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的分化,生源的减少,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教育改革话题之一,各个学校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小班化教育。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小班”的“科学”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小班化教学的精妙与乐趣,小班教学使教师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一对一地交流,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谐了师生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体验成功。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小班化教学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的最佳途径。
一、享受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主动性便能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有趣的磁铁》一课时,我利用班中只有20余人的小班化的优势,让学生围成一圈,课前我将两盒大头针撒得满地都是,然后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能最快地把这50根大头针全部捡起来。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建议快速捡,有的同学建议找清扫工具,而一位同学顺势拿起讲桌上老师的教具—磁铁去接近大头针,大头针一个个蹦蹦跳跳被吸了上来。这样的情境设计,短时间内便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用教训的言辞,鼓励引导而不是消极禁止,使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信地发展,同学们毫无顾忌地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共同研究,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打开了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这些都是大班额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小班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采用做有趣的游戏,师生或生生对话表演,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引入,无论是游戏、表演抑或操作,小班化的课堂易组织,而且同学们参与面广,同学们在如此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参与,兴致盎然,其乐融融!
二、共享实验探究带来的收获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规律、形成科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在大班教学中,由于诸多例如难组织、准备工作繁杂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便“剥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权,而以教师演示实验代之,殊不知,这恰恰背离了我们的课改理念。
一堂给60多人上的《杯子变热了》的实验课至今历历在目。为了那堂实验课我做了大量的精心的准备,可当我将60多人的大队伍带到实验室并安排就绪时,时间已经过去七、八分钟,刚刚准备就绪准备进入正题,“咣当”一声刺耳的响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调皮的超在我的视野外将烧杯重重地碰到了地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轰动过后,似乎人心难安,实验中,尽管我也在全力地引导、思考,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配合、课堂秩序总显得有些混乱,有些同学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一堂课下来,老师筋疲力尽,课堂收效甚微。而在小班化模式下,让学生操作实验进入课堂已不再成为难题。同样的实验课,我按照“设计方案—交流方案—验证方案”的程序组织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放手给学生去操作、探索,坚持“学生能想的老师不想,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通过问题的提出、大胆的猜测、验证想法、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整堂课探索氛围浓厚,气氛热烈但不失有序,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也为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而欢呼雀跃。
三、分享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小班化教学更能做到以人为本。我国的传统教育始终遵循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强调循规蹈矩,守住方圆,严重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其实质是压抑个性,抑制人格发展,造成思维定势,尤其在科学课堂上,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而小班化教育中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了解地都比较清楚,因此,教师在施教时就更加清楚哪些人需要多指导,哪些人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创造适合的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
小班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每个学生思维的活力,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小组实验中,教师走进学生中,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操作,教师的认真参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乐在其中。小组围坐讨论时,教师经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启发点拨,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大加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教师积极采纳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安全的气氛而无须做作,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氛围自然形成。
另外,小班化教学,学生总数少了,老师分配给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就多了,教师充分发挥小班时空的优势,拉近师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在老师激励和赞许的目光中,孩子们会信心倍增,积极参与,课堂成了欢乐的园地,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上实行小班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健康向上的主体意识,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积极探索,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享受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主动性便能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有趣的磁铁》一课时,我利用班中只有20余人的小班化的优势,让学生围成一圈,课前我将两盒大头针撒得满地都是,然后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能最快地把这50根大头针全部捡起来。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建议快速捡,有的同学建议找清扫工具,而一位同学顺势拿起讲桌上老师的教具—磁铁去接近大头针,大头针一个个蹦蹦跳跳被吸了上来。这样的情境设计,短时间内便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用教训的言辞,鼓励引导而不是消极禁止,使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信地发展,同学们毫无顾忌地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共同研究,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打开了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这些都是大班额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小班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采用做有趣的游戏,师生或生生对话表演,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引入,无论是游戏、表演抑或操作,小班化的课堂易组织,而且同学们参与面广,同学们在如此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参与,兴致盎然,其乐融融!
二、共享实验探究带来的收获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规律、形成科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在大班教学中,由于诸多例如难组织、准备工作繁杂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便“剥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权,而以教师演示实验代之,殊不知,这恰恰背离了我们的课改理念。
一堂给60多人上的《杯子变热了》的实验课至今历历在目。为了那堂实验课我做了大量的精心的准备,可当我将60多人的大队伍带到实验室并安排就绪时,时间已经过去七、八分钟,刚刚准备就绪准备进入正题,“咣当”一声刺耳的响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调皮的超在我的视野外将烧杯重重地碰到了地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轰动过后,似乎人心难安,实验中,尽管我也在全力地引导、思考,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配合、课堂秩序总显得有些混乱,有些同学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一堂课下来,老师筋疲力尽,课堂收效甚微。而在小班化模式下,让学生操作实验进入课堂已不再成为难题。同样的实验课,我按照“设计方案—交流方案—验证方案”的程序组织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放手给学生去操作、探索,坚持“学生能想的老师不想,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通过问题的提出、大胆的猜测、验证想法、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整堂课探索氛围浓厚,气氛热烈但不失有序,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也为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而欢呼雀跃。
三、分享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小班化教学更能做到以人为本。我国的传统教育始终遵循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强调循规蹈矩,守住方圆,严重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其实质是压抑个性,抑制人格发展,造成思维定势,尤其在科学课堂上,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而小班化教育中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了解地都比较清楚,因此,教师在施教时就更加清楚哪些人需要多指导,哪些人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创造适合的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
小班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每个学生思维的活力,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小组实验中,教师走进学生中,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操作,教师的认真参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乐在其中。小组围坐讨论时,教师经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启发点拨,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大加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教师积极采纳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安全的气氛而无须做作,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氛围自然形成。
另外,小班化教学,学生总数少了,老师分配给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就多了,教师充分发挥小班时空的优势,拉近师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在老师激励和赞许的目光中,孩子们会信心倍增,积极参与,课堂成了欢乐的园地,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上实行小班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健康向上的主体意识,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积极探索,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