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村谋兴:为乡村加冕下篇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li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有人会问:曾经的“老大难”村,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就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亲近土地、厚植于心,在农言农惟为振兴,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上找出路,才是农家百姓、庄户人家的根本。
  “集体强大,村民富裕”。
  在时下的代村社区徜徉,道路两侧绿树掩映着代村商城和各类特色商铺,呈现着浓郁的商业风情;联排成栋的别墅、小康楼的房顶装着整齐划一的太阳能板,暖气、天然气、网络等一应俱全;村办幼儿园、小学不时传出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朗朗读书声;村民文化广场、老年健身广场上的妇幼老人,或安静健身、或嬉戏玩耍、或欢笑畅谈,洋溢着闲适恬淡的生活气息;一侧的农业公园里四季如春,绿色发展激情在这里昂扬绽放……
  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在兰陵草木乡间、在沂蒙山水大地真实显影。
  如今, 2017年全村各业总产值达26亿元,村集體经营性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6.5万元,村集体资产增长到12亿元。多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点”“全国敬老先进村居”“中国美丽乡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村镇”“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一串亮闪闪的数字和各种金光灿灿的奖牌,是成绩更是对这个先进村的加冕,足以证明这个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成绩的背后,荣誉的深处,是代村看得见摸得着的19年“治乱治穷”和“兴村共富”的实践路径。在这个过程,与其说厚重而丰富的兰陵农耕文化浸润着代村人的心田,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模式,不如说王传喜这个“领头雁”,正以他对这片乡土的深沉之恋潜移默化地涵养着这座村庄的人文品质。
  “老百姓就怕两件事儿,一个怕‘真’,一个怕‘公’。我们干的就得是一碗水端平的真事儿,一定能把事干成。”
  就像上任之初在 “治乱”中他说过的上述话一样,对于今天代村令人称道的发展成就,王传喜只淡淡说了一句再质朴不过的话:“全村老少爷们相信咱,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在这个岗位上当村干部,就要尽最大努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大家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今后,只要村民们说我一句好,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话是这样说的,但事实上,村民眼中的王传喜从来都是一个不求回报的人。19年来,他公心为民干真事,几乎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工作中,如同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地高效地运转着,一心只求代村有个美好的未来。
  采访中,我让随行的摄影记者杨超去王传喜办公室找拍摄素材,拍下了橱柜里的一摞摞笔记本。
  那近200本码放整齐的工作笔记,记录着19年来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更见证了代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流变和发展节点。
  采访期间,我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代村社区村居、集体经济等几个点为参照,通过随机性走访,微观聚焦了这个文明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用心感悟到这里兴村共富的奥义。
  作为具有现代农业示范、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农耕采摘体验、民风民俗体验、休闲养生度假等多项功能,集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和生态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载体,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打造出了“四季如春,常来常新”和“一园揽四季,一日跨千年”的现代农耕文化奇观。
  这里,就是王传喜带领代村创新践行农业产业化道路的生动见证。
  对于土地规划,王传喜有自己的独到思考。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在2005年和2007年,他敏锐的抓住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先后统一流转了全村以及毗邻5个村的2200多个农户的土地,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改由集体经营,实行村企合一,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走上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
  通过不断的土地流转,王传喜心中的思路也逐渐变成现实,转型后的代村,先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效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年,乡村旅游产业刚刚在全国兴起,王传喜就通过这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第一时间嗅到商机,在省农工办、省旅游局支持和批准下,在兰陵县推出首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项目,推进实施了“双园”一体化开发建设格局,顺应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在做好工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种苗培育组培、产业孵化等农业产业化的同时,不忘融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目前已扩容占地2万亩,园区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陪同我们采访并负责导游推介的一位代村女士自豪地说,几年间,兰陵县在国家农业公园连续举办了四届菜博会,农业公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兰陵的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或许,有人会问:曾经的“老大难”村,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就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亲近土地、厚植于心,在农言农惟为振兴,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上找出路,才是农家百姓、庄户人家的根本。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语堂在他《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念及此言此句,我就想,脚踏田间地头、吐纳田园季风的王传喜,他和代村人“生活的艺术”,似乎更要比远年的语堂先生来的真切、真实吧。
  对此,王传喜曾不止一次面对媒体念叨过自己的实践真经:“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休闲和农业旅游的升级版,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按照设计定位,它既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还包含景观化的农耕技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的现代农业田园景观。”   这不就是代村人扎根乡土、守持田园的“生活的艺术”吗?
  初夏的夜,我们一行缓缓游走在王传喜口中的田园景观里。此刻,整个代村社区早已灯火通明,呈现着温馨祥和气氛,身边的那片原野被衬托的愈加沉静。在通往农业公园的必经之路上,坐落于此的“沂蒙老街”,一头情牵着万余亩的苍郁绿色之风,另一头热络着社区里毫不逊色城中时尚风华的代村商城;一边是“老街”上推出的千余个特色摊位,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农转商”的村民在这里展示着代村“乡土出品”,另一边是闲适的村民和游客们在代村商城出出进进。卖什么和买什么,都不必走远。
  代村人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还让周边的百姓福惠共沾。
  这只是一条商业街和一座特色商城带来的民生福利。代村人口中的“我们有个好书记王传喜”,带给他们的,是涵盖了衣、食、住、行、医、养……是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都有的翻天覆地变化。
  扮靓村居环境,升级社区水平,仅代村这些年来的“居变”,就超乎村民想象。
  1999年,王传喜上任之初,悉心谋划制定过第一张代村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图,据说在辦公室一挂就是13年。
  在他的规划图中,有个谁也不能触碰的底线。今天,当人们在这里倾情寻望后,就会明白这个饱含了远谋的睿智底线,应该这样来描述:只可增不可减的代村土地,不能被工业化染指,要保持住自然、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主色调。
  时下的代村社区村居环境就秉持了这一发展理念。
  当年,几乎与解决土地不均问题同步,王传喜就开始在内心酝酿着旧村改造——恶名远扬的村居环境,本来就是他诟病的“乱村”败象之一。
  村中的老人,以及当地宣传部的同志都告诉我,在改造建设过程中,王传喜没有逼村民上楼,而是尊重村民意愿,坚持小步快走,循序渐进,一步步实现了村民搬迁上楼。
  “在整个拆迁安置过程当中,我们坚持先安置后拆迁。一部分中老年人,房子面临拆迁,人却不想上楼;而一些年轻人,房子所在区域尚未拆迁,人却想提前上楼,我们采取了独创的‘旧房流转’模式。”王传喜自己介绍说,针对想上楼的年轻人,村委以5000~10000元不等的价格,回收他们的旧房子,然后村委再以同样的价格转让给面临拆迁不想上楼的中老年人,作为过渡安置。在上楼过程中,村里的原则是“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即按照房子的面积、新旧、高低、结构评估补偿;以成品房500元/平方米的低价进行安置;根据家庭人口分户的需要分配成品房。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有着这样的论述。
  到2015年,代村的旧村改造路历经10年时间,在不占用一寸耕地建房的前提下,以零违章、零投诉的良性建设标杆,建起了65栋居民楼、170户小康楼,全部村民顺利上楼;配套基础设施,如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老年公寓也投入使用;村中央那条淤积数十年的古老运粮河,也由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目前,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年收入三四千万元;2010年,王传喜带领村里规划投资建设了代村商城,凭借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商城带动就业超过6000人,集体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体“分红”。
  “集体强大,村民富裕。”这是19年前王传喜上任不久,率村“两委”班子,带着煎饼咸菜,赴华西村等地取经后的感言。很多人当然记得,他还有一句豪言,“华西村的今天,就是代村的明天”。
  19年后,代村正以逐渐走上小康富裕之路的今天,追寻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广大乡村奏响新时代强音。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代村样板’。”采访中,谈及代村的明天,王传喜说已有新的规划发展目标,兰陵新农人培训中心、兰陵优质农产品交易市场、印象兰陵旅游古镇等一批新项目正在筹划或已开工建设。
  说完这些话时,正是西边的太阳将要沉沦之际,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开下午“碰头会”的时间就要到了。
  ……
  “江村夏浅暑犹薄,农事方兴人满野”。这是陆游写在《江村初夏》中的诗句。融入乡里村境的诗人,向我们展示了村居时光里的一幅乡村画卷,明媚清新的风光与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可谓是相得益彰。
  初夏的代村也是一幅画,让人沉醉。
  一轮红日从天边冉冉升起,五彩霞光先是被一层层郁郁葱葱的苍翠托住,又被穿村而过的一湾潺潺流淌的溪水牵引,流泻到村居时光里,飘向田园深处……
  清晨5点多,拿上笔记本,王传喜出了门。
  多少年过去了,村民们都知道王书记每天早上的规律:从家门到办公楼的路上,他习惯走一走、停一停、看一看、听一听。
  这时候,村里村外,晨曦披挂。整个代村,在清润的晨风中醒来。
  村里那面影壁墙上的“幸福家园”几个字,在霞光中显得格外温润。
  一切,便也生动起来。
  不远处国家农业公园大门入口处行游的外来客、村里遛早的老人、晨练的年轻人、上学堂的娃娃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大家都颔首带笑地道一声“早安”。
  心静如兰的王传喜,安静的走在绿树掩映的村道上,迎着薄薄的晨风,仰起了头,让人感觉到他的呼吸似乎有点贪婪。
  有那么一刻,抬眼巡望,他的眼眸里有了笃定沉思的专注。
  哦,兰到静时香有声。就在不远处的农业公园中华兰花馆里,以芝兰之韵展花中君子之风的九曲兰溪,不正是他珍重厚植、悠然幽栖的所在吗。
  时下,这散发着幽香的一簇簇高雅风物,正在宽博广袤的兰陵乡土大地出尘脱俗地静静绽放。
  此时,是不是有一声“早安,代村”,会在他心底深处默默响起?然后,流淌在绿意晕染的村风里。
  是的,这样的感觉会很好。
  或许,每当这个时刻,看着那些19年前和他同样都算是致富发家“小能人”、现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从社区家园不同的方向,朝他聚拢而来,他应该能听到早已醒来的这一方生命原乡大地,温暖且深沉的呼吸。
  我们愿意相信,这呼吸里吐纳了兰陵农耕文明的力量,将会在沂蒙乡间舒展,在齐鲁大地凝聚,在神州大地传递……
  是的,这样的感觉会更好。
  再然后,王传喜走向身边的办公楼,等待一个时刻。
  “6点”。
  这是他每天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开晨会议事的时间。夏秋季早6点,冬春季早6点半,19年来,风雨不改,雷打不动。
  如今,心有兰芷、细嗅芬芳的代村,早就习惯了以这样的打开方式,开启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每一天……
  (部分图片由兰陵县卞庄街道办代村党委提供 编辑/王立群)
其他文献
1999年3月12日,惊蛰刚过,春分不满。  这个时节,他辞去斯时的苍山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职务,回村上任的时候,刚过而立之年,31岁,正是人生好年华。如今,他已经50岁了,岁月虽然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敦实的身形却愈发挺拔,说话做事条理清晰、不温不火,憨厚的面庞有着不事张扬的沉稳劲。19年过去了,他早已从昔日村民羡慕的发家致富“小能人”,变为今日村民交口称赞的兴村共富“领头雁”。在近7000
期刊
拥抱新时代 创新地矿发展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句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干出新作为,就要拥抱新时代,承担新使命,順应新趋势,实现新突破。  六十年风风雨雨,地质人为山东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发挥了先行军的作用。然而
期刊
古代的诗人,从李白、杜甫到陶渊明,在他们的诗文和日常生活中,酒都是不可或缺之物。直到今天,酒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甚至不是一种点缀和色彩,而是生命里一个顽固的、不肯退场的陪伴物,成了一种元素和必需品。它甚至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而直接就是一种精神,是形而上的一部分。  由中国文人的饮酒,联想到西方的“酒神精神”。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在贬损理性同时肯定本能,中国文人通过酒来获得暂时脱离仕途经济和伦
期刊
编前语:  在摄影的世界里,有一个著名的概念——决定性瞬间,指在事件进行中,恰好有一个瞬间,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并同时展现出特定内涵和意义,而摄影师则负责用自己的镜头准确把握并记录这样的瞬间。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从迈入新世纪到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对于一九四三年创刊的《山东画报》而言,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一代又一代画报摄影人的镜头下,伴随着共和国
期刊
孔子晚年迷恋《周易》,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人们都知道孔子与《春秋》的关系十分重要,他本人就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春秋》中寄寓了孔子的微言大义,表达了孔子的政治观念。没想到的是,马王堆帛书《易传》中竟然有孔子类似的话:“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一句话透露了孔子与《周易》非同寻常的关系。孔子特别交代说,《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它与史巫不同。他认为其中包含了
期刊
昔日,西伯姬昌曾向姜子牙请教:“何以得天下?”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使国库富裕,这叫作‘上溢而下漏’。”姬昌听后立即派人打开粮仓赈济穷人,百姓欢欣鼓舞,国家日益强盛。  齐桓公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說:“必须先得民心。国君爱惜百姓,先使百姓富足,而后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安定的国家富裕,混乱的国
期刊
听到“拘留所”这个词,我们往往会跟“冰冷的铁窗”和“严酷的环境”联系起来。但当走进临沂市某拘留所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以往对拘留所的印象。  这里作为国家行政羁押机关,洋溢着文明风尚,喇叭里播放着音乐,操场上,健身设施齐全。室内窗明几净,床铺整洁,内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宽敞的集体教育室内,被拘留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普法纪录片。时值母亲节,在道德讲堂内,民警正在动情地向大家讲述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感
期刊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主管外交的上大夫。  齐景公嗜好饮酒。一次,景公请大臣喝酒,晏子穿着朝服来了,接受景公赐酒并行礼。景公说:“我今天很高兴,请不要行礼了。”晏子答道:“您的话错了!大臣们都免除礼节来侍奉您,我担心这不是君主想要的。如今齐国五尺高的小孩,力气比我大,也比您大,但不敢造反作乱,是因畏惧礼法。君主如果不讲礼法,就不能役使下属;下属如果不講礼法,就不能侍奉君主。我听说,君主没有礼法,就不能
期刊
桑树是我国有着四千多年栽培史的古老树种。《诗经》中就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名句。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保存有一片古桑林,部分树龄已有近千年。2018年4月,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极目远望,初夏的黄河故道已是一片青葱,绿碧连天。  源起蜿蜒起伏的黃河故道  夏津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为赵、齐、晋会盟之要津。自公元前602年始,在近两千年的历史
期刊
以今日观之,战国时期是知识分子扬眉吐气、大有作为的时代。社会变革,“礼崩乐坏”,文化下移,私学兴起,讲学授徒成为一时风尚,于是不同出身的知识分子大量产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阶层。  那时,各国之间,群雄崛起,人才多寡成为国家力量的权衡,如此一来,在各国统治者间,“礼贤下士”备受推崇。而在这种风气下,具备各种知识与才能的“士”,面对激烈复杂的斗争和出将入相、功名利禄的诱惑,也都卷入这一时代大潮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