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学生处于高考前的特殊阶段,心理承受着重大的压力,语文教师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用作文作为释放情感的媒介。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语文教师;学生;心理调控;作用
高三学生跋涉在书山题海之中,他们烦躁不安;面对人生极关键的一步,他们忐忑难眠;想到不可知的将来,他们迷惘困惑;眼看着时间一天天从身边飞快地溜走,他们忧心忡忡;耳边天天回响着父母的嘱托、师长的教诲,谁又能真正轻松?
六月一天天迫近,学生说,他们真希望明天就高考,管他考得怎么样,只要考完后能睡上几天几夜;但又希望时间过得慢些再慢些,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积聚知识,去掌握技巧,去提升能力。在这患得患失之中,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虽说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但压力若太大,劲竹也能折断,良弓也会损毁。
在这段特殊时期,老师们应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而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舒缓心灵压力方面更能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课本——心灵汲取力量的源泉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精心选编的六册课本136篇课文,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精华,不但是学生学习的范文样本,更是贫瘠的心灵汲取力量的源泉。很多高三老师都在呼吁高考应回归课本,我们的复习课正应该引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外,还应关注对作者及文章精神内涵的探讨。
复习着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我们不正在与圣贤先哲们的智慧对话吗?
在你惨败的时候,经历过亡国、立志、终吞吴的勾践会告诉你“卧薪尝胆”的力量。
在你软弱的时候,司马迁会用他“千古绝唱、无韵离骚”的艰难成书经历告诉你该怎样面对苦难,坚持追求理想。
在你悲伤的时候,豪放的苏轼会告诉你,豁达些、开朗些,看那清风明月,看那大浪卷起千堆雪。
从屈原、李白、杜甫到曹雪芹……浏览着这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品读他们大浪淘沙后的华章,我们能悟到多少做人的道理。
历史岁月虽已远去,但他们济苍生、扶社稷、心忧天下的情怀,一腔报国志、凛然正气节,与命运抗争时的铮铮铁骨,对理想坚守时的不屈不挠,逆境中面对苦难的坦然,坎坷中傲然展露的八斗文才,这一切的一切,足以感动后世的读者!
这此古人先哲用他们的生命篇章启示着我们:眼前的一点点哀伤与愁怨可以化为轻烟、化为微云,最终必将烟消云散!
(二)课堂——学生释放压力的空间
有的老师可能喜欢严肃规矩的课堂,认为学生听得认真,学着效率高,而我更喜欢活跃的课堂。我希望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言、大胆说出心中想法的空间,不要沉重,不要窒闷,不要压抑与疲惫。哪怕有时显得有些乱,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有时也影响复习的进度,但我依旧认为,这么做很值得。
当教师由一个问题导入,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时,他们会把不如意抛在脑后,当精神专注于某一点,自然淡忘了压力的困扰。他们不必担心自己会说错,因为身为老师的我决不会为错误的答案而责备他们;他们不必担心会受到嘲笑,因为偶尔的笑声也是善意的笑。我的课堂,他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哪怕打断我的思路;他们哪怕问一个极简单的字的写法,我也会马上把字写在黑板上……我们的课堂没有思想负担,没有精神疑虑,没有苛责贬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学生可以尽情地舒展心灵,释放激情。
宽松活跃的课堂,便于老师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畅所欲言的激情中,他们鼓舞着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激励,我常常能看到思维碰撞下智慧的闪光。教师最感到欣喜的,莫过于看到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神情,莫过于看到他们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三)作文——抒发情感的媒介
俗话说:“一吐为快。”屈原曾说:“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当人遭遇忧愁痛苦时,要有宣泄的渠道,言与笔便是最佳的工具。我们的作文并非只为高考而设,老师应引导学生用笔来传达心声,舒缓心灵的压力。
作文训练时要注意话题的选择。报刊杂志、网络中有那么多启人心智、激人奋进的小故事,如关于取舍、自信、立志、责任、生命、良知等等,我们可以精选其中的小材料,让学生研读后有所感、有所悟,学会为文的同时也学会为人的道理。
学生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要有敏感的心灵,对生活、对社会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反过来,作文也可以帮他们平定心灵的波动,让焦躁不安的心安定下来,让沉寂麻木的心活跃起来。作文让单调的生活因感动而更丰富多彩,学生感动于自己眼中的事物,感动于自己笔下的生活,甚至感动于自己的才华。
结 语
语文是美的学科,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予心灵尽情翱翔的天空;语文是广博的学科,说它是生活的教科书毫不为过。这是一处精神的家园,这是灵性栖息的港湾。它会帮你摆脱压力的重负,令你珍爱美好的生命,激发纯真的热情。它会帮你拂去心灵上的灰尘,重新审视自己,映射出生活中的美,更好地发挥一个人的不可预知的潜力。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语文教师;学生;心理调控;作用
高三学生跋涉在书山题海之中,他们烦躁不安;面对人生极关键的一步,他们忐忑难眠;想到不可知的将来,他们迷惘困惑;眼看着时间一天天从身边飞快地溜走,他们忧心忡忡;耳边天天回响着父母的嘱托、师长的教诲,谁又能真正轻松?
六月一天天迫近,学生说,他们真希望明天就高考,管他考得怎么样,只要考完后能睡上几天几夜;但又希望时间过得慢些再慢些,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积聚知识,去掌握技巧,去提升能力。在这患得患失之中,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虽说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但压力若太大,劲竹也能折断,良弓也会损毁。
在这段特殊时期,老师们应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而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舒缓心灵压力方面更能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课本——心灵汲取力量的源泉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精心选编的六册课本136篇课文,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精华,不但是学生学习的范文样本,更是贫瘠的心灵汲取力量的源泉。很多高三老师都在呼吁高考应回归课本,我们的复习课正应该引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外,还应关注对作者及文章精神内涵的探讨。
复习着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我们不正在与圣贤先哲们的智慧对话吗?
在你惨败的时候,经历过亡国、立志、终吞吴的勾践会告诉你“卧薪尝胆”的力量。
在你软弱的时候,司马迁会用他“千古绝唱、无韵离骚”的艰难成书经历告诉你该怎样面对苦难,坚持追求理想。
在你悲伤的时候,豪放的苏轼会告诉你,豁达些、开朗些,看那清风明月,看那大浪卷起千堆雪。
从屈原、李白、杜甫到曹雪芹……浏览着这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品读他们大浪淘沙后的华章,我们能悟到多少做人的道理。
历史岁月虽已远去,但他们济苍生、扶社稷、心忧天下的情怀,一腔报国志、凛然正气节,与命运抗争时的铮铮铁骨,对理想坚守时的不屈不挠,逆境中面对苦难的坦然,坎坷中傲然展露的八斗文才,这一切的一切,足以感动后世的读者!
这此古人先哲用他们的生命篇章启示着我们:眼前的一点点哀伤与愁怨可以化为轻烟、化为微云,最终必将烟消云散!
(二)课堂——学生释放压力的空间
有的老师可能喜欢严肃规矩的课堂,认为学生听得认真,学着效率高,而我更喜欢活跃的课堂。我希望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言、大胆说出心中想法的空间,不要沉重,不要窒闷,不要压抑与疲惫。哪怕有时显得有些乱,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有时也影响复习的进度,但我依旧认为,这么做很值得。
当教师由一个问题导入,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时,他们会把不如意抛在脑后,当精神专注于某一点,自然淡忘了压力的困扰。他们不必担心自己会说错,因为身为老师的我决不会为错误的答案而责备他们;他们不必担心会受到嘲笑,因为偶尔的笑声也是善意的笑。我的课堂,他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哪怕打断我的思路;他们哪怕问一个极简单的字的写法,我也会马上把字写在黑板上……我们的课堂没有思想负担,没有精神疑虑,没有苛责贬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学生可以尽情地舒展心灵,释放激情。
宽松活跃的课堂,便于老师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畅所欲言的激情中,他们鼓舞着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激励,我常常能看到思维碰撞下智慧的闪光。教师最感到欣喜的,莫过于看到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神情,莫过于看到他们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三)作文——抒发情感的媒介
俗话说:“一吐为快。”屈原曾说:“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当人遭遇忧愁痛苦时,要有宣泄的渠道,言与笔便是最佳的工具。我们的作文并非只为高考而设,老师应引导学生用笔来传达心声,舒缓心灵的压力。
作文训练时要注意话题的选择。报刊杂志、网络中有那么多启人心智、激人奋进的小故事,如关于取舍、自信、立志、责任、生命、良知等等,我们可以精选其中的小材料,让学生研读后有所感、有所悟,学会为文的同时也学会为人的道理。
学生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要有敏感的心灵,对生活、对社会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反过来,作文也可以帮他们平定心灵的波动,让焦躁不安的心安定下来,让沉寂麻木的心活跃起来。作文让单调的生活因感动而更丰富多彩,学生感动于自己眼中的事物,感动于自己笔下的生活,甚至感动于自己的才华。
结 语
语文是美的学科,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予心灵尽情翱翔的天空;语文是广博的学科,说它是生活的教科书毫不为过。这是一处精神的家园,这是灵性栖息的港湾。它会帮你摆脱压力的重负,令你珍爱美好的生命,激发纯真的热情。它会帮你拂去心灵上的灰尘,重新审视自己,映射出生活中的美,更好地发挥一个人的不可预知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