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热爱一样事物,都是不怕为之辛苦的,或者不会觉得那是一种辛苦。我想找的家庭教师,就是这样在工作和生活都时常体验到爱和幸福感的人。
小艾同学在上幼儿园的三年里,一直跟着班上的大课学小提琴。虽说成绩不算特别优秀,但起码毕业汇演的时候,有幸被老师安排站在第一排的最中间,逢年过节时,小姑娘也喜欢自己表演一下给大家助兴。
因此,小艾升入小学之后,我们就商量着继续给她找个家庭老师,让她把这个音乐爱好一直保持下去。
没想到找到老师之后,小艾反而变得不愿学琴了。
不过短短几周,小艾对小提琴课就变得极其抗拒,每周上课的路途中,一张小脸总拉得老长;每天在家中练琴时,更搞得全家人也都上刑一般难熬。
最开始,我觉得这不过就是小孩常见的畏难情绪,到了真正需要下工夫的阶段,想偷懒耍滑,所以不断鼓励她坚持、坚持、再坚持。但是后来,我被邀请在课上陪同听课,几次之后就发现,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我当然不怀疑那位老师在小提琴方面的专业能力,让我产生质疑的,是她对于小提琴的“感情”。简单地说——她不爱小提琴,不爱音乐。似乎对她来说,所有这些,只是她不得已用来讨口饭吃的营生工具,而不是快乐和成就感的来源。甚至于,我总是能在她身上感受到对于手中那把琴的浓浓恨意。
比如,每当小艾抱怨累的时候,她总是一脸不屑地反讽:“你这才到哪啊!我当年每天要练多少多少时间!”或者,“这才多短的曲子啊,我们表演的时候一拉三个多小时呢。”好像总是要绘制一幅艰苦卓绝的图景镇住我们。
似乎在她的内心中,小提琴就是这样一个可恶的东西,可是现实层面,她又不得不以此为生。所以,当我提出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目标就是“掌握基本能力,有空的时候,找到琴谱就可以自娱自乐”,她却故作高深地表示:“不可能!小提琴每一步提高都很难,都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这些我都忍了,但是很快,让我坚决不能接受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又一次课上,小艾表现懈怠。那老师一脸漠然地说:“也就是现在不让打孩子,要不早就改好了。要知道,我小时候练琴,我爸就在旁边抽烟,警告我哪只手指摁不对,他就用烟头烫我那只手指!”
于是,我只能很有礼貌地选择跟这位老师说拜拜。
不管我多么希望孩子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好,也绝不会因此让她付出在恐吓中成长的代价。
好在,我们后来有幸认识了另一位老师。
第一次见面,当她了解到我们并不是以考级为目的时,仿佛松了一口气似的开心,然后坦然解释:“说白了,那证书,如果孩子将来考专业的音乐学校,校方是不看的;可是如果孩子将来不做这个专业,又根本是不需要的。”
另外,关于学琴的将来,以及家庭老师的作用,我们的观点也十分一致:“都说小提琴难,可有什么难的啊?把音色和节奏都弄好了,以后喜欢什么谱,就练什么曲呗!” 所以,“等孩子把这些都掌握熟练了,我就不用来了。”
最可贵的是,她每次提到与琴相关的事情,脸上总是笑得很甜蜜:“我挺幸运的,高考的时候,同学们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地奋斗,而我只要练琴就可以,因为艺考生对文化课的要求很低。”
是啊,当我们热爱一样事物,都是不怕为之辛苦的,或者不会觉得那是一种辛苦。我想找的家庭教师,就是这样在工作和生活都时常体验到爱和幸福感的人。
不过,这位姓许的老师给我的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呢。
她的教学方式,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温柔的坚持”,常常是一小节一小节,甚至一音符一音符地指导小艾,一点一点地帮助她提高、进步。她似乎从来都不会被情绪控制,就算在这里连续说了十次“不对”,下一次小艾调整对了,她都立刻大声喊出来:“对了!就这样!”
我常常感觉在一旁听她上课很享受,在许老师看来,孩子表现得不好,只是说明她在某个确定的地方需要更多的练习,所以做老师的,只管去讲解和示范、去明确要求、去鼓励和帮助她们坚持。所以她也从来都不屑于把时间花在类似“你就是故意和我作对”这种无意义的假想之上。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许老师,让我看到自己一个长久不肯正视的情结。
那次课上,小艾状态很不好,许老师又一次反复帮助她矫正她右手的手型,看我正好坐在旁边,也让我握一握弓子,找找握弓的感觉,以便平时帮着孩子注意正确的握弓手型。
过程中,许老师微笑盈盈地说:“瞧,妈妈都比你握得好。”接着小姑娘就嘟着嘴巴生气了。而我则习惯性地开始打圆场,假装不是有意地说:“哎呦,是不容易啊,还是你练得好。”
下课后,许老师请我单独和她聊一聊。
刚开始,她十分认真地询问我,刚才那样做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我忙解释说:“没有,只是当下急于安抚小艾而已。”然后她点点头,十分诚恳地对我说:“我觉得您那样做没有必要。小艾不是那种不能说的孩子。你这样安慰,会让她觉得眼下这个挑战是她自己不必去努力克服的。”
于是那场小小的谈话很愉快地结束了,而我自己也是收益颇深——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今天的练琴,还是将来小艾的成长,一定还要面对很多、很多看似令人不舒服的要求和压力,我不可能永远替她挡在前面。小艾长大了,她不再是当年那个终日在我怀中的乖乖,既然她有自己的目标,就要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能在一番坚持之后体会到更为深刻的快乐。
所以,我不禁对她感慨说:“你才是真正能够做到‘温柔的坚持’的人啊!”
许老师立刻被科胡特这老头这句名言所吸引,表现得像个好奇心高涨的学生,追着问我其具体的涵义。好吧,让我也跟着重新温习一遍吧:孩子,我爱你,以“不含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当我予以你坚定,不是为了贬低你、伤害你、否定你;而当我予以你深情,也不是为了让你赞美我、感激我、眷恋我。
这,就是“温柔的坚持”的涵意,也是教化育儿的真谛。
小艾同学在上幼儿园的三年里,一直跟着班上的大课学小提琴。虽说成绩不算特别优秀,但起码毕业汇演的时候,有幸被老师安排站在第一排的最中间,逢年过节时,小姑娘也喜欢自己表演一下给大家助兴。
因此,小艾升入小学之后,我们就商量着继续给她找个家庭老师,让她把这个音乐爱好一直保持下去。
没想到找到老师之后,小艾反而变得不愿学琴了。
不过短短几周,小艾对小提琴课就变得极其抗拒,每周上课的路途中,一张小脸总拉得老长;每天在家中练琴时,更搞得全家人也都上刑一般难熬。
最开始,我觉得这不过就是小孩常见的畏难情绪,到了真正需要下工夫的阶段,想偷懒耍滑,所以不断鼓励她坚持、坚持、再坚持。但是后来,我被邀请在课上陪同听课,几次之后就发现,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我当然不怀疑那位老师在小提琴方面的专业能力,让我产生质疑的,是她对于小提琴的“感情”。简单地说——她不爱小提琴,不爱音乐。似乎对她来说,所有这些,只是她不得已用来讨口饭吃的营生工具,而不是快乐和成就感的来源。甚至于,我总是能在她身上感受到对于手中那把琴的浓浓恨意。
比如,每当小艾抱怨累的时候,她总是一脸不屑地反讽:“你这才到哪啊!我当年每天要练多少多少时间!”或者,“这才多短的曲子啊,我们表演的时候一拉三个多小时呢。”好像总是要绘制一幅艰苦卓绝的图景镇住我们。
似乎在她的内心中,小提琴就是这样一个可恶的东西,可是现实层面,她又不得不以此为生。所以,当我提出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目标就是“掌握基本能力,有空的时候,找到琴谱就可以自娱自乐”,她却故作高深地表示:“不可能!小提琴每一步提高都很难,都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这些我都忍了,但是很快,让我坚决不能接受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又一次课上,小艾表现懈怠。那老师一脸漠然地说:“也就是现在不让打孩子,要不早就改好了。要知道,我小时候练琴,我爸就在旁边抽烟,警告我哪只手指摁不对,他就用烟头烫我那只手指!”
于是,我只能很有礼貌地选择跟这位老师说拜拜。
不管我多么希望孩子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好,也绝不会因此让她付出在恐吓中成长的代价。
好在,我们后来有幸认识了另一位老师。
第一次见面,当她了解到我们并不是以考级为目的时,仿佛松了一口气似的开心,然后坦然解释:“说白了,那证书,如果孩子将来考专业的音乐学校,校方是不看的;可是如果孩子将来不做这个专业,又根本是不需要的。”
另外,关于学琴的将来,以及家庭老师的作用,我们的观点也十分一致:“都说小提琴难,可有什么难的啊?把音色和节奏都弄好了,以后喜欢什么谱,就练什么曲呗!” 所以,“等孩子把这些都掌握熟练了,我就不用来了。”
最可贵的是,她每次提到与琴相关的事情,脸上总是笑得很甜蜜:“我挺幸运的,高考的时候,同学们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地奋斗,而我只要练琴就可以,因为艺考生对文化课的要求很低。”
是啊,当我们热爱一样事物,都是不怕为之辛苦的,或者不会觉得那是一种辛苦。我想找的家庭教师,就是这样在工作和生活都时常体验到爱和幸福感的人。
不过,这位姓许的老师给我的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呢。
她的教学方式,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温柔的坚持”,常常是一小节一小节,甚至一音符一音符地指导小艾,一点一点地帮助她提高、进步。她似乎从来都不会被情绪控制,就算在这里连续说了十次“不对”,下一次小艾调整对了,她都立刻大声喊出来:“对了!就这样!”
我常常感觉在一旁听她上课很享受,在许老师看来,孩子表现得不好,只是说明她在某个确定的地方需要更多的练习,所以做老师的,只管去讲解和示范、去明确要求、去鼓励和帮助她们坚持。所以她也从来都不屑于把时间花在类似“你就是故意和我作对”这种无意义的假想之上。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许老师,让我看到自己一个长久不肯正视的情结。
那次课上,小艾状态很不好,许老师又一次反复帮助她矫正她右手的手型,看我正好坐在旁边,也让我握一握弓子,找找握弓的感觉,以便平时帮着孩子注意正确的握弓手型。
过程中,许老师微笑盈盈地说:“瞧,妈妈都比你握得好。”接着小姑娘就嘟着嘴巴生气了。而我则习惯性地开始打圆场,假装不是有意地说:“哎呦,是不容易啊,还是你练得好。”
下课后,许老师请我单独和她聊一聊。
刚开始,她十分认真地询问我,刚才那样做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我忙解释说:“没有,只是当下急于安抚小艾而已。”然后她点点头,十分诚恳地对我说:“我觉得您那样做没有必要。小艾不是那种不能说的孩子。你这样安慰,会让她觉得眼下这个挑战是她自己不必去努力克服的。”
于是那场小小的谈话很愉快地结束了,而我自己也是收益颇深——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今天的练琴,还是将来小艾的成长,一定还要面对很多、很多看似令人不舒服的要求和压力,我不可能永远替她挡在前面。小艾长大了,她不再是当年那个终日在我怀中的乖乖,既然她有自己的目标,就要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能在一番坚持之后体会到更为深刻的快乐。
所以,我不禁对她感慨说:“你才是真正能够做到‘温柔的坚持’的人啊!”
许老师立刻被科胡特这老头这句名言所吸引,表现得像个好奇心高涨的学生,追着问我其具体的涵义。好吧,让我也跟着重新温习一遍吧:孩子,我爱你,以“不含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当我予以你坚定,不是为了贬低你、伤害你、否定你;而当我予以你深情,也不是为了让你赞美我、感激我、眷恋我。
这,就是“温柔的坚持”的涵意,也是教化育儿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