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仿如一场传染病在全球电影圈悄悄蔓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e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虫》最有感的一幕:金家地下室被瓢泼大雨淹了一半,但那块山水景石却悠悠地浮出水面,刚好落在了儿子金基宇手里。如此神奇,就多么魔幻!
  这山水景石在片中的首次亮相,就让草根家庭对上流生活的渴望有了“更近一步”的实质性进展;二度亮相,就充满魔性地浮出水面,不仅悄悄将贫富分界的模糊了,也成为金家融入上流的希望,却在冥冥中成了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他们并不自知;三度亮相时,它无形中成了穷人凸显杀机的导火索:最终亮相,魔石重归水中,望流水磨去其邪恶棱角……
  这块魔石,就是勾连地下室草根与豪宅上流之间的妙笔,它贯穿始终不经意又充满寓意的亮相,让这个发生在韩国现实社会中的无差别杀人事件,显得更像是一则充满奇遇的现代寓言——魔石是贫富阶层的隔阂,又是打通彼此之间的敲门砖,更是酿成恶果的“罪魁祸首”。同时在戏外,它却成了电影本身的金牌标志,也有充分理由让它成了点醒全球电影人的试金石。
  贫苦金家自是环绕着主角光环,觉得“富人因为有钱而单纯善良”,却被富人嫌弃身上特有的穷人味道:可谁又真能客观地站在作为配角的富人角度来看呢?——难道朴社长一家“嫌贫爱富”就有错?即便是富贵病有过,又何至于到家破人亡的地步呢?
  幸好,片中因为贫富分化而分崩离析的两家人,在戏外的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颁奖礼上,都“不计前嫌”地穿着礼服,一片祥和地手牵手,欢悦地蹦上了领奖台,最终成为世界瞩目的两大电影奖上的最大赢家——艺术与商业兼得!《寄生虫》真是奥斯卡颁奖礼的最大赢家?
  非常疫情非常时期,但依然浇不灭全球影迷对奥斯卡颁奖礼超高的关注度。最终《寄生虫》连拿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这“大四喜”,成为本届奥斯卡上最大的赢家。但你可能并没发觉,这部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一石激起千层浪,《寄生虫》也仿如一场“传染病”,在全球电影圈里悄悄蔓延、逐渐发酵,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后现象。
  其实,同时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韩国片《寄生虫》和美国本土片《小丑》并不像其他提名电影是从年尾颁奖季开始热炒,这两部电影都是从去年年中就开始发烧的电影,但能一直烧到2020年初的奥斯卡,肯定是有确实的原因的。
  两部电影都是聚焦贫苦草根的生存状态,主角都活在备受歧视的贫民区,对上流的向往逐步破灭而心生邪念,走向毀灭的人生轨迹。人性之暗黑被深度挖掘,主角层次分明、棱角明晰,让影迷的肾上腺素不断飙升,更让芸芸众生从心深处的无限共鸣油然而生——这可能正是两部大热全球的电影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小丑》虽然在最佳影片之中落败,但获得影帝的华金·菲尼克斯在台上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如潮涌动的发言,与他在片中小丑的神经质人设相映成趣——他那段“Love&Peace”的大爱演讲与小丑的“邪念丛生”形成了超强的反差感,这位新科影帝戏里戏外的表达令人动情。
  对照之下,上台领最佳电影奖的《寄生虫》导演奉俊昊一脸憨笑,难掩惊喜之情。与影帝的平静动情时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差情绪。电影主创集体上台几近狂欢——这一幕成了亚洲人,更准确地说是韩国人在全球电影界的狂欢派对。
  但就因为这场奥斯卡上韩式狂欢,引发了几个月来除了非常疫情之外,最大的全球性热搜效应——《寄生虫》是奥斯卡最大的赢家无疑,但能引起如此轰动效应,更是招致特朗普对奥斯卡的强烈不满,同时也令全球影人大跌眼镜、突变柠檬精。这部原本在半年前还是备受好评的韩国电影,竟在奥斯卡之后成为吐槽之作,也是电影圈百年之怪现象。
  贫穷不仅没限制想象力,还大开脑洞,更要了“上流人的命”!《寄生虫》最大的槽点是——贫穷没让人变善良,却让富人变得更邪恶;财富没让两个阶层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平衡,而是让“世界不公”论点上升到全新高度,激起新一轮生存空间的激愤讨论。“寄生后效应”加剧韩目本土的贫富分化
  可是你没想到,这部特别替穷苦大众说话的《寄生虫》,竟是韩国最大的娱乐财阀CJ娱乐投资拍摄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台领奖,众星捧月的那个珠光宝气的女人就是CJ娱乐集团副总裁李美敬,她的隐形身份是三星集团创办人李秉喆的亲孙女。
  李美敬可是奉俊吴的大贵人,他的成名作《杀人回忆》、勇闯好莱坞的《雪国列车》都是CJ娱乐投资和发行的佳作。当奉俊昊提出要拍《寄生虫》的想法时,李美敬更是义不容辞地支持,并帮他打通关一路从戛纳到奥斯卡,这一路可是畅通无阻。
  《寄生虫》获奥斯卡大四喜之后,韩国本土也是掀起来空前的“后效应”:首先是被总统文在寅设宴庆功,并大举赞扬奉俊昊及所有主创让韩国电影扬威国际,还要对韩国电影放开政策,一句“不会去干涉”更是让导演们“撒开”了拍电影。看来韩国电影人已从《寄生虫》身上尝到甜头,个个都在摩拳擦掌,打算在接下来几年,再在奥斯卡上称雄。
  其次,韩国政府还因为《寄生虫》,让片中的“地下室问题”备受重视。未来改善本土地下室居住条件,成了韩国当务之急的国民任务。奉俊昊真成了韩国普罗大众的救世主,虽说不鼓励地下室民众像金先生一家“耍花招”靠近富人家,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深入人心啊!
  但这股“寄生后效应”的疯劲儿并没能得到韩国的“集体祝福”——2月中旬,两家最大的韩国航空公司就特别声明,拒绝在飞机上播放《寄生虫》。名义上是因为片中过于血腥暴力的镜头导致生理不适,但个中原因应该是被大多数上流人群反感的重要原因——片中简单粗暴地黑化上流家庭,如此三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事实。
  还有一则坏消息和一件好事——2月底韩国原本要重映《寄生虫》黑白版,也因全球疫情而临时撤档。这对韩国民众来说,是悲是喜,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另一边厢,美国已紧锣密鼓开始张罗起美剧版《寄生虫》了,这倒是件喜事,也不知最终的美剧版,会把韩式日常改成怎样的美式悬疑故事?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情不少见,这朵韩国花开得尤其娇艳。是突发性的黑马事件,还是如传染病般蔓延全球呢?都在“吃柠檬”?它值不值拿奥斯卡最佳电影?   韩国片《寄生虫》首次入围奥斯卡,就拿下最佳电影,这是属于韩国电影的高光时刻。但它到底值不值这么一个大奖?其实无论是韩国本土的电影人,还是来自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电影人,都在大奖背后心酸地“吃柠檬”!
  话说在韩国本土,目前跟奉俊吴最旗鼓相当的导演,当属朴赞郁了!他最被称道的佳作《老男孩》也被好莱坞翻拍了美版,也拍了全英文电影《斯托克》,更有在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无数赞誉的《亲切的金子》和《小姐》两部高品质佳作。说暗黑朴赞郁比奉俊吴更黑暗更有层次感,说结构也比他玩得更花哨,但就是差了临门一脚的好运气——他的电影可从没被韩国本土推荐去参与奥斯卡……
  要說轰动效应,韩国另一位本土导演李沧东的《燃烧》2018年上映时的轰动效应,并不亚于去年的《寄生虫》。相比来说,《寄生虫》是部题材讨巧的寓言式商业片,而高质量、好品位的《燃烧》则是部略带忧伤气质的散文诗艺术片。虽然两部电影都从贫富阶级之间的融合与对峙方面入手,但可能因为《燃烧》的深层次艺术感,并非让所有人都能产生共鸣,而《寄生虫》主题倒是更显而易见、通俗易懂,十足十一部爽片佳品,更是一副奥斯卡式的类型片模样。
  那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同样是关注底层草根群体,还是在戛纳电影节备受瞩目、入围2019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超优佳片,为啥就没能得到奥斯卡的青睐呢?虽说日本电影在奥斯卡上的昔日战绩,也是由来已久的——远的有大师级的黑泽明作品,近的有泷田洋二郎的《入殓师》。
  但作为2019日本之光的《小偷家族》,即使在戛纳电影节得了大奖,在日本本土却并没得到像《寄生虫》在韩国的优厚待遇——《小偷家族》是一部“不被祝福”的日本片!作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是枝裕和获大奖之事始终未发过声。据民间推测,可能就是因为本片表现的是日本社会的阴暗面,而让安倍内心非常不悦!这可能也是日本电影已经多年没能在奥斯卡上风光的重大原因。
  至于更爱吃柠檬的华语电影,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参与可是年年都推送,但依然是年年都“不见踪影”——连最终入围提名的资格都没有。要说中国电影扬威奥斯卡,可是有年头、有历史的啦!张艺谋、陈凯歌、李安三位大师都曾多次提名最佳外语片,并成为座上嘉宾,但最终只有拥有好莱坞背景的李安导演那部《卧虎藏龙》拿到了最佳外语片奖,而距离最终的最佳电影终究是差着“一步之遥”!
  纵观近20年华语片选送到奥斯卡的质量,着实是入围堪忧。这跟中国影院全盛时代死不执行分级制度、审查制度条条框框的苛刻限制有着莫大关系。华语影坛如今不断更迭、换了天地,新人辈出却难以再现大师集体井喷现象,而昔日大师也在各种“规定动作”制度里败下阵来……华语片想要重新被奥斯卡另眼看待,恐怕还要再多等待些时日!
  说穿了,《寄生虫》在奥斯卡上大获全胜,可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那么简单,这还跟官方是否支持、制度够不够宽泛、公关到不到位、时机有没有成熟等多方因素息息相关。这一波好运气,算是让《寄生虫》给赶上了!
其他文献
本文摘自《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  图文致谢广东美术馆  我们今天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由人造数据组成的世界。数字代码构成了一场革命的基础,这场革命可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文化曾经是以二维符号为基础的,计算机可以模拟一个移动的三维空间,从而成为未来的三维表示方式,而建筑师和设计师现在已经在使用这种方式了。由于数字文化技术的发展,事物和符号世界之间的关系变得可逆,我们未来将生活在一个由传感器和智能代
期刊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的身份被数据化,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上。  我們身处一个怎样的时代?今天你在聊天软件上聊过天的好友,很可能出现在你的Facebook推荐好友列表里,今天你在自媒体发表的一条消息里有和健身相关的器材,很可能就出现在了流媒体推送广告里。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推荐还没有冒犯到你,看看最近几年都发生了什么。2016年,Amazon推出了“未下单先调货计划”,通过挖
期刊
本文选自朱旭东作品集《南方以南》  “人,为什么需要旅行?”  这个问题和“人,为什么需要读诗”一样,似乎成为我们思考人生的终极命题了。  人生很长,很容易将日子过得莫名的空白。但是总有一些时刻,会让人从心中燃起某种冲动,很想将真真实实、可以触碰到的有生之日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踏上漫长的旅途似乎能够帮助自己做到这一点。  在我心目中,旅行就与诗歌一样,是自己的一种梦想的形式,在自己的精神花园里潜滋
期刊
来自北欧的艺术家Inka和Niclas,将摄影作为一种制作现实的方式。他们利用相机最原质的运行原理,或对其加入最朴素的人为干预,拍摄出让人熟悉却又超出意识之外的“现实”,进而重新建立观看对存在的触觉与感知。  图像的现实是否比真实本身更真实?当我们面对无限丰富的现实,为何还要生产并借助另一个扁平化的图像来代替它?对Inka和Niclas来说,现实分为两种:物理的现实和影像的现实,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
期刊
电子游戏《死亡搁浅》的殡仪馆场景,清销的烈火中扬起的荡荡磺雾,弥漫在游戏画面中稠瘀而混沌,无法清散。快递员男主角山姆·波特紧抱着怀中的婴儿,在芸芸升起的迷雾中,用身体的力量,来搬运货物,达到一种技术无法实现的保障……在《死亡搁浅》中,所有重要的物资需要男主角用他的肉体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从而使得资讯已经完全中断的两地再次建立起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建立在物质的援助上,也建立在情感上。  在运输
期刊
在时间长河中,人类永远渴望着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并依靠自身力量改变事物的自然发展轨迹,因而从未停止探索。人类凭借着创造力、勇气和才智,不断地接近这些渴望,并将空想变为现实。这有赖于人类的自带属性、一种天赋,我们称之发明和创造的能力,它会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被激活继而茁壮。这种天赋使得人类在自然界的物种等级上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由此也可引出我们项目之所以能成功的两个决定要素:根植于项目理念之中的想
期刊
这是一个在瘟疫肆虐之时,与“死神”下一盘棋的故事。  1957年获戛纳大奖的《第七封印》,其导演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是影史的传奇人物。前卫艺术家博伊斯(JosephBeuys)和“新浪潮”导演戈达尔(Jean-LucGodard)等都受到他作品的影响。伯格曼本人更是被伍迪·艾伦称为“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拥有文学和艺术史学位的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探讨了关于
期刊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artnet News 译/Weixin Jin  Lynette Yiadom-Boakye,《把这个妖妇和特洛伊木马绑在一起》(Tie the Temptress to theTrojan),2018。  图片:Collection of Michael Bertrand, TorontoCourtesy of Lynette Yiadom-Boakye  2019年我们经历了
期刊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舞台艺术,则是历史的折射、反思和预言。三部创作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讽刺不同社会乱象和思潮的作品,真能汇集到2020年,再次剖开错综复杂的现实,适时适地、适如其分地点醒我们?  就剧作家的知名度而言,易卜生可能仅仅排在莎士比亚之下。挪威作家易卜生出生于1828年,一生创作了二十六个剧本和许多诗篇。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他著名的四大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不少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某种“习见危机”——我们突然发现,许多自己曾经不假思索的“常识”,竟然都是如此地脆弱,既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也不符合历史的经验;随之而来的,则是深深的困惑与迷茫。如果我们永远无法解开某些谜题,如果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如果人类随时可能灭亡,那么那些曾经让我们骄傲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型、认知与交往模式似乎都需要进行一次“更新”。  在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