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主管时代”的下野CEO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EO,这个原本代表着权势与力量的职位如今早已风光不再,围绕着这个职位的人事更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曾有人给现在的CEO们下过一个定义:短主管时代。尽管有其戏谑的成分,但却直率地道出了CEO们面临的尴尬——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离开者。
  
  CEO的离职,已经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即使一向好事的媒体,也不会再被这类题材激起更多的兴趣。据统计,自1995年至2004年的9年里,CEO的离职率上涨了300%,甚至更有人统计出了具体区域内CEO的“寿命”,其中,北美的CEO们更为长寿——平均在位时间达到了5.2年,而欧洲的CEO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平均的在位时间仅为两年半!
  


  为何当代的CEO们会出现如此“山崩”般的大规模离职现象?除了正常的人事变动以及所在公司遭遇并购,不得不选择离职外,大部分的CEO都是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业绩。当今的商业社会,正越来越向股东们的逻辑靠拢,股东们最为关心的并不是企业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而是每年摊开在自己面前的红利数目。而CEO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往往要以牺牲短期利益为代价,于是,矛盾似乎变得不可调和。而股东们对于CEO的耐心也似乎越来越有限,一旦几年甚至几个月内业绩不能得到明显改善,那么空降兵的“轰鸣声”便会在CEO的耳畔响起。在与股东们的博弈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CEO们“败下阵来”,并且带着同样落寞与萧索的背影离去。
  
  理查德·帕森斯:救世主轰然倒地
  
  2000年1月,时代华纳,这个全球第一的媒体公司与“美国在线”的一场旷世收购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这场并购的价值超过1500亿美元,在当时引起了互联网行业的集体狂喜,被认为是互联网行业潜力无穷和新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象征。然而,作为并购事件的主角之一,时代华纳却是冷暖自知,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国在线”的互联网业务迅速滑坡,并且在与微软MSN的强力竞争下节节败退。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证券监管部门还对“美国在线”的会计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特别照顾”,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将合并后的时代华纳公司拖累得在两年内市值蒸发了200亿美元。此时,焦头烂额的时代华纳急需一名“救世主”横空出世,这一次,他们的选择是理查德•帕森斯。
  帕森斯在登上时代华纳的权力顶峰前,所扮演过的角色是律师、政客和银行家,这让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但他出色的外交手腕和充满艺术感的平衡能力,依然让他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肯定。
  帕森斯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普通的黑人家庭,从小,他便展现出聪敏好学的天赋,在他成年后参加的纽约律师资格考试中,帕森斯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优异的成绩也引起了他的命中贵人—时任纽约州州长的尼尔森•洛克菲勒(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孙子)的注意。与帕森斯一番长谈后,这个壮硕的黑小伙被洛克菲勒认为是“不世出的奇才”,从此对他青睐有加。1974年,洛克菲勒出任福特政府的副总统,随行人员中就有帕森斯的身影。1年后,帕森斯在洛克菲勒的栽培下成为了福特政府内政事务的总顾问。“要知道,在26歲的年龄就在空军一号上与总统商讨国际事务,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帕森斯在回忆这段经历时笑言道。而这段时间的经历,也被认为是他出色外交能力的由来。在福特政府下台后,帕森斯随之离开了白宫,不久后,他出任了纽约的Dime储蓄银行CEO,成功地将10亿美元债务缠身的Dime安全送上岸。当时,帕森斯并不知道,他的表现已引起了时代华纳的暗中注意,不久之后,时代华纳便做出行动,将帕森斯空降到了时代华纳总裁的位置上。
  帕森斯最初分管时代华纳金融和法律领域内的事务,但他在时代华纳的一系列并购事件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无论是之前的并购“特纳广播”还是对“美国在线”的收购,帕森斯的外交能力给各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被认为是促成这些并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2002年,时代华纳焦头烂额的危急时刻,帕森斯的上台赢得了上至董事会、下至普通员工众口一词的称赞。
  


  然而这也许是帕森斯所面临的最艰巨挑战,时代华纳的股价已经持续数年徘徊在20美元附近,他必须帮助时代华纳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提高公司的股价,另外,“美国在线”的烂摊子是甩是留,他也必须做出决定。帕森斯强烈反对将“美国在线”的业务从时代华纳中一刀切出去,他相信,这块业务依然具有很大的赚钱可能,“也许我们只需要等待多一点时间”。但他并不只是单纯地等待,相反,帕森斯做出了长足的努力,他将公司债务几乎削减了一半,出售了华纳唱片,并且回购了50亿美元的股票。2004年,时代华纳的总收益达到420亿美元,利润达到33亿美元,但是股价依然难见大的起色。为此,美林证券将时代华纳的股票评级从“买入级”降为“中性级”。即使是到了今天,时代华纳的股票市值依然与帕森斯刚刚接手CEO时大体持平。
  帕森斯还想继续等下去,但显然时代华纳的股东们早已失去了耐心,2008年1月,帕森斯的合同便将到期,而时代华纳的董事会已迫不及待地早早放出话来,帕森斯将不会再连任,新一届的时代华纳CEO,将由现在的首席运营官(COO)比克斯接替。
  看来,比克斯赢得了董事会的信任,并且在评论家眼里,他也颇受好评,“雷曼兄弟”公司甚至在收到比克斯将出任CEO消息的第一时间内,将时代华纳的股票评级从“中性”调回为“买入”。但别忘了,这一切与当年的帕森斯上台时何其相似!谁又能保证,比克斯不会是下一次轮回的主角?
  
  斯坦·奥尼尔:魔鬼请回地狱
  
  斯坦•奥尼尔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总裁。悲惨之一,是他出身贫寒,当年黑奴所做过的劳动他几乎全都“亲力亲为”过,受过的苦难不计其数;悲惨之二,其他的证券、投行总裁们,都是抓住了一波大的牛市行情,从而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功成名就,甚至成为一方传奇,但奥尼尔却不同,他是在与一波漫漫熊市的斗争中执掌了美林CEO的帅印,并最终倒在了另一场大熊市之下。
  这或许可以说明,斯坦•奥尼尔是一个“命中带煞”的家伙。
  但显然奥尼尔本人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幼年时的苦难是他最好的伙伴,也为他最终登上美国商界的顶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苦孩子”出身的奥尼尔在他12岁那年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机,这一年里,他的父亲在通用公司谋得了一个职位,这使得好学的奥尼尔有机会被送到通用汽车学院就读,并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被通用公司送到全美青年学子们心中的圣地——哈佛商学院深造。最终,奥尼尔带回了一张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的文凭,凭借着这一纸文凭,他可以去任何他想去的公司上班,但为了报答通用公司的知遇之恩,奥尼尔义无返顾地回到了通用,并在通用公司的财务办公室干了8年之久,直到他的一位上司跳槽去美林并“顺便”带上了他,才让奥尼尔阴差阳错地踏入了这个在美国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
  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斯坦•奥尼尔在他加入美林的最初10余年里留下了一长串漂亮的成绩单,这也使得他能够连续在美林的金融服务部、全球资本市场部、战略投资部等重要部门任职。在他47岁时,奥尼尔被任命为美林首席财务官(CFO),这一任命在美林内部引发了喧然大波。在奥尼尔之前的美林高管,清一色都有着出色的股票经纪业绩,但上帝作证,奥尼尔从未出过哪怕一张股票买卖单,也从未和客户商讨过任何有关股票买卖的话题,这让他的任命显得颇为勉强。为了打消人们对他的疑虑,奥尼尔主动申请到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总部的经纪业务部门担任管理职务,一年后,他交出的成绩单是该部门的业务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对于暗地里攻击他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还击,而奥尼尔至此,也才算真正坐稳了首席财务官的宝座。
  但这位登基不久的CFO却差点就变成了“已故”CFO。2001年9月11日,当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一头撞上世贸双子座的时候,斯坦•奥尼尔和他的9000名同事正在这幢大楼里办公,尽管最后奥尼尔成功地带领他的9000名同事逃出生天,但他已被吓得面无人色。不过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两个月后,依然惊魂未定的斯坦•奥尼尔突然被任命为了美林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
  消息的确太过突然,以至于奥尼尔本人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但他敏锐的雙眼却先于大脑一步发现了前方道路上的荆棘。此时展现在奥尼尔眼前的,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美林。当时,美林公司涉嫌帮助“安然”攫取非法利润的消息传遍天下,还有一系列涉嫌非法交易的丑闻也与它联系在了一起,纽约检察机构向美林发出了公开的追讨和指控,一时间,在投资者心目中,美林公司的声誉跌落至谷底,而作为“回报”,美林的股票在当年整整下跌了55%,公司的收入也比前一年减少了14%。于是,华尔街上开始到处散播美林将被收购的流言,此时,“新科CEO”斯坦·奥尼尔站了出来,对于流言,他的回答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冰冷两字:胡扯。
  奥尼尔几乎立刻开始着手拯救美林的计划,他深信问题的根源出在美林公司内部,于是,奥尼尔迅速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凌厉的裁员风暴,短短一年时间内,共有24000名员工被清理出局,占据了美林员工总数的31%,包括许多碌碌无为的高管同样被奥尼尔“请出”了董事局,而更多的年轻精英则被吸收进来。
  奥尼尔狂风骤雨一般的裁员引起了包括董事会在内的各方不满,他很快便被人以“魔鬼”相称。《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形象地描绘了奥尼尔的处境:“他和他的班子被描绘成一群拼命想给这家全球最大的经纪和投资银行动刀子的人。在公司内部,有些人称这群新当权者为‘塔利班分子’,因为他们一条道走到黑。有些批评者把奥尼尔戏称为‘奥马尔’(前塔利班首领)。”
  但强硬的奥尼尔根本不为之所动,在掀起裁员风暴的同时,奥尼尔对美林公司臃肿的海外机构,包括代表了美林传统却并没有更多发展潜力的业务构成进行了全面的重组、拆分。董事局对他如此“反传统”的做法看上去已经忍无可忍,但幸运的是,这一次胜利站在了奥尼尔这边。2005年,美林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头一次战胜了高盛、花旗和摩根士丹利,重新站在了全美投行之巅。但即使是胜利,却也没能让奥尼尔和董事会的关系得到哪怕一丁点的改善,这次由于奥尼尔的成功,这些矛盾被暂时搁置了下来,但它们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董事会等待的,仅仅是一个和奥尼尔“秋后算账”的机会。
  机会很容易便出现了,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引发了著名的“次贷危机”,华尔街上处处哀鸿遍野。2007年第三季度,美林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次级抵押贷款相关领域的资产减值达79亿美元,季度亏损高达22.4亿美元,是公司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也是公司93年历史上最为糟糕的业绩。在2007年中,美林的股价已经迅速缩水了30%。
  低迷的表现自然需要有人为之负责,这个人选只能是斯坦•奥尼尔,美林公司迅速让人们的预计得到了证实:奥尼尔“决定马上退休”,公司董事会已选出董事会成员阿尔贝托•克里比奥雷作为临时董事长。难道现年56岁的奥尼尔真已到了不堪任用的地步?有人并不这么看,日前有人透露道,次贷中的低迷并不是奥尼尔下课的最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奥尼尔在今年10月底未经授权就与美国第四大银行瓦乔维亚讨论并购的可能性,引发了董事会的新仇旧恨,这才使他的下台变得不可挽回。孰是孰非,我们无从判断,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的“退休”,是否就真是奥尼尔留给世人最后的“匆匆一瞥”。
  奥尼尔的下台,让我们更应该感叹商业社会的“人走茶凉”,还是“英雄报国无门”的惆怅?其实这些都不重要,美国《黑人企业》杂志的主编阿尔佛雷德•埃德蒙德对奥尼尔的“败走美林”提出了忠告:“这件事最大的教训就是,成为CEO并不代表穿上了防弹衣。首先你要学会抢占制高点,然后你要掌握在那里生存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CEO地位稳如泰山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对于每一个将来的斯坦•奥尼尔而言,这才是真正的金玉良言。
其他文献
Google撬动地球?  不可否认,Google的存在给这个缤纷的网络时代增添了难以想像的多彩,此刻,它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常用搜索引擎。在成为全球最为知名的品牌之一的同时,Google也成为了覆盖互联网世界的高效广告宣传媒介。  也就在前不久,Google协同中企动力向众多出口贸易企业推出了英文关键字广告—“出口易”计划。尽管,Google推出的AdWords关键词广告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网络营销
期刊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中,有过骄人成就,也有着黯然败局,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一幕幕令人欷不已的企业败局呢?    早在1978年,哈佛巨匠丹尼尔贝尔写道:“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领域各自拥有相互矛盾的轴心原则:掌管经济的效率原则,决定政治运转是平等原则,而引导文化的是自我实现原则。”  在商业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商业化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各个领域。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过:
期刊
中国股市不断缔造神话,由此诞生的股市之星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股市交易内幕等黑色爆料只能说明:这场持续时间偏长的造星运动尚缺乏足够的信用制度保障!     中国股市的红红火火引得万人空巷,颇有点“全民炒股”之势头。今年以来,媒体不间断曝出了个股“史上最牛散户”,据说金额上亿元,其后紧随一帮忠实股民拥趸。然而,媒体介入调查后才发现,如此神话缔造者竟很难辨清其真实身份。另一方面,时至年底,中国垄断性行业
期刊
2007年11月7日,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以下称“2007年版《目录》”)将于2007年12月1日实施,2004年修订的《目录》将同时停止执行。    新政频出,用意明显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连续颁布了许多对外商投资有重大影响的调整政策,比如今年1月的《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6月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
期刊
曾经显赫一时的会展经济,到如今其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    今年4月的广交会、10月份的高交会,我各出差去了一次广州和深圳,正好每次遇上两家客户在那里做展。而作为展览展示的服务提供商,我也深知会展经济在一个与时俱进的经济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曾经显赫一时的会展经济,到如今其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这倒让我这个局中的局外人,能够以一种深入而客观的旁观角度来理解会展行业。  曾几何时,在中国的参展商中,提及
期刊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  在中国,经过“激荡三十年”,中国商业社会在纵向轴线上,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嬗变之中,各种商业思想起落沉浮,接受时代的检验;而在横向轴线上,本土商业与全球化的的冲突交融,波澜起伏,中国商业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    汤因比在《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曾提出一种挑战与应战的伟大设想,同样,当下商业社会的种种挑战,也必将是影响未来的伟大商业思想诞生的基石。    
期刊
近段时间,由于股市持续地高位震荡,基金投资稳赚不赔的神话十足地被打破了。    基金难成“稳定器”    2007年的股市,投资者几多欢喜几多忧。大盘剧烈震荡与政策的频出让投资者们胆战心惊。而受股市影响,基金业绩也在加速分化,一度红火的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甚至接连跌破1元面子工程,国内也有几十支基金净值不到1元。市场的波动使得不少投资者连吃暗亏,收益大幅缩水。基金投资如何才能规避风险?此际,
期刊
《真实的亚当斯密》 这个书名似乎就在说,人们眼中的斯密形象是错误的。    因此,对于斯密,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学家”、“伦理学家”等术语来指称他,因为在他那时,博学多识的时代尚未结束,而学术专业化刚刚开始。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利他主义、利己主义之类的术语来评判他,因为他始终努力做一个“公正的旁观者”,从未向任何一端倾斜。      此书开宗明义。在前言中,作者詹姆斯布坎就旗帜鲜明地道出了此书的
期刊
“老爷子”格林斯潘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引退前的一项政策让数百万美国人无家可归,尽管这不是“老爷子”的主观意愿。与拍卖行红红火火的吆喝声和此起比伏的竞价声相比,数百万老老少少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同时曾经风光一时的对冲基金,仅在2006年,至少有83家倒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达91亿美元,市场损失总额则达350亿美元。这一切的恶梦都源于今年年初美国爆发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  种种
期刊
《超人》的编剧西沃特格拉伦将编剧们集体罢工比喻作是好莱坞的“中产阶级”与“CEO”之间的一场战争。    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谈判之后,美国编剧协会(WGA)与美国电视电影制片人联盟(AMPTP)之间最终还是谈崩了,而谈判破裂的结果就是从11月5日开始,好莱坞的编剧们集体罢工了。派拉蒙、迪斯尼、华纳兄弟、环球、FOX、NBC这些影视业巨头的总部门前充斥着罢工游行的编剧。他们身上穿着印有“团结就是胜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