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论述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提出抓住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探寻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关键词】现代诗歌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短诗三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58-03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这个单元是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诗歌组成的现代诗歌单元。现代詩歌集中编排、独立组成一个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首次呈现,可见编者对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视。现代诗歌代表着现代人特有的现代意识、观念以及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想象独特、情感充沛,给读者带来情感滋润和心灵震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本文将以《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探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赏析诗句、诵读诗文、补充空白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感悟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一、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情感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短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可以把收集和整理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增强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明确的要求和指引。
(一)收集资料有重点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有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比较重要的、对理解和感悟诗歌情感有帮助的资料。比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收集《短诗三首》的作者冰心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诗歌的背景等资料,让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点。(如图1)
(二)整理资料有窍门
资料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而来的,难免会有些杂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筛选,并制作资料卡(如图2),方便学生通过资料卡查找收集到的信息,助力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感悟诗歌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短诗三首》选取了冰心先生的诗集《繁星》中第71首、第131首和第159首。这三首诗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虽然语言短浅,但却轻柔俊逸、晶莹明丽,充满了画面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美。
(一)出示《繁星(七一)》(如图3)
师:诗歌中“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
生1:是指对回忆永不漫灭。
生2:是作者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永不漫灭。
生3: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对母爱的回忆难以磨灭。
师:“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你怎样的感受?
生1:在月明的园中,在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母亲的慈爱,永远不能忘怀。
生2:这是一种温馨、闲适,被母爱包围的感觉。
师:诵读这首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生4:“我”轻轻地走过月光照耀下的庭院,走到油亮茂密的藤萝叶下,母亲坐椅子上,“我”趴在母亲的膝上,母亲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喃喃细语,似乎在讲美妙的故事,似乎在唱催眠的儿歌……母亲的爱弥漫着整个庭院。
(二)出示《繁星(一三一)》(如图4)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仔细地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这首诗歌特有的情愫、意境读出来)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什么呢?诗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生1:诗歌里提到大海、星星、花朵、我的思潮、波涛等事物。
师:为什么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会出现在同一首诗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2:大海唤起了作者无限的遐想。
生3: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
教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大海真切情意,对大海的热爱。(如图5)
(三)出示《繁星(一五九)》(如图6)
师:诗歌中两次提到了“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1:“天上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倾盆大雨。
生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困难、挫折等。
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3:对母亲温暖怀抱的深深依恋。
生4: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师: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5:狂风暴雨来临时,鸟儿蜷缩在它安全的巢里;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苦难和烦心事时,“我”会依偎在母亲的温暖的怀抱中,寻求安慰。母亲的爱和怀抱就是子女天然的避风港。
教师出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心中的风雨”的深刻内涵:(如图7)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是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教师带领着学生逐字、逐句地赏析诗歌,让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闪现。这些画面有静、有动、有光、有香、有声、有色,温馨又绚丽,学生的思潮也跟随着诗人的感情上下起伏,或甜蜜或苦涩,或依恋或赞颂,达到深层次地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目的。
三、迁移仿写,表达心中的情感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对世间万物的情感热烈而真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让他们觉得“原来生活就是一首首小诗”,从而乐于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一)补充空白,迁移仿写 《短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依恋和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诗句短小,语言明丽晶莹、明白畅晓,教师可以运用补充空白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迁移仿写。例如,补充空白,仿写《繁星(七一)》(如图8)
(二)增强体验,编制小诗集
诗歌教会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在学生仿写诗歌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全班同学写的诗歌装订成册,编制成小诗集,方便学生交流和阅读。首先,让学生给诗集取一个优美的题目,并设计好封面。题目可以是“诗韵飘香”或者“诗海遨游”“繁星点点”等,由学生投票决定诗集的题目;其次,教师要给诗集写一个序,点明诗集的主题;第三,编写诗集的目录;第四,把诗歌整理和分类后编写进诗集中;最后,请擅长画画的学生给诗集画上美丽的插图。这样,一本精美的诗集就成功出炉了。在编制小诗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对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情感等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三)感受诗韵,举办诗歌朗诵会
俗话说:“没有节律就不成为诗歌。”每一首诗歌都具有特别的节律和韵味。比如,朗读《繁星(七一)》时,破折号的朗读要延长,“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个短句,句式相同,节律也应该相同,在“中”“下”“上”三处稍微停顿;朗读《繁星(一三一)》时,诗歌中“光”“香”“响”的韵脚都是“ang”,非常押韵,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朗读《繁星(一五九)》时,诗歌中“了”“里”“了”“里”反复出现,同字成韵是这首诗的韵律特点。诗歌的节律和韵味要在朗读训练中不断地体会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律感,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班会举办“冰心诗集朗诵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冰心先生的诗歌进行朗诵。朗诵的诗歌可以是课文中的诗歌,也可以是冰心先生的其他诗作。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的朗读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诗歌的气氛非常热烈。“冰心诗集朗誦会”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诵诗歌的水平,也拓展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量,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写诗歌的灵感。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学习诗歌不仅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情感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还让学生用美的视角看待世界,得到诗的才华、诗的气质和诗的灵性,拥有诗一般的美丽人生。
作者简介:赖萧帆(1988— ),女,广西贵港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责编 黎雪娟)
【关键词】现代诗歌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短诗三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58-03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这个单元是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诗歌组成的现代诗歌单元。现代詩歌集中编排、独立组成一个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首次呈现,可见编者对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视。现代诗歌代表着现代人特有的现代意识、观念以及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想象独特、情感充沛,给读者带来情感滋润和心灵震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本文将以《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探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赏析诗句、诵读诗文、补充空白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感悟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一、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情感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短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可以把收集和整理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增强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明确的要求和指引。
(一)收集资料有重点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有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比较重要的、对理解和感悟诗歌情感有帮助的资料。比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收集《短诗三首》的作者冰心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诗歌的背景等资料,让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点。(如图1)
(二)整理资料有窍门
资料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而来的,难免会有些杂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筛选,并制作资料卡(如图2),方便学生通过资料卡查找收集到的信息,助力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感悟诗歌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短诗三首》选取了冰心先生的诗集《繁星》中第71首、第131首和第159首。这三首诗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虽然语言短浅,但却轻柔俊逸、晶莹明丽,充满了画面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美。
(一)出示《繁星(七一)》(如图3)
师:诗歌中“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
生1:是指对回忆永不漫灭。
生2:是作者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永不漫灭。
生3: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对母爱的回忆难以磨灭。
师:“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你怎样的感受?
生1:在月明的园中,在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母亲的慈爱,永远不能忘怀。
生2:这是一种温馨、闲适,被母爱包围的感觉。
师:诵读这首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生4:“我”轻轻地走过月光照耀下的庭院,走到油亮茂密的藤萝叶下,母亲坐椅子上,“我”趴在母亲的膝上,母亲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喃喃细语,似乎在讲美妙的故事,似乎在唱催眠的儿歌……母亲的爱弥漫着整个庭院。
(二)出示《繁星(一三一)》(如图4)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仔细地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这首诗歌特有的情愫、意境读出来)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什么呢?诗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生1:诗歌里提到大海、星星、花朵、我的思潮、波涛等事物。
师:为什么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会出现在同一首诗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2:大海唤起了作者无限的遐想。
生3: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
教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大海真切情意,对大海的热爱。(如图5)
(三)出示《繁星(一五九)》(如图6)
师:诗歌中两次提到了“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1:“天上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倾盆大雨。
生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困难、挫折等。
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3:对母亲温暖怀抱的深深依恋。
生4: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师: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5:狂风暴雨来临时,鸟儿蜷缩在它安全的巢里;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苦难和烦心事时,“我”会依偎在母亲的温暖的怀抱中,寻求安慰。母亲的爱和怀抱就是子女天然的避风港。
教师出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心中的风雨”的深刻内涵:(如图7)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是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教师带领着学生逐字、逐句地赏析诗歌,让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闪现。这些画面有静、有动、有光、有香、有声、有色,温馨又绚丽,学生的思潮也跟随着诗人的感情上下起伏,或甜蜜或苦涩,或依恋或赞颂,达到深层次地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目的。
三、迁移仿写,表达心中的情感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对世间万物的情感热烈而真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让他们觉得“原来生活就是一首首小诗”,从而乐于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一)补充空白,迁移仿写 《短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依恋和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诗句短小,语言明丽晶莹、明白畅晓,教师可以运用补充空白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迁移仿写。例如,补充空白,仿写《繁星(七一)》(如图8)
(二)增强体验,编制小诗集
诗歌教会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在学生仿写诗歌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全班同学写的诗歌装订成册,编制成小诗集,方便学生交流和阅读。首先,让学生给诗集取一个优美的题目,并设计好封面。题目可以是“诗韵飘香”或者“诗海遨游”“繁星点点”等,由学生投票决定诗集的题目;其次,教师要给诗集写一个序,点明诗集的主题;第三,编写诗集的目录;第四,把诗歌整理和分类后编写进诗集中;最后,请擅长画画的学生给诗集画上美丽的插图。这样,一本精美的诗集就成功出炉了。在编制小诗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对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情感等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三)感受诗韵,举办诗歌朗诵会
俗话说:“没有节律就不成为诗歌。”每一首诗歌都具有特别的节律和韵味。比如,朗读《繁星(七一)》时,破折号的朗读要延长,“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个短句,句式相同,节律也应该相同,在“中”“下”“上”三处稍微停顿;朗读《繁星(一三一)》时,诗歌中“光”“香”“响”的韵脚都是“ang”,非常押韵,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朗读《繁星(一五九)》时,诗歌中“了”“里”“了”“里”反复出现,同字成韵是这首诗的韵律特点。诗歌的节律和韵味要在朗读训练中不断地体会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律感,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班会举办“冰心诗集朗诵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冰心先生的诗歌进行朗诵。朗诵的诗歌可以是课文中的诗歌,也可以是冰心先生的其他诗作。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的朗读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诗歌的气氛非常热烈。“冰心诗集朗誦会”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诵诗歌的水平,也拓展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量,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写诗歌的灵感。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学习诗歌不仅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情感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还让学生用美的视角看待世界,得到诗的才华、诗的气质和诗的灵性,拥有诗一般的美丽人生。
作者简介:赖萧帆(1988— ),女,广西贵港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