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与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要: 历史教育肩负着传承前代文明和铸造新型社会公民的重要任务,在历史教育中加强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对于提升受教育者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教育 公民道德素质 传统文化 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应以深厚的德泽人利物。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气势厚实和顺。人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受教育者以历史知识,使人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历史的濡染与涵化,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历史教育从根本讲其实是一种厚德教育。
  
  一、培养公民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的人。回顾历史,人类因道德的落失而造成的灾难比比皆是。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伴随而来的并非是人类道德水平的提升,相反,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类的功利欲望增强,价值理性失落,特别到20世纪30、40年代,人们对物质财富的疯狂追逐和对人类道德的蔑视,终于演变为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反法西斯一方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人类长期积累的文明成果却已损失惨重。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社会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们又迎来了精神家园的百花齐放,但同时呈现出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建国初已销声匿迹的赌博、吸毒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也反映在历史教育上:一方面,历史和历史教育受轻视,在社会文化事业和教育体系中被置于边缘地位。经济利益的考虑左右着人们对知识的选择。另一方面,历史学科和历史教育被扭曲和异化,技术性功能替代了德育功能。在学科设置上重理轻文的同时,还把所有的学科都纳入了专业人才的培育轨道,历史学科同样赋于明确的专业特征,淡化了历史学科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
  
  二、历史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载体
  
  首先,从历史教育的内容看,历史是人类活动的伟大进程,历史学记载着人类的功业,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历史,人类历史源远厚重,载物、载人、载德。在远古蛮荒时代,人类赤膊与自然抗争,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虽然那时没有文字记录下他们如何在自强不息的精神灵光的照耀下如何前行,但我们仍然能通过那旧色的半坡陶钵、山顶洞人隐约可见的灰堆感受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奴隶社会虽然结束了大同时代的团结与和睦,但却迎来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明荣辱,知羞耻,披上了人类的第一套礼服,德行缓慢地被提上了人类生活的日程。封建时代的到来虽然脚步蹒跚,但在封建时代的黎明就有人呼喊:仁者,爱人。治天下,德为先。彰行仁政。墨子素行三千,为民请命。治者也力倡仁政,厚德载物。
  其次,历史学习的方法强调主体与客体相互交流,强调在理解、体验的基础上来实现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历史教学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为依托,通过科学的解释和分析形成历史知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磨练学习主体的精神品质。
  第三,中学历史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的世界观和人格精神所达到的高度决定未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集体记忆,能够更全面、更综合地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的累积经验,并从历史上因道德和精神的缺失而导致的社会发展失衡中为人们提供深刻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特征出发,让历史教学浸润在人类精神力量的氛围之中,带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磨砺和馈赠,以取得知识、思想、能力和情感教育合一的效果。
  
  三、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方略
  
  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学科知识和能力进行,纵向从古到今,横向从中国到世界,史学知识浩如烟海。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他们成年后更容易领悟历史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历史教育提供了依据,我们应向学生展示学习历史的魅力,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智的起点就是人的思想和品德,历史教育的本意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行厚远,并惠泽它人,实现美好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内化。对历史客观事实的追求,有助于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客观公正的品质的养成;对历史现象的评析,有助于学生道德评判能力的发展;学生精神品格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环节。
  第一,创设教育情境,使教育情景与学生的经验相吻合。一方面,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前人创造的文化得到后人的认同和继承;另一方面,教育总是激励后人,乃至超越传统,使人类的精神境界达到新的高度。
  第二,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的首要地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品格德行大都肇端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道德品质的发展将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因此须将德育目标置于历史教育的首要地位。例如我在讲授《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这一节内容时,其首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共产党的伟大,树立为国谋利、为民着想的精神,承载中华几千年天下为公的传统美德。
  第三,展示思维过程,演示道德人物实例。如“我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想的”,“想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让学生去体味、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的人格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2]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3]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会编.教学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
  [4]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5]樊浩.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6]徐芹庭.细说易经.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 设计制图与艺术类基础课有相通的客观基础,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适合艺术业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教学体系与模式,着重培养空间形体的构形能力以及用科学的方法表达形体的能力。本文就其基于建立课程新体系与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设计制图 教学体系 模式    随着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内容与体系上的改革深化,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与实践适应新时期的课程体
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剧增,生
Sharp公司日前以低价向市场投放两种新型便携式数字产品,希望扩大对一度曾是昂贵设备的吸引力。SharP已开始发售其售价为999.95美元的VL-SD20U便携式数字摄像放像机和199美元的M
本文主要介绍高压水射流切割岩石的研究结果及对这些结果的说明。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比较了“传统”切割的理论模型,第二部分叙述了试验装置;第三部分给出了高压水射流切割岩
MPA是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以丙烯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起泡剂。试验证明,它具有比我国常用的2号油更好的起泡性能和浮选结果,在很多方面类似于目前国际上广泛 MPA is a new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应是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终生有用的地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达到情境交融,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课堂添加“佐
几年前,邱满屯就“邱氏鼠药”一事状告汪诚信等6位研究鼠类的科学家。北京市某区级法院判邱满屯胜诉,6位国家级科学家败诉。后来在科学界的抗争下,几经反复,才还了科学以公道。这
利用质子束诱变技术,选育出早熟二倍体西瓜自交系Q29541(早熟优质)和R87345(酥脆皮韧)等资源,分别以这两个自交系为母本和父本配制成杂种一代西瓜新品种‘唐山3号’。该品种
一、转变思维方式的能力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他们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然而,这种成功的经验如果利用不当也会成为一种障碍,束缚思维发展。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潜在的思维模式往往起到了反作用。这种已经形成并存在于学生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对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带有较明显的机械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源泉,兴趣是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手段。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入门,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学生上第一堂物理课时,我不是急着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他们从心里接受我,随之也接受物理。我给他们讲,我从没有看过他们以前的成绩,在我心里每位学生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来学习物理的,无所谓基础好坏,只要你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