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巧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
1.巧设揭题性问题情境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
2.巧设阶段性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教学“方程”引入新知时,可设置下列问题:①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左边和右边重量的关系吗?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未知数?⑤如果含有未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3.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以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来实现。
1.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时,在讲台转盘上摆放学生熟悉的各种物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引发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结果”的讨论,进而得出“三视图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围绕六种几何体分组进行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2.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礎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②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3.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
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关键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三、鼓励参与,开放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唯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这就是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四、注重过程,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
总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地取得成功,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一、巧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
1.巧设揭题性问题情境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
2.巧设阶段性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教学“方程”引入新知时,可设置下列问题:①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左边和右边重量的关系吗?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未知数?⑤如果含有未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3.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以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来实现。
1.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时,在讲台转盘上摆放学生熟悉的各种物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引发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结果”的讨论,进而得出“三视图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围绕六种几何体分组进行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2.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礎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②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3.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
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关键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三、鼓励参与,开放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唯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这就是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四、注重过程,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
总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地取得成功,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