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加罗尔虎的生成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喧嚣的中印两国比较之中,人们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比较上,所有人都在重复:印度的优势在于它的政治制度和英语,这两项殖民制度带来的优势必将在长期为印度带来持久动力,而中国则是个毋庸置疑的奇迹,或是关于印度会不会超越中国的争论甚嚣塵上。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在企业层面去对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加以比较。或许我们需要回到实用主义者的层面,回到公司的层面。
  对于Wipro,印度最著名的软件公司,它是如何成长为今日的班加罗尔之虎呢?
  它开始于40年前。1966年8月11日,一个越洋电话改变了21岁的印度留学生Azim H. Premji的命运。Premji的母亲在电话中对这位目瞪口呆的大四学生宣布,他的父亲,51岁的M.H.Premji因为心脏病发作而过世。
  Premji家族所拥有的西印度蔬菜产品公司,是印度最大的粮油贸易企业之一,这家公司由Premji的爷爷创立,并且在他的父亲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他收拾好行囊飞回印度家中后,发现他的父亲已经选中了他来经营这家公司。
  


  Premji发现他接管的公司拥有350名员工,大多数都在孟买及其周边工作,年收入300万美元,此外,股东们对这位年轻的掌门人挑剔不已——尽管他为了显得成熟蓄起了胡子,股价的下跌让他们对Premji拼命抱怨。Premji记得,其中一位投资人要求他将公司卖给别人,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如果能够经营这种公司,那可真是一个笑话”。是的,没有理由对这个年轻人抱有信心:这个孩子没有上过一天商业课,他爸爸也没有教过他该如何管理公司。
  “学习游泳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你扔到池塘里”,Premji说。他拜访了孟买最好的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请他推荐一些书籍,买下它们,熬夜读完。他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要建立一家优秀的公司,必须不断变革,“必须不断追求卓越”。结果这家公司在他手里得到了最大的变革。
  他开始生产肥皂和化妆品,甚至开始涉足建筑业,制造建筑设备。而下一步更令人目瞪口呆,他要生产电脑。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印度政府要求所有跨国公司必须同国有公司合作来开展在印度的业务。IBM在这种压力下决定撤离印度市场。而这种经济民族主义反而为本土企业创造了机会。将公司更名为Wipro的Premji看到了IBM离开印度之后的机遇,“我们决定进入信息产业”,尽管他和他的同事对电脑一无所知。
  从这时开始,Wipro进驻班加罗尔,他们在“印度硅谷”租用了4000平方英尺的办公室,一年之内,他们研制出了自己的小型计算机,然后迅速成为印度领先的PC生产商。
  但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印度开始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对跨国公司的要求变松,它们不再需要和本土公司合作,大量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公司涌入印度。Premji绝望地意识到,Wipro决不能在PC业务上击败康柏、惠普和IBM。这些大公司拥有值得信赖的品牌和巨大的研发费用,这让它们可以轻易击垮包括Wipro在内的印度本土PC制造商。
  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再次发生。Wipro决定自己要成为一家科技服务公司,他们将依靠给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打工而生存,他们要向这些巨无霸们出售科技服务和专门的技术。Wipro后来离职的首席技术官Sridhar Mitta说:“打开的门让大公司进来,可是也可以让我们出去。”Premji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看到了机会,而不是被动地防守,他觉得Wipro可以研发出一个简易的操作系统,然后出售科技服务给西方公司,不仅仅是科技公司,还包括银行、制造业和零售商。Premji发现了外包。Wipro很快就通过自己的服务质量取得了各种国际认证,这为它建立起了重视质量的国际信用。
  如此,Wipro成为印度最大的软件和科技服务公司,它为全球500强企业提供软件编程、工程设计的服务。它是印度最成功的科技企业。
  中国公司从Wipro的崛起中应当学到什么?从某些方面看,Wipro崛起的过程和中国公司甚至相似,最初都是利用政策形成的壁垒在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夺得先机。可是随后Wipro自主全球化的过程却是大部分中国公司所不能相比的。“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动的产物,而Wipro则是一个主动的生成,在经济自由化让大门敞开时,Wipro选择的不是防守它已有的PC市场,而是看到了冲出去的机会,Wipro发现了技术外包,而不是等候着因为廉价劳动力而降临的外包。
其他文献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中,有过骄人成就,也有着黯然败局,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一幕幕令人欷不已的企业败局呢?    早在1978年,哈佛巨匠丹尼尔贝尔写道:“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领域各自拥有相互矛盾的轴心原则:掌管经济的效率原则,决定政治运转是平等原则,而引导文化的是自我实现原则。”  在商业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商业化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各个领域。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过:
期刊
中国股市不断缔造神话,由此诞生的股市之星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股市交易内幕等黑色爆料只能说明:这场持续时间偏长的造星运动尚缺乏足够的信用制度保障!     中国股市的红红火火引得万人空巷,颇有点“全民炒股”之势头。今年以来,媒体不间断曝出了个股“史上最牛散户”,据说金额上亿元,其后紧随一帮忠实股民拥趸。然而,媒体介入调查后才发现,如此神话缔造者竟很难辨清其真实身份。另一方面,时至年底,中国垄断性行业
期刊
2007年11月7日,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以下称“2007年版《目录》”)将于2007年12月1日实施,2004年修订的《目录》将同时停止执行。    新政频出,用意明显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连续颁布了许多对外商投资有重大影响的调整政策,比如今年1月的《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6月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
期刊
曾经显赫一时的会展经济,到如今其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    今年4月的广交会、10月份的高交会,我各出差去了一次广州和深圳,正好每次遇上两家客户在那里做展。而作为展览展示的服务提供商,我也深知会展经济在一个与时俱进的经济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曾经显赫一时的会展经济,到如今其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这倒让我这个局中的局外人,能够以一种深入而客观的旁观角度来理解会展行业。  曾几何时,在中国的参展商中,提及
期刊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  在中国,经过“激荡三十年”,中国商业社会在纵向轴线上,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嬗变之中,各种商业思想起落沉浮,接受时代的检验;而在横向轴线上,本土商业与全球化的的冲突交融,波澜起伏,中国商业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    汤因比在《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曾提出一种挑战与应战的伟大设想,同样,当下商业社会的种种挑战,也必将是影响未来的伟大商业思想诞生的基石。    
期刊
近段时间,由于股市持续地高位震荡,基金投资稳赚不赔的神话十足地被打破了。    基金难成“稳定器”    2007年的股市,投资者几多欢喜几多忧。大盘剧烈震荡与政策的频出让投资者们胆战心惊。而受股市影响,基金业绩也在加速分化,一度红火的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甚至接连跌破1元面子工程,国内也有几十支基金净值不到1元。市场的波动使得不少投资者连吃暗亏,收益大幅缩水。基金投资如何才能规避风险?此际,
期刊
《真实的亚当斯密》 这个书名似乎就在说,人们眼中的斯密形象是错误的。    因此,对于斯密,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学家”、“伦理学家”等术语来指称他,因为在他那时,博学多识的时代尚未结束,而学术专业化刚刚开始。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利他主义、利己主义之类的术语来评判他,因为他始终努力做一个“公正的旁观者”,从未向任何一端倾斜。      此书开宗明义。在前言中,作者詹姆斯布坎就旗帜鲜明地道出了此书的
期刊
“老爷子”格林斯潘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引退前的一项政策让数百万美国人无家可归,尽管这不是“老爷子”的主观意愿。与拍卖行红红火火的吆喝声和此起比伏的竞价声相比,数百万老老少少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同时曾经风光一时的对冲基金,仅在2006年,至少有83家倒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达91亿美元,市场损失总额则达350亿美元。这一切的恶梦都源于今年年初美国爆发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  种种
期刊
《超人》的编剧西沃特格拉伦将编剧们集体罢工比喻作是好莱坞的“中产阶级”与“CEO”之间的一场战争。    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谈判之后,美国编剧协会(WGA)与美国电视电影制片人联盟(AMPTP)之间最终还是谈崩了,而谈判破裂的结果就是从11月5日开始,好莱坞的编剧们集体罢工了。派拉蒙、迪斯尼、华纳兄弟、环球、FOX、NBC这些影视业巨头的总部门前充斥着罢工游行的编剧。他们身上穿着印有“团结就是胜利
期刊
CEO,这个原本代表着权势与力量的职位如今早已风光不再,围绕着这个职位的人事更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曾有人给现在的CEO们下过一个定义:短主管时代。尽管有其戏谑的成分,但却直率地道出了CEO们面临的尴尬——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离开者。    CEO的离职,已经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即使一向好事的媒体,也不会再被这类题材激起更多的兴趣。据统计,自1995年至2004年的9年里,C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