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接受教育的残疾人数量越来越大,残疾人生理上的弱势使他们接受教育的环境与普通人相比也应作出相应的变化,以便给残疾人一个更加舒适、更加利于接受知识的教育环境。但我国目前的残疾人教育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应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中心、社会相配合,从政策、设施、师资、教学手段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关键词:无障碍;教育环境;问题;对策
一、我国对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观念淡薄,环境设施粗糙,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对残障人的教育起步较晚,国家对该问题的重视也刚刚开始,所以在无障碍教育环境上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2016年中国殘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我国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7686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1209人;全国有9592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941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也就是说,我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人已不在少数,发现无障碍教育环境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帮助残障人士更好的接受教育、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公平。
(一)我国对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观念淡薄。首先,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引入无障碍设施建设,2008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才对无障碍环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次,大部分学校极少对残障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投入精力,不重视针对残障学生的教育环境的建设。国家的相关建设起步晚,人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观念较弱,加之学校领导对残障学生教育环境上的疏忽,因此社会上对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观念普遍淡薄;同时也导致了残疾学生普遍对社会、对学校有抵触心理,不愿融入新的环境。
(二)学校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不到位。在建设方面,我国目前不少学校都引入了可适用于残障人士的学习和生活设施,但大多没有产生实际功效,设施也非常不完备。例如,学校的楼梯公寓没有可供轮椅滑行的设施;有听力故障的学生参加的讲座没有同步的手语或显示屏翻译;图书馆也缺少适合残疾学生的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在维护方面,大多学校即使修建了残障人士专用设施,也缺少专人维护或对损毁行为的处罚,相关设施的存在形同虚设。
(三)我国残疾人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技术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残疾人教育的高水平教师数量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残疾人特殊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残疾人生理上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残疾学生更好的接收知识;但由于国家和社会对残疾学生的重视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国内也只有少部分学校推行了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特殊教育。
二、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中心、社会相配合,三方联动进行无障碍教育环境改造
(一)政府细化相关法规并保证施行,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同时营造出尊重残疾人权利的社会氛围。第一,政府要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无障碍环境设施的维护及责任主体,根据设施毁损程度制定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第二,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的资金投入,对于建立无障碍教育环境设施的学校予以更多补助,并派专人对工程建设及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学校做面子工程。第三,加大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使特殊教育的教师队伍不仅具有针对残疾学生进行特殊教育的能力,并且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给残疾学生带来真正的知识水平的提升。最后,向全社会加大宣传尊重残疾人权利,使残疾人的权利问题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开始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二)学校加强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特殊教育环境的技能。普通教育学校主要是保证学校的无障碍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维护并对占用或毁坏相关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对占用行为进行劝导,对毁坏行为要求赔偿并对极其恶劣的行为通报批评。特殊教育学校要同时注重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建设。首先是硬件方面。第一,教室门口设置能引导盲人进入教室的扶手、盲文等,座位的设置要方便盲人通行,桌椅需要针对手、脚残疾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第二,设置方便残疾人在楼道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在校园内规划出残疾人专用接送车的行驶车道,并禁止其他车辆占用,违者处以罚款。其次是软件方面。第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推行网络教学无障碍;具体来说,即是优化网络页面,使网页加载通畅,同时将网页字体、字号、颜色等设置为可调整对象,使残疾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为能够适应的数值;另外,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即是对网络课程配置手语或字幕,并且使学生能自己调整视频播放速度,同时为盲人学生配备专用耳机以供收听视频课程;最后,为学生开发与互联网教学课程同步的手机软件,使学生能够随时学习并在网络上互动交流。第二,引入高水平的复合型教师,即是不仅具有一般教师的各项专业知识和素养,同时经过特殊教育的专门训练并熟练掌握特殊教育技能的教师人才,从整体上提升残疾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还需为有心理障碍的残疾学生配备心里辅导师并经常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沟通,使残疾学生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融入到校园环境。第三,向社会征集有爱心、有耐心、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助学志愿者,帮助残疾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和计算机的操作方式,让残疾学生更快适应校园生活,逐渐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
(三)残疾人联合会积极进行无障碍教育宣传,呼吁社会为无障碍教育进行投资。各地残疾人联合会要加大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并联合慈善机构对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进行投资,同时监督资金的流向,使善款真正投入到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的使用中。
参考文献:
[1]齐培育.特校教师的无障碍环境知识、态度及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孙涛,申仁洪.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99-101.
[3]石茂林.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视角[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001):10-13.
作者简介:瞿媛媛(1995—),女,汉族,重庆南川区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人权法专业,研究方向:儿童权利
关键词:无障碍;教育环境;问题;对策
一、我国对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观念淡薄,环境设施粗糙,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对残障人的教育起步较晚,国家对该问题的重视也刚刚开始,所以在无障碍教育环境上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2016年中国殘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我国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7686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1209人;全国有9592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941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也就是说,我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人已不在少数,发现无障碍教育环境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帮助残障人士更好的接受教育、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公平。
(一)我国对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观念淡薄。首先,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引入无障碍设施建设,2008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才对无障碍环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次,大部分学校极少对残障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投入精力,不重视针对残障学生的教育环境的建设。国家的相关建设起步晚,人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观念较弱,加之学校领导对残障学生教育环境上的疏忽,因此社会上对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观念普遍淡薄;同时也导致了残疾学生普遍对社会、对学校有抵触心理,不愿融入新的环境。
(二)学校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不到位。在建设方面,我国目前不少学校都引入了可适用于残障人士的学习和生活设施,但大多没有产生实际功效,设施也非常不完备。例如,学校的楼梯公寓没有可供轮椅滑行的设施;有听力故障的学生参加的讲座没有同步的手语或显示屏翻译;图书馆也缺少适合残疾学生的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在维护方面,大多学校即使修建了残障人士专用设施,也缺少专人维护或对损毁行为的处罚,相关设施的存在形同虚设。
(三)我国残疾人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技术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残疾人教育的高水平教师数量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残疾人特殊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残疾人生理上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残疾学生更好的接收知识;但由于国家和社会对残疾学生的重视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国内也只有少部分学校推行了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特殊教育。
二、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中心、社会相配合,三方联动进行无障碍教育环境改造
(一)政府细化相关法规并保证施行,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同时营造出尊重残疾人权利的社会氛围。第一,政府要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无障碍环境设施的维护及责任主体,根据设施毁损程度制定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第二,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的资金投入,对于建立无障碍教育环境设施的学校予以更多补助,并派专人对工程建设及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学校做面子工程。第三,加大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使特殊教育的教师队伍不仅具有针对残疾学生进行特殊教育的能力,并且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给残疾学生带来真正的知识水平的提升。最后,向全社会加大宣传尊重残疾人权利,使残疾人的权利问题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开始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二)学校加强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特殊教育环境的技能。普通教育学校主要是保证学校的无障碍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维护并对占用或毁坏相关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对占用行为进行劝导,对毁坏行为要求赔偿并对极其恶劣的行为通报批评。特殊教育学校要同时注重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建设。首先是硬件方面。第一,教室门口设置能引导盲人进入教室的扶手、盲文等,座位的设置要方便盲人通行,桌椅需要针对手、脚残疾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第二,设置方便残疾人在楼道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在校园内规划出残疾人专用接送车的行驶车道,并禁止其他车辆占用,违者处以罚款。其次是软件方面。第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推行网络教学无障碍;具体来说,即是优化网络页面,使网页加载通畅,同时将网页字体、字号、颜色等设置为可调整对象,使残疾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为能够适应的数值;另外,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即是对网络课程配置手语或字幕,并且使学生能自己调整视频播放速度,同时为盲人学生配备专用耳机以供收听视频课程;最后,为学生开发与互联网教学课程同步的手机软件,使学生能够随时学习并在网络上互动交流。第二,引入高水平的复合型教师,即是不仅具有一般教师的各项专业知识和素养,同时经过特殊教育的专门训练并熟练掌握特殊教育技能的教师人才,从整体上提升残疾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还需为有心理障碍的残疾学生配备心里辅导师并经常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沟通,使残疾学生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融入到校园环境。第三,向社会征集有爱心、有耐心、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助学志愿者,帮助残疾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和计算机的操作方式,让残疾学生更快适应校园生活,逐渐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
(三)残疾人联合会积极进行无障碍教育宣传,呼吁社会为无障碍教育进行投资。各地残疾人联合会要加大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并联合慈善机构对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进行投资,同时监督资金的流向,使善款真正投入到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的使用中。
参考文献:
[1]齐培育.特校教师的无障碍环境知识、态度及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孙涛,申仁洪.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99-101.
[3]石茂林.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视角[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001):10-13.
作者简介:瞿媛媛(1995—),女,汉族,重庆南川区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人权法专业,研究方向:儿童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