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就要注重兴趣教学,数学作为初中所有学科里最抽象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比较难懂,所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行方法总结。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兴趣
兴趣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推手,是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最好的指导老师。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通过各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内,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习主体是学生,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不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领路人,同时还是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员。教师进行课上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并熟练加以运用;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和思维框架。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的学习环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初中生面临的是中考,课业紧张,任务繁重,很少能挤出时间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在上课时通常单刀直入,没有过多的修饰,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就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很少独立思考,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被动地吸收理论知识,因此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2.1明确教学目标
明確的教学目标是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一个坚定且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预期标准及结果。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吸收知识的能力和具体数学水平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初始数据,对通过目标教学后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效率进行分析比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有一致性,在进行目标制定时,内容要具体明确,语言要精炼得当。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并灵活选用恰当的形式提高解题效率;熟练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通过基本性质解决图像的系数符号问题、共存问题、对称性问题和应用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形成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
2.2 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所有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数学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强,但是兴趣能够为学生认知、探索新知识起到推动作用,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以数学自身来说,想要提起学生的兴趣有一定难度,容易让学生觉得思维疲劳,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情境式教学模式,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容易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弱化数学的抽象程度。
以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随机事件》一节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现在你们随机翻开课本,你们知道左边的页码是奇数还是偶数吗?一定是这样的结果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学生将得到结论:左边页码都是偶数。教师进行总结:“随意翻开数学课本,左边页码是偶数的事件一定会发生。那么如果我掷一枚硬币,同学们猜一猜,向上的是正面还是反面?”学生的回答无法统一,教师再一次做总结:“某一面向上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一定会发生,有些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天有不测风云’,很多事件的发生都具有偶然性。那我们是不是对这些事情就束手无策了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随机事件。”通过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 加强交流与合作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交流合作学习也越来越流行,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互相督促,互相进步,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有显著的进步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在进行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根据能力大小对小组进行平均分配。小组成员的能力有高有低,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带着能力弱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互相进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关系友好发展。第二,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为学习小组制定合适的学习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把控难度,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最后,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主动地吸收知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投影与视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进行试验: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棍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不断改变木棍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棍的影子会成为一个点,什么时候三角形纸板的影子会成为一条线段?还会出现什么其他情况?小组进行试验并进行记录。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综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在高中轻松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士朝.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7,(4):170.
[2]韦光正.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4):136-137.
福建省上杭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兴趣
兴趣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推手,是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最好的指导老师。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通过各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内,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习主体是学生,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不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领路人,同时还是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员。教师进行课上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并熟练加以运用;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和思维框架。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的学习环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初中生面临的是中考,课业紧张,任务繁重,很少能挤出时间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在上课时通常单刀直入,没有过多的修饰,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就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很少独立思考,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被动地吸收理论知识,因此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2.1明确教学目标
明確的教学目标是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一个坚定且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预期标准及结果。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吸收知识的能力和具体数学水平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初始数据,对通过目标教学后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效率进行分析比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有一致性,在进行目标制定时,内容要具体明确,语言要精炼得当。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并灵活选用恰当的形式提高解题效率;熟练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通过基本性质解决图像的系数符号问题、共存问题、对称性问题和应用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形成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
2.2 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所有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数学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强,但是兴趣能够为学生认知、探索新知识起到推动作用,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以数学自身来说,想要提起学生的兴趣有一定难度,容易让学生觉得思维疲劳,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情境式教学模式,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容易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弱化数学的抽象程度。
以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材《随机事件》一节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现在你们随机翻开课本,你们知道左边的页码是奇数还是偶数吗?一定是这样的结果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学生将得到结论:左边页码都是偶数。教师进行总结:“随意翻开数学课本,左边页码是偶数的事件一定会发生。那么如果我掷一枚硬币,同学们猜一猜,向上的是正面还是反面?”学生的回答无法统一,教师再一次做总结:“某一面向上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一定会发生,有些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天有不测风云’,很多事件的发生都具有偶然性。那我们是不是对这些事情就束手无策了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随机事件。”通过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 加强交流与合作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交流合作学习也越来越流行,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互相督促,互相进步,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有显著的进步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在进行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根据能力大小对小组进行平均分配。小组成员的能力有高有低,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带着能力弱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互相进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关系友好发展。第二,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为学习小组制定合适的学习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把控难度,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最后,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主动地吸收知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投影与视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进行试验: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棍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不断改变木棍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棍的影子会成为一个点,什么时候三角形纸板的影子会成为一条线段?还会出现什么其他情况?小组进行试验并进行记录。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综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在高中轻松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士朝.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7,(4):170.
[2]韦光正.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4):136-137.
福建省上杭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