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管视角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与处置建议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不良贷款双升、余额持续反弹。本文以A省为例,分析此轮不良资产增加的原因,并从监管的视角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不良资产;农村金融机构;形成原因
  从2016年3月开始,A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出反弹态势,此后直至2018年6月不良贷款持续暴露,不良“双升”趋势明显。截至2018年6月末,A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777.04亿元,同比增加4.45亿元,不良贷款率4.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
  一、新一轮不良资产特征
  (一)各类型机构增减变化不一,农村机构普遍增长较快
  截至2018年6月末,政策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减少12.93亿元、61.95亿元和34.79亿元,同比减少3.05亿元。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长较多,其中,城市商业银行2018年6月末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23.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12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1.1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20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2018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73%;农村信用社和村鎮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加13.71亿元和1.28亿元,增幅分别为13.86%和30.05%。其他非银机构的不良贷款未出现明显增长。
  (二)过剩行业不良暴露贷款较多,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资产质量风险继续在产能过剩行业暴露,不良贷款分布较多的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贷款占比分别为39.51%、23.61%、10.02%、7.06%和2.06%。上述行业不良余额总计639.16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余额的82.26%。此外,不良贷款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其中占比前四名的地级市不良贷款占比分别为37%、15%、14%和10%。
  (三)非标资产逾期风险显现,个别风险形势严峻
  近期,除不良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外,金融机构非标资产也面临巨大风险,部分非标业务已形成逾期或展期。由于现行监管体系下,并未将票据、担保以及其他类信贷资产计入不良核算,因此这些类信贷资产的风险无法准确计量。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逾期金额较大、时间较长,资金回收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对金融机构经营指标影响较大。
  二、新一轮不良资产形成原因
  (一)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拉低银行资产质量
  当前,A省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放缓,既有经济增长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等原因,也有经济增速换挡呈现出的波动和回落。2016年2季度以来,A省GDP增速与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出明显的反向波动关系。如图四所示,GDP增速与不良贷款均在2017年1季度出现拐点,此后,随着GDP增速进一步回落,不良贷款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如图1)。
  图1 近两年GDP增速与不良贷款波动对比图
  (二)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忽视信用风险管理
  A省城商行、农商行由城信社、农信社重组或改制而来,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个别机构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权力弱化或定位不清,监事会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质作用。金融机构在发展初期信贷规模往往增长较快,但支持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技能、文化等基础建设工作相对落后,导致发展速度与质量失衡,突出表现在开展大量的异地客户授信、忽视经营成本和风险控制,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较为突出。
  (三)农村金融机构偏离市场定位,开展大量非标业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受地域与规模的限制,普遍存在存款较多而优质贷款客户较少的情况,特别是零售行业发展面临一定瓶颈。为保持利润增长,部分机构转向非标业务,跨区域开展同业、票据业务,甚至有个别农村机构违规开展同业投资业务,借助通道向异地企业融资,严重背离了“支农支小”的服务宗旨。
  (四)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加速过剩行业市场出清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推进的过程中,原来被经济高速增长所掩盖、积累的风险将进一步暴露,银行业资产质量将经受较大考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出台,加速过剩行业删除出清和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相关领域成为银行风险高发、不良贷款暴露的重点领域。截至2018年6月末,A省过剩行业企业形成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5.48亿元。随着改革有序推进,过剩产能将进一步市场出清,不良资产将进一步增加。
  (五)强监管政策作用显现,加快信贷资产风险暴露
  部分商业银行为了应付监管和保持利润增长,通过借新还旧、资产置换、借助通道等方式美化监管报表,掩盖不良资产的真实情况。2017年以来,银监部门严格要求法人金融机构核实并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为落实监管要求,金融机构逐步将隐性不良集中入账。以A省某银行为例,该行计划下半年将安排大量贷款下迁计入不良,将对其盈利能力、拨备覆盖率产生较大压力。
  三、政策建议
  (一)推动产能过剩企业重整,化解整体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要细化僵尸企业认定标准,加快相关企业处置进程。在处置过程中分类施策,对于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企业要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且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尽快制定并执行破产清算方案,实现市场出清;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机构调整政策、仍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转型资金,帮助企业实现重整、脱困、升级。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化解企业债务风险,从源头上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供给。
  (二)强化资产质量真实性监管,建立科学评估机制
  对于通过腾挪会计科目、借助通道等方式隐匿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要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对于不良资产的监管要延伸到对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的监管,对于行业集中度和区域集中度严重超标的机构,监管部门要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同时,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充分考虑隐性不良暴露与个体金融机构承受力的关系,避免微观层面的信用风险演变为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加快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维护银行合法债权
  在暴露风险的同时要加快对存量风险的处置,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市场化化解手段。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快培育实力雄厚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通过批量转让、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处置。同时,要协调财政部门继续完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合法措施,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合法权益。
  (四)培育良好风险管理文化,提升业务人员能力
  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文化,重视信贷风险文化建设。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大对各级员工的培训力度,如开展有针对性、案例式的培训,设置信贷人员上岗资格考试等,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与业务发展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与问责制度,对于“信贷三查”执行不严导致的风险事件要严肃追责并处理。
  参考文献:
  [1]向彦达.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
  [2]牛锡明.论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J].银行家,2016,(10).
  [3]杨宇焰,雷翔,卢鹏宇.僵尸企业进入破产处置面临的问题、障碍及政策建议——来自企业与银行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8,(05).
  [4]罗玉辉,张志.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长效防控策略-基于金融监管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 2018,(01):136-142.
  [5]吴海洲,孔刘柳.财富管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基于我国近年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7,(11):35-39.
  [6]吕慧,孙长敏.“新常态”下金融机构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不良资产管理的视角[J].新经济, 2016,(24):1-3.
  作者简介:
  赵雨丝(1989-),女,吉林省长春市,硕士,经济师,金融。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企业发展中,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均注意到了深化业财一体化理念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深化业财一体是其中的核心理念。本文首先从企业推进内控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同时阐述了深化业财一体防范资金风险的意义,最后总结了业财一体化防范资金风险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途径。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资金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建设途径  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通过引入深化业财一体制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资源的不断丰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就变得愈发复雜,与此同时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变得尤为重要。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医院的整体运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院财务的合理支出与分配,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医院的蓬勃发展。但是,在新时期这一特殊时期下,我国多家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效率明显低下,无法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甚至还会出现阻碍医院升级
期刊
摘 要:本文初步探究了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措施如何进行发展,首先阐述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现状;其次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综合论述;最后通过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力企业不断的进行改革,在改革上不仅仅从企业对外的发展模式上入手,对
期刊
摘 要: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事业单位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改进。首先从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管理体质和财务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对其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建设。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整体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资产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资产管理不仅对企业价值最大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极为关键。近年,国家电力市场的改革使电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为占得先机,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水平。基于该背景,本文剖析了火电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火电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资产管理概述  资产是
期刊
摘 要:随着融资规模的日益增长,股权融资的成本负担愈发沉重,债券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为其长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近几年,债券违约事件相续曝光,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和融资市场的安全稳定。因此,研究我国近期债券违约事件,既有助于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又有利于维护融资市场秩序。本文基于近期债券违约事件,深入分析债券违约风险暴露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防范债券违约风险。  关键词:债券;违约风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不断渗透,使之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创新经济体发展模式——共享经济,已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本文以“互联网+视角下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分析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特征,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共
期刊
摘 要:杜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财务指标体系的计算,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的财务分析方法。本文以国内二极管和封装龙头企业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杜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指出中国传统电子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杜邦分析法;财务分析;传统电子行业危机应对  一、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财务指标关系  杜邦分析法是美国杜邦公司经过历年研究分析, 总结而成的经典的财
期刊
摘 要:为探究2015年6月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大跌的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上证综指和PMI、Shibor、国房景气指数、融资余额占A股交易额比例的VAR模型来判断股市下跌原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PMI和上证综指同向波动,Shibor以及国房景气指数和上证综指反向变动,融资融券并非股价下跌的原因。  关键词:股市下跌;原因;向量自回归模型  引言  2015年年初我国股市先持续疯狂上涨达到5100点附近后,
期刊
摘 要:电网企业推行财务稽核工作多年,形成了基于原始业务数据与原始凭证、账簿数据与执行情况等日常会计工作的稽查和复核的成熟方法,充分发挥了财务监督职能。随着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向纵深发展,智能化工具的不断应用,企业有必要探索稽核职能进一步转型提升,指导财务稽核职能从刚性运营向柔性运营转变,推动稽核人员意识从被动到主动迎接的改变,进一步培育稽核风控人员创造企业价值理念,促进公司战略实现。  关键词: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