越兔子的“奇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改变课堂可造、沉闷的氛围,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
当然,让学生“乐学”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学习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设计出能让学生既感到轻松,又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教学预案,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最大期盼。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东周庄中心小学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千古名训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有意无意向学生传递“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这也给了学生一个错觉: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有其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而艰难的事情。这种错误的感觉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很大的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会削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这种“苦学”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实现“乐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从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呢?
一. 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喜动不喜静,喜欢直观不喜欢抽象,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不喜欢单调枯燥的学习和习题训练。他们更喜欢在一近似于游戏的活动中快乐地获取知识,体验这种过程带来的愉悦感。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对课本知识体系了然于胸,还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理论,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将学生喜欢的游戏引进数学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采取买面包游戏:在面包店柜台里有如下包装的面包,一只装一袋的、两只装一袋的、三只、四只、五只装一袋,如果老师要买八只面包,最多可以有几种组合?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采取买文具游戏,钢笔五元六角,铅笔三角,本子八角,橡皮四角……假如我给你三元钱,你可以买哪些文具?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让学生结合每个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制作相应的“个人作息时间表”。
二. 创设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教学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去学习、理解、接受知识,既能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比如,在“交换律”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同桌互相交换位置,班级内人数不发生变化。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教师利用“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生活现象,引出“交换律”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与实践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先将一个蛋糕平均分为5分,小明吃了其中的一份;将剩下的四份,各自平均分成两份,小刚吃了其中的两份,你们认为他们俩谁吃的多呢?学生被这个鲜活的生活问题吸引,激发出更大的探究乐趣。
三. 借助动手操作增加直观性。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对很多应用题和几何类题目问题仅仅凭借抽象思维感到难以理解。然而,只要简图和实物观察,学生就能快速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能起到以直观思维带动抽象思维发展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题意或者数学原理。比如,在思考应用题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画简图来表达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画图、直观展示、手脑并用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学习图形时,要从学生学过的图形入手,通过剪、拼、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原理,从而完成知识建构;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种几何体,来了解他们的构成,各个面的形状、特征,进而理解他们表面积的构成,体积的计算方法等。这种动手操作,一方面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优化学习效果,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方法和途径。
四. 以生活应用丰富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教师要善于设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比如,在学习了“利息”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以一万元为例,计算活期利息与定期一年、二年、三年利息的收益做个对比,让学生为别人的家庭理财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后,让学生帮助需要装修的人家,计算方面的面积和需要使用的地板砖;在学习了圆柱体积公式后,让学生测算自己家水桶的体积,然后在计算出一立方水大概有多少桶,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一方水”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些数学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又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趣,彻底改变传统的苦学、苦练,对数学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五. 以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且富有动感,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练半天的固有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多样的学习情境;可以利用动态、可感的图解来展现个数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数学中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制作有趣的习题训练环节,以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来决定课件中动物奔跑的速度,实现乌龟超越兔子的“奇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改变课堂可造、沉闷的氛围,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
当然,让学生“乐学”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学习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设计出能让学生既感到轻松,又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教学预案,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最大期盼。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东周庄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