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短篇小说是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优秀作品。本文就运用叙事的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以及叙事时间等几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来看作者是如何将作品艺术地展现给读者的。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
一、概述
在现代美国文坛上,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是一位颇负众笙的文学家。她的声誉建立在她所写的那些短篇小议上。她对人物复杂性格的见解及其娴熟的措辞,使她较长的一些短篇小说犹如一篇篇完美的长篇小说。波特的作品描写细腻,思想上很有深度。文字讲究,风格优美。批评家认为她善于反映生活中人的孤独、苦闷、失意与得不到理解等问题,她既不采取悲愤激俗的态度也不表示廉价的哀伤,而是以富有诗意的笔调含蓄地加以表达,能使读者进一步对人生加以思考。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短篇小说是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优秀作品。该短篇小说讲述了当韦瑟罗尔奶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处于弥留之际的一系列思想经历。临终前,韦瑟罗尔奶奶的人生经历犹如电影画面一般,浮现在她的眼前。凯瑟琳·安·波特笔下的威瑟罗尔奶奶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作为一名普通的美国南方女性,她深受当时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于自己当年于婚礼当时被遗弃之事终生都是耿耿于怀。临终前的那句“去找到乔治,找到他告诉他我已经忘记他了”很讽刺地说明她这一生对于乔治的抛弃都无法释怀,内心深处依然对被抛弃感到耻辱(唐)。这样的韦瑟罗尔奶奶敏感,自怜, 外表坚强,但其实内心对于男性的依附性很强。
作为一个读者,假如我们只是了解到这些表面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无法解读真正的韦瑟罗尔奶奶;而一个作者,如果只是给读者们呈现这样的内容,那么它真正有意义的作品内涵便无法被人了解。作者凯瑟琳?安?波特作为一名出色的短篇小说家显然注意到了这些。作者在文中独具匠心的叙述模式,使得这篇小说更加具有可读性,同时作者所要传达的小说主题也更加容易让读者在阅读时潜移默化被感知。本文就运用叙事的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以及叙事时间等几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来看作者是如何将作品艺术地展现给读者的。
二、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视角在叙述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英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说过:“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观察点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支配。”在叙事文学作品中,事件通常是在一定得视角下被描绘的,作者在选取观察点后,按一定角度对事件进行叙述,如果所选角度恰当就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Narrative Discourse)中,为了澄清长期以来叙事研究中对叙事者与聚焦者含糊不清的局面,提出了将聚焦叙事分为三类:非聚焦叙事(Narrative with zero focalization)、内聚焦叙事(Internal focalization)、外聚焦叙事(external focalization)。(Genette 189)在传统的叙事作品中,非聚焦是最常见的聚焦方式,可以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申丹71)。它代表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叙述者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内聚焦”可以用“叙述者= 人物”来表示(申丹71),也就是说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叙述者也无权叙说,叙述者等于借用了人物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思考,而这种叙述方式我们也可以称其为限制叙事。外聚焦的公式是“叙述者<人物”,其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人物知道的少(申丹71)。也就是说,叙述者很少或者基本不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对其心理或语言进行描绘,而只是描写任务的外部形象与行为。
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采取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不仅展现了别人眼中的韦瑟罗尔奶奶,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展开了整部作品的主体,是典型的内聚焦型作品。叙述者虽然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韦瑟罗尔奶奶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整篇小说讲述的是韦瑟罗尔奶奶即将离开人世时所发生的琐碎小事。故事情节简单,甚至于除了寥寥无几的不成功的对话外,让人找不到更多的情节。虽然故事中出现过很多人物,例如一开场的哈瑞医生,她的诸多儿女,以及最后出现的神父等等,但是主角只有韦瑟罗尔奶奶一个。由于她的身体状况不佳,整篇小说中她与外界的交流其实并不多。叙述者通过她大量的内心独白,漫无边际的思绪,穿越了时空,交代了韦瑟罗尔奶奶生前的遭遇,其实也就是整个故事的主体——她被遗弃的经历以及由此被改变的命运。
小说以韦瑟罗尔奶奶与哈瑞医生的一段不友好的对话为开端。她拒绝哈瑞医生的治疗,表现了她独立却又执拗的性格。接下来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她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幻觉,她几度怀疑自己的女儿在窃窃私语,暗地里对她不尊敬(邓:52);她幻想着自己把一整天都安排的满满的,让整个家变得井井有条(邓:53);她她回忆着自己年轻时候多么坚强,能干,并且慢慢的想起自己被遗弃的经历(邓:56);在她不清醒的幻想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韦瑟罗尔奶奶,看到了一个坚强、独立,但却又多疑、自怜的韦瑟罗尔奶奶。最后,她想说却未说不出的话,让她彻底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于是绝望的死去了。作者采用了这种内聚焦型叙述视角,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敞开韦瑟罗尔奶奶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表现她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漫无边际的思绪,也将最后时刻她与外界沟通的失败表现出令人绝望的清晰。所以,作者这样的选择,最好的表现了整篇小说,让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更近,更能清楚的了解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对她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同情怜悯。
三、叙述者
叙述者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或称“声音或讲话者”(胡:36)。它与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叙述者类型的划分都争论不休。热奈特提出四种叙述者类型:外部—同叙述型;外部—异叙述型;内部—异叙述型;内部—同叙述型。普兰斯提出了干预性、自我意识型、可靠型和距离性这四种划分方法。(胡:40)另外还有例如巴特尔等其他学者的一些划分,但几乎每种划分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采用了胡亚敏教授《叙事学》一书中提到的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叙述者类型这一观点,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篇小说的叙述者。 1.异叙述者与同叙述者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叙述者属于同叙述者,即是讲述自己或者自己所见所想,与内聚焦型视角的限制相同。同叙述者一般是作为故事意识中心。小说中,作者将韦瑟罗尔奶奶作为同叙述者,于是便可以细致的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由于这篇小说本身只讲述了一个故事,没有层次可言,所以在此无需讨论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的问题。
2. “自然而然”的叙述者与“自我意识”的叙述者
这是根据叙述者的叙述行为划分的叙述者类型。本篇小说是“自然而然”类型的叙述者。因为整个小说中叙述者隐身于文本中,并没有露出写作或叙述的痕迹,给人一种真实的“幻觉”。而这样的选择,其实也符合作者的写作要求,这样真实的“幻觉”让人更加相信故事的真实性,从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3.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
这是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划分的叙述者类型。本篇小说中叙述者只是用最普通的方式和语言讲述单纯的故事。小说中关于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活动也是事实的陈述,是第一内心世界的“复制。叙述者并没有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这样可以方便叙述者记述那不受阻碍的意识运动。这种不干预的客观叙述者的选择让读者自己去感受,让读者自己去心生同情。
四、叙述时间
小说的叙事时间是叙事策略中很重要的问题,对于小说家时间并不是按规律无始无终地流逝,而是可以被伸长、缩短、打断再重新连接,经过装饰后的时间完全变成了按作者意愿重组的艺术品。一般说来,小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但是现今的多数小说家,尤其是现代小说家,往往更倾向于将事件安排在自己所规定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正如J 瑟曼所指出的“把(事件)这玻璃打碎,然后以互不相连、令人迷惑的现代形式将其重新组合。”(董衡巽670)《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便进行了这样的调整与安排,大幅度提高了整个故事的艺术魅力。
小说从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卧病在床的时刻写起,通过意识流的方式,随着韦瑟罗尔奶奶的思维,任意的跳跃和返回,将她不为读者所知的过去一一展现。这些闪回的片段也并没有按照一个非常严格的时间顺序。因此整个小说的叙述时间是一个非时序的点射形态。如果作者只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从前往后介绍韦瑟罗尔奶奶的生前经历,那么该小说就会变得单调与乏味,读者只会追随着作者的写作步伐,不会被作品吸引而主动参与作品。正是这种片段闪回的方式,让读者一方面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在自然地阅读中不断填补关于韦瑟罗尔奶奶的一切,直到最后一刻,读者看到了她的结局,然后再重新拾起那些片段,在脑海里拼凑完整并重新体会,便能更好的欣赏到作品的精彩。其实,只有这种让读者不断在想象的空间中与作者的意图碰撞的作品才能突显其艺术魅力。
五、结语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当读完这篇小说,读者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深刻的同情怜悯这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同时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男权主义思想对这位可怜女性的负面影响。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是这样,读者能够被故事感染,故事内容引人入胜并且发人深省。而这篇小说无疑离不开作者巧妙的构思,正如本文所讨论的,作者在叙述视角和叙述者的精心选取,在叙述时间的巧妙安排上所做的努力,让整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邓绪新.英语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第51页至64页.
[2]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胡亚敏.叙事学,武汉2004年版,第36页.
[4]路伯克.小说技巧,伦敦,1966年版,第251页
[5]申丹.对叙事视角分类的再认识[J].北京:国外文学,1994(2)
[6]唐亚军.艾米丽和韦瑟罗奶奶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之比较[J].安徽文学2011(3).
[7]刘丹:思想的追寻语言的飞翔——论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叙事策略及艺术魅力. 黑龙江科技信息.
[8]凯瑟琳·安·波特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 1423908.htm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
一、概述
在现代美国文坛上,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是一位颇负众笙的文学家。她的声誉建立在她所写的那些短篇小议上。她对人物复杂性格的见解及其娴熟的措辞,使她较长的一些短篇小说犹如一篇篇完美的长篇小说。波特的作品描写细腻,思想上很有深度。文字讲究,风格优美。批评家认为她善于反映生活中人的孤独、苦闷、失意与得不到理解等问题,她既不采取悲愤激俗的态度也不表示廉价的哀伤,而是以富有诗意的笔调含蓄地加以表达,能使读者进一步对人生加以思考。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短篇小说是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优秀作品。该短篇小说讲述了当韦瑟罗尔奶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处于弥留之际的一系列思想经历。临终前,韦瑟罗尔奶奶的人生经历犹如电影画面一般,浮现在她的眼前。凯瑟琳·安·波特笔下的威瑟罗尔奶奶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作为一名普通的美国南方女性,她深受当时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于自己当年于婚礼当时被遗弃之事终生都是耿耿于怀。临终前的那句“去找到乔治,找到他告诉他我已经忘记他了”很讽刺地说明她这一生对于乔治的抛弃都无法释怀,内心深处依然对被抛弃感到耻辱(唐)。这样的韦瑟罗尔奶奶敏感,自怜, 外表坚强,但其实内心对于男性的依附性很强。
作为一个读者,假如我们只是了解到这些表面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无法解读真正的韦瑟罗尔奶奶;而一个作者,如果只是给读者们呈现这样的内容,那么它真正有意义的作品内涵便无法被人了解。作者凯瑟琳?安?波特作为一名出色的短篇小说家显然注意到了这些。作者在文中独具匠心的叙述模式,使得这篇小说更加具有可读性,同时作者所要传达的小说主题也更加容易让读者在阅读时潜移默化被感知。本文就运用叙事的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以及叙事时间等几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来看作者是如何将作品艺术地展现给读者的。
二、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视角在叙述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英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说过:“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观察点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支配。”在叙事文学作品中,事件通常是在一定得视角下被描绘的,作者在选取观察点后,按一定角度对事件进行叙述,如果所选角度恰当就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Narrative Discourse)中,为了澄清长期以来叙事研究中对叙事者与聚焦者含糊不清的局面,提出了将聚焦叙事分为三类:非聚焦叙事(Narrative with zero focalization)、内聚焦叙事(Internal focalization)、外聚焦叙事(external focalization)。(Genette 189)在传统的叙事作品中,非聚焦是最常见的聚焦方式,可以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申丹71)。它代表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叙述者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内聚焦”可以用“叙述者= 人物”来表示(申丹71),也就是说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叙述者也无权叙说,叙述者等于借用了人物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思考,而这种叙述方式我们也可以称其为限制叙事。外聚焦的公式是“叙述者<人物”,其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人物知道的少(申丹71)。也就是说,叙述者很少或者基本不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对其心理或语言进行描绘,而只是描写任务的外部形象与行为。
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采取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不仅展现了别人眼中的韦瑟罗尔奶奶,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展开了整部作品的主体,是典型的内聚焦型作品。叙述者虽然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韦瑟罗尔奶奶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整篇小说讲述的是韦瑟罗尔奶奶即将离开人世时所发生的琐碎小事。故事情节简单,甚至于除了寥寥无几的不成功的对话外,让人找不到更多的情节。虽然故事中出现过很多人物,例如一开场的哈瑞医生,她的诸多儿女,以及最后出现的神父等等,但是主角只有韦瑟罗尔奶奶一个。由于她的身体状况不佳,整篇小说中她与外界的交流其实并不多。叙述者通过她大量的内心独白,漫无边际的思绪,穿越了时空,交代了韦瑟罗尔奶奶生前的遭遇,其实也就是整个故事的主体——她被遗弃的经历以及由此被改变的命运。
小说以韦瑟罗尔奶奶与哈瑞医生的一段不友好的对话为开端。她拒绝哈瑞医生的治疗,表现了她独立却又执拗的性格。接下来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她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幻觉,她几度怀疑自己的女儿在窃窃私语,暗地里对她不尊敬(邓:52);她幻想着自己把一整天都安排的满满的,让整个家变得井井有条(邓:53);她她回忆着自己年轻时候多么坚强,能干,并且慢慢的想起自己被遗弃的经历(邓:56);在她不清醒的幻想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韦瑟罗尔奶奶,看到了一个坚强、独立,但却又多疑、自怜的韦瑟罗尔奶奶。最后,她想说却未说不出的话,让她彻底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于是绝望的死去了。作者采用了这种内聚焦型叙述视角,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敞开韦瑟罗尔奶奶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表现她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漫无边际的思绪,也将最后时刻她与外界沟通的失败表现出令人绝望的清晰。所以,作者这样的选择,最好的表现了整篇小说,让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更近,更能清楚的了解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对她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同情怜悯。
三、叙述者
叙述者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或称“声音或讲话者”(胡:36)。它与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叙述者类型的划分都争论不休。热奈特提出四种叙述者类型:外部—同叙述型;外部—异叙述型;内部—异叙述型;内部—同叙述型。普兰斯提出了干预性、自我意识型、可靠型和距离性这四种划分方法。(胡:40)另外还有例如巴特尔等其他学者的一些划分,但几乎每种划分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采用了胡亚敏教授《叙事学》一书中提到的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叙述者类型这一观点,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篇小说的叙述者。 1.异叙述者与同叙述者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叙述者属于同叙述者,即是讲述自己或者自己所见所想,与内聚焦型视角的限制相同。同叙述者一般是作为故事意识中心。小说中,作者将韦瑟罗尔奶奶作为同叙述者,于是便可以细致的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由于这篇小说本身只讲述了一个故事,没有层次可言,所以在此无需讨论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的问题。
2. “自然而然”的叙述者与“自我意识”的叙述者
这是根据叙述者的叙述行为划分的叙述者类型。本篇小说是“自然而然”类型的叙述者。因为整个小说中叙述者隐身于文本中,并没有露出写作或叙述的痕迹,给人一种真实的“幻觉”。而这样的选择,其实也符合作者的写作要求,这样真实的“幻觉”让人更加相信故事的真实性,从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3.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
这是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划分的叙述者类型。本篇小说中叙述者只是用最普通的方式和语言讲述单纯的故事。小说中关于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活动也是事实的陈述,是第一内心世界的“复制。叙述者并没有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这样可以方便叙述者记述那不受阻碍的意识运动。这种不干预的客观叙述者的选择让读者自己去感受,让读者自己去心生同情。
四、叙述时间
小说的叙事时间是叙事策略中很重要的问题,对于小说家时间并不是按规律无始无终地流逝,而是可以被伸长、缩短、打断再重新连接,经过装饰后的时间完全变成了按作者意愿重组的艺术品。一般说来,小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但是现今的多数小说家,尤其是现代小说家,往往更倾向于将事件安排在自己所规定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正如J 瑟曼所指出的“把(事件)这玻璃打碎,然后以互不相连、令人迷惑的现代形式将其重新组合。”(董衡巽670)《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便进行了这样的调整与安排,大幅度提高了整个故事的艺术魅力。
小说从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卧病在床的时刻写起,通过意识流的方式,随着韦瑟罗尔奶奶的思维,任意的跳跃和返回,将她不为读者所知的过去一一展现。这些闪回的片段也并没有按照一个非常严格的时间顺序。因此整个小说的叙述时间是一个非时序的点射形态。如果作者只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从前往后介绍韦瑟罗尔奶奶的生前经历,那么该小说就会变得单调与乏味,读者只会追随着作者的写作步伐,不会被作品吸引而主动参与作品。正是这种片段闪回的方式,让读者一方面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在自然地阅读中不断填补关于韦瑟罗尔奶奶的一切,直到最后一刻,读者看到了她的结局,然后再重新拾起那些片段,在脑海里拼凑完整并重新体会,便能更好的欣赏到作品的精彩。其实,只有这种让读者不断在想象的空间中与作者的意图碰撞的作品才能突显其艺术魅力。
五、结语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当读完这篇小说,读者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深刻的同情怜悯这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同时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男权主义思想对这位可怜女性的负面影响。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是这样,读者能够被故事感染,故事内容引人入胜并且发人深省。而这篇小说无疑离不开作者巧妙的构思,正如本文所讨论的,作者在叙述视角和叙述者的精心选取,在叙述时间的巧妙安排上所做的努力,让整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邓绪新.英语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第51页至64页.
[2]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胡亚敏.叙事学,武汉2004年版,第36页.
[4]路伯克.小说技巧,伦敦,1966年版,第251页
[5]申丹.对叙事视角分类的再认识[J].北京:国外文学,1994(2)
[6]唐亚军.艾米丽和韦瑟罗奶奶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之比较[J].安徽文学2011(3).
[7]刘丹:思想的追寻语言的飞翔——论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叙事策略及艺术魅力. 黑龙江科技信息.
[8]凯瑟琳·安·波特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 1423908.htm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