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全球制造大国,正在进行史无前例地医疗防护资源大生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医疗用品奇缺,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发文,鼓励企业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天眼查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已经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那些原来生产汽车、豆腐、锂电池、手机、内衣、西装、羊绒衫等产品的中国制造商们万万没想到,2020年春节后的复工竟然从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和消毒液开始……
一声令下,跨界做口罩
从一线医护人员到普通老百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感到最缺的就是口罩了。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正常情况下,我国口罩产能大约是每天2000万只,其中医用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只,医用N95口罩产能大约是60万只,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的口罩严重短缺,再加上春节期间的停产,企业复工压力大,就算口罩企业全力以赴复工复产,短期内多地可能仍然“一罩难求”。
因此,口罩是此次转产浪潮中最主要的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2月13日表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月2日以来,我国口罩产量逐日提升。截止到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有8个省份达到或超过100%;医用的非N95口罩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6%,有10个省份达到或超过了100%。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正在推动企业抓紧释放现有产能,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鼓励他们采取两班倒、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运转起来,做到人休息机器不休息,尽量多生产。“对有扩大生产需求的企业,我们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并争取新增产能,能够早日达产。此外,我们还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办理有关资质,推动技术改造,尽快实现转产。”欧晓理表示。
《新民周刊》发现,如今转产口罩的企业还真不少。
以上海为例,2月7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紧急立法,授权政府采取必需的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对政府、单位及个人的权责皆有明确规定,具有优先适用的法律效力。
于是,2月13日,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第一批口罩批量出货。从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线,仅用时3天。其口罩生产包装盒上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标语一时间刷爆朋友圈。如今,五菱已经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了专业检验,成为了一家具备口罩研发生产、经营等相关资质的汽车企业。
截止到 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 128%。
事实上,汽车工厂之所以能迅速生产口罩,与其车用材料有关,其高分子吸音隔音材料,也就是汽车上的吸音棉发挥了很大作用。吸音棉主要由聚丙烯纤维无纺布组成,属于聚丙烯熔喷无纺布,而N95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材质也属于聚丙纤维无纺布。再加上汽车生产厂拥有宽敞的场地、熟练的工人,所以只要做足前期的车间改造等准备工作、调整好动员和激励机制,汽车厂迅速转产口罩也并非难事。
让更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生产汽车的有能力转产口罩,卖豆腐的也可以——2月14日,生产豆腐起家的清美集团,在浦东辟出两条生产线,生产一次性民用、医用口罩。据悉,清美的口罩产量可以达到每天20万只,除了自用(在职员工3000人,营销人员4000人),其他都供政府调配。
上海的老牌内衣企业三枪公司,下属子公司上海针织九厂拟采购一批高速平面耳带式全自动口罩制造机及相关口罩生产配套设备,预计3月上旬可全部正式投入运营。据预测,三枪量产后民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的最高产能将达到300万-500万只/日。
就连央企中石化也動了生产口罩的念头。不久前中石化官方微博、易派客官方微信发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合作需求。“熔喷布”俗称口罩的“心脏”,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因此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拥有口罩机、缺熔喷布的厂商闻风而动。次日中午,中国石化就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预计到3月份,中石化的口罩机将使北京每天多产口罩约100万只。
《新民周刊》发现,包括江苏、广东等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像上海这样紧急下发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口罩。目前,国内转产口罩的队伍中,还有利郎、爹地宝贝、佛慈制药、华纺股份、金鹰股份、太平鸟、柏堡龙、延安必康、青松股份、华软科技、中顺洁柔、天华超净、首航高科、格力地产等一串不断增加的企业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