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非说过:“教育就是那种‘当时嫌多,后来嫌少;当时认为正确,后来发生怀疑’的事物。”虽然许多观念不能以正确与否来评论,但时过境迁,它总得有点适应性变化。以前一直提倡苦教苦学,才有所谓的“辛辛苦苦折磨学生”的“壮举”,新时代的教师形象,不应该再是“苦行僧”的形象,它更多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现活力、激情四射的一面。现在许多高三毕业生不愿意报考师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留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一群乏味、不知辛劳的“蜂子”,这使得教师职业后继乏力,有多少优秀学生考入师范?教师应该多思考一下解脱自己的方法,教育的目的是教好学生,而不是要把自己“赔进去”,同样一件事,方法恰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卢梭说过:“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这些方法的发现激励着自尊心,而方法的准确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满足,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兴趣了。”教师应该寻找一些实用的方法,把自己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学习,而不是一头扎进“辛劳的无底洞”中,又觉得无所事事,“别有用心,才能别有洞天!”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太会因为教师无休止的付出而觉得愧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不惜一顾的冷漠。时代在变化,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一大半时,就由于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另一只蚂蚁仍在不停地重复着跌落下去又重开始。你原意是哪只蚂蚁呢?想想哪些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亲近?“黄牛”式的教师已经不再能打动学生的情弦,能够放下架子,能够让学生觉得“智慧”与“情感”集于一身的教师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育这翻天地,“牛的使命”总显得已经不合时宜,它更需要一番崭新的景象来衬托。
教育中辛劳很大程度上来自琐碎与机械重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来减少。如批改作业,高中生交上作业已经是晚上八九点,许多教师看着堆满山的作业,啃之无味,不啃心不安,而第二天一早就要课堂分析,那怎么办?许多教师“点灯夜批”,半宿作战,可这些成果不会有半点自豪,只会感觉到辛酸与无奈。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全批吗?不能对学生选择性批改吗,选择性批改也可以了解整体情况。许多教师不时嘲笑自己“一半青春浪费在钩叉之中”。又如备课,每年把教案重写一遍的意义何在?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完全可以在电脑中录入自己的教案,然后在每年的教学中,遇到一些意外遗留的问题,再次录入,既可避免教案的故旧,又可以省心省力。又如积累资料、记录心得、教后记等之类,均可在电脑中录入。平时一分力一分力的积累,随着时光流逝,它会越来越丰厚,在我的电脑中,已经记录、摘录了上百万字的笔记,需要什么就可以随手而来,却并不显得辛苦,因为它是平时点滴积累的,教师这样才能在每一堂课上上出“一辈子积累的课”。
选择题为什么要一道道改?教案为什么要一遍遍写?许多繁杂与机械其实只要如那只蚂蚁一样,转个弯就行,何必学屡跌越爬那只蚂蚁的壮举呢?做教师也可以相对轻松的,它只要你每天都付出一点点,然后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去完成它,用智慧去滋润它,而不必要束缚在一些理不清还乱的无休止之中。时代要求我们,尽量让自己智慧地“懒”一点,轻松一点,告诉学生,老师也过得非常的精彩,老师并不是被一群纪律束缚的人,也不是简单施于学生纪律要求的人。正如王晓春老师在《今日怎样做教师》中说:“我希望打破教师对纪律的迷信。纪律本身不是动力,纪律不能给人带来智慧,纪律过严,还会压抑人的智慧。人类纪律最严的组织是军队,可是人家知道,真正发明创造很少出现在行伍中,除非是军事研究机构或军事院校。创造需要宽松的环境。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一一纪律最好的学生不等于学习最好的学生。”学生是如此,教师自身也是如此!教育不是纪律的产物,更不是固板的滋生地,教育是温馨的,教育中的人,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是幸福的,“苦行僧”式的幸福只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而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责任与勇气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得很精彩!”当然这需要精彩本身作为见证!
教育的智慧在于方法的选择,许多事情确实能做到殊途同归,但并不是具有相同的效率。许多事情在做了,但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心境,教育最终的目标就是教育本身,而不是结果,而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个经历在过程中的人都生活得精彩!在精彩的教育旅程中工作与生活,才会有更精彩的教育人生!才会真正在教育领域中放出异彩!
卢梭说过:“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这些方法的发现激励着自尊心,而方法的准确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满足,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兴趣了。”教师应该寻找一些实用的方法,把自己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学习,而不是一头扎进“辛劳的无底洞”中,又觉得无所事事,“别有用心,才能别有洞天!”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太会因为教师无休止的付出而觉得愧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不惜一顾的冷漠。时代在变化,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一大半时,就由于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另一只蚂蚁仍在不停地重复着跌落下去又重开始。你原意是哪只蚂蚁呢?想想哪些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亲近?“黄牛”式的教师已经不再能打动学生的情弦,能够放下架子,能够让学生觉得“智慧”与“情感”集于一身的教师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育这翻天地,“牛的使命”总显得已经不合时宜,它更需要一番崭新的景象来衬托。
教育中辛劳很大程度上来自琐碎与机械重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来减少。如批改作业,高中生交上作业已经是晚上八九点,许多教师看着堆满山的作业,啃之无味,不啃心不安,而第二天一早就要课堂分析,那怎么办?许多教师“点灯夜批”,半宿作战,可这些成果不会有半点自豪,只会感觉到辛酸与无奈。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全批吗?不能对学生选择性批改吗,选择性批改也可以了解整体情况。许多教师不时嘲笑自己“一半青春浪费在钩叉之中”。又如备课,每年把教案重写一遍的意义何在?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完全可以在电脑中录入自己的教案,然后在每年的教学中,遇到一些意外遗留的问题,再次录入,既可避免教案的故旧,又可以省心省力。又如积累资料、记录心得、教后记等之类,均可在电脑中录入。平时一分力一分力的积累,随着时光流逝,它会越来越丰厚,在我的电脑中,已经记录、摘录了上百万字的笔记,需要什么就可以随手而来,却并不显得辛苦,因为它是平时点滴积累的,教师这样才能在每一堂课上上出“一辈子积累的课”。
选择题为什么要一道道改?教案为什么要一遍遍写?许多繁杂与机械其实只要如那只蚂蚁一样,转个弯就行,何必学屡跌越爬那只蚂蚁的壮举呢?做教师也可以相对轻松的,它只要你每天都付出一点点,然后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去完成它,用智慧去滋润它,而不必要束缚在一些理不清还乱的无休止之中。时代要求我们,尽量让自己智慧地“懒”一点,轻松一点,告诉学生,老师也过得非常的精彩,老师并不是被一群纪律束缚的人,也不是简单施于学生纪律要求的人。正如王晓春老师在《今日怎样做教师》中说:“我希望打破教师对纪律的迷信。纪律本身不是动力,纪律不能给人带来智慧,纪律过严,还会压抑人的智慧。人类纪律最严的组织是军队,可是人家知道,真正发明创造很少出现在行伍中,除非是军事研究机构或军事院校。创造需要宽松的环境。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一一纪律最好的学生不等于学习最好的学生。”学生是如此,教师自身也是如此!教育不是纪律的产物,更不是固板的滋生地,教育是温馨的,教育中的人,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是幸福的,“苦行僧”式的幸福只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而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责任与勇气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得很精彩!”当然这需要精彩本身作为见证!
教育的智慧在于方法的选择,许多事情确实能做到殊途同归,但并不是具有相同的效率。许多事情在做了,但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心境,教育最终的目标就是教育本身,而不是结果,而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个经历在过程中的人都生活得精彩!在精彩的教育旅程中工作与生活,才会有更精彩的教育人生!才会真正在教育领域中放出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