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留在村庄,离开似乎更为容易。离开似乎是乡村青年必然的出路,区别只是还回不回来。
蒋家叔侄决定留下来。
蒋金春回来的时候34岁,蒋斌20岁,这个年纪对村里人来说,太年轻了。村里的老人都觉得没出息。老人看着蒋金春举着手机四处晃悠,也不明白他在做什么,更无法知晓屏幕的另一端,有超过95万粉丝每天盼着他更新视频、开直播。
“那些有什么用,又赚不到钱,还不如出去打工。”这已经是村里人的共识。
不知从何时起,返乡被定义为失败者的选择。留在老家的青年,多少被打上了“在城里混得不好”的标签。
像蒋家叔侄和袁桂花这些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同时拒绝被称为“失败者”。他们通过快手不仅重新发现了乡村,而且重新定义了“留守青年”。
归去来
从江西横峰葛田镇上的一条小道绕上山,转十几个弯才看得到几户人家。镇上的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山上还有村子。
蒋金春的家乡就在这里。
名义上村子有一百多人,但平時待在村子里的不过一二十人,村里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小孩。
和村里每一个年轻人一样,蒋金春很早就外出打工了。
好几年,春节回来,蒋金春口袋里剩不下来多少钱,能揣着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回家就很不错了。即使是这样,他也觉得比待在村里强。
13年后,蒋金春从义乌回到村子,准备在家开网店卖衣服。但他很快就发现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蒋金春不得不另谋出路。
那两年,妻子看不下去,想让蒋金春去深圳打工。“我老婆说她同学在深圳,一年赚好几百万。”蒋金春拒绝再出去,“住在家里面感觉才是个家,哪怕辛苦一点。”
对于蒋金春,回来最大的意义就是陪伴,他不愿意女儿成为留守儿童。 “我离开孩子,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就觉得不踏实,能够在一起是最好的。”蒋金春说。
直到3年前,蒋金春通过朋友接触到快手,夫妻俩才安稳地留在了老家。
年轻人对村庄的意义
23岁的杨阳是阿土勒尔村人,这里也被外面的人称为“悬崖村”。因为地理位置极其不方便,村里的年轻人习惯了去外边打工。杨阳19岁的时候就去了广东。
两年前杨阳回家,正好有公司在村里种植橄榄树,需要护林员,月薪2000。尽管工资是外面的一半,杨阳没有犹豫就留在了家。
在悬崖村,有没有年轻人区别太大了,“在悬崖上,人病了,是完全走不下山的,得有人背下山,一年前,村子里连医务室都没有”。
蒋斌也有类似的感受。回家快两年,他越来越感觉到年轻人对村子的意义。
过去,几个老人,坐在屋子里看着太阳上山下山。现在,蒋斌开车下山出村子的时候,会四周问一圈,“下不下山?”
有了年轻人,村里的妇女上街走动更勤快了,去城里逛逛,买些零食水果回家。
也有特别紧急的时候。蒋斌有次凌晨2点多接到电话:隔壁奶奶上厕所摔了一跤,骨折了。他马上开车上山,送老人去县医院。
蒋斌之前觉得年轻就是要出去闯荡,直到母亲生病,才意识到“家人比什么都重要”。
蒋金春在快手上拍了很多一家人吃饭的视频,爸妈和孩子围着坐,互相夹菜。“陪伴,我愿意用余生去陪伴,陪伴着孩子慢慢长大,陪伴着父母一天天老去,这也是我唯一能够做到的。”蒋金春在一个视频后面这么写着。
摘自《博客天下》
蒋家叔侄决定留下来。
蒋金春回来的时候34岁,蒋斌20岁,这个年纪对村里人来说,太年轻了。村里的老人都觉得没出息。老人看着蒋金春举着手机四处晃悠,也不明白他在做什么,更无法知晓屏幕的另一端,有超过95万粉丝每天盼着他更新视频、开直播。
“那些有什么用,又赚不到钱,还不如出去打工。”这已经是村里人的共识。
不知从何时起,返乡被定义为失败者的选择。留在老家的青年,多少被打上了“在城里混得不好”的标签。
像蒋家叔侄和袁桂花这些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同时拒绝被称为“失败者”。他们通过快手不仅重新发现了乡村,而且重新定义了“留守青年”。
归去来
从江西横峰葛田镇上的一条小道绕上山,转十几个弯才看得到几户人家。镇上的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山上还有村子。
蒋金春的家乡就在这里。
名义上村子有一百多人,但平時待在村子里的不过一二十人,村里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小孩。
和村里每一个年轻人一样,蒋金春很早就外出打工了。
好几年,春节回来,蒋金春口袋里剩不下来多少钱,能揣着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回家就很不错了。即使是这样,他也觉得比待在村里强。
13年后,蒋金春从义乌回到村子,准备在家开网店卖衣服。但他很快就发现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蒋金春不得不另谋出路。
那两年,妻子看不下去,想让蒋金春去深圳打工。“我老婆说她同学在深圳,一年赚好几百万。”蒋金春拒绝再出去,“住在家里面感觉才是个家,哪怕辛苦一点。”
对于蒋金春,回来最大的意义就是陪伴,他不愿意女儿成为留守儿童。 “我离开孩子,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就觉得不踏实,能够在一起是最好的。”蒋金春说。
直到3年前,蒋金春通过朋友接触到快手,夫妻俩才安稳地留在了老家。
年轻人对村庄的意义
23岁的杨阳是阿土勒尔村人,这里也被外面的人称为“悬崖村”。因为地理位置极其不方便,村里的年轻人习惯了去外边打工。杨阳19岁的时候就去了广东。
两年前杨阳回家,正好有公司在村里种植橄榄树,需要护林员,月薪2000。尽管工资是外面的一半,杨阳没有犹豫就留在了家。
在悬崖村,有没有年轻人区别太大了,“在悬崖上,人病了,是完全走不下山的,得有人背下山,一年前,村子里连医务室都没有”。
蒋斌也有类似的感受。回家快两年,他越来越感觉到年轻人对村子的意义。
过去,几个老人,坐在屋子里看着太阳上山下山。现在,蒋斌开车下山出村子的时候,会四周问一圈,“下不下山?”
有了年轻人,村里的妇女上街走动更勤快了,去城里逛逛,买些零食水果回家。
也有特别紧急的时候。蒋斌有次凌晨2点多接到电话:隔壁奶奶上厕所摔了一跤,骨折了。他马上开车上山,送老人去县医院。
蒋斌之前觉得年轻就是要出去闯荡,直到母亲生病,才意识到“家人比什么都重要”。
蒋金春在快手上拍了很多一家人吃饭的视频,爸妈和孩子围着坐,互相夹菜。“陪伴,我愿意用余生去陪伴,陪伴着孩子慢慢长大,陪伴着父母一天天老去,这也是我唯一能够做到的。”蒋金春在一个视频后面这么写着。
摘自《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