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年前,我曾跟随在职若羌县委工作的父亲走访农户,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的艰辛与贫穷,十年后,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红色富民工程”,我再度回到故乡,努力探寻特色林果业对若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引发一段深思。
【关键词】特色林果业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231-02
我的家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土地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中国红枣之乡”的美称。那是一个值得斯文赫定、彭加木不惜生命去探索的地方,是一个甘愿为楼兰美女的倾城之貌心驰神往的地方,是一个值得世世代代勤劳质朴的若羌人无怨无悔、奋力守护于斯的地方。漠漠黄沙也好,苍苍戈壁也罢,县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一场浩浩荡荡的“红色风暴”悄然席卷了若羌的每一寸土地。独特的光热温差条件、非凡的调理保健功效、辉煌的历史文化特色都堪称若羌县发展红枣的天赐良机。
砥砺深耕、攻坚克难,在特色林果业——红枣产业的大力发展下,在若羌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峥嵘奋斗中,若羌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2.52亿元逐年增长至2018年的57.39亿元。若羌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03年的3139.88元逐年增长至2018年的32089元,位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
为寻访若羌农民日益富裕兴旺的生活,我于2019年2月专程至若羌县瓦石峡乡、铁干里克乡进行入户采访,据调查数据显示,100%的村民都有条件在县城购置楼房或在村里新建房屋,更不乏搬至库尔勒市或乌鲁木齐市居住者。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自来水,还装上了壁挂炉,今年还要全面普及电暖,既节能又环保。此外,人们的出行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再也不用驾着牛车驴车穿梭于飞扬的尘土中了,除了田间地头的拖拉机外,人们都开着小汽车飞驰在户户相通的柏油路上,经济实惠。“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就连昔日的贫困户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更有村民直言没有生活负担,“钱花不完”。
然而,在铺天盖地的喜悦之外,另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严重。通过进一步调查探究,现将我发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总结如下:
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名无实,缺乏带头人,村民思想不统一,力量分散,红枣质量不能保证,从而导致销售零散,收购商不断压价,甚至出现红枣滞销现象。农民因此缺乏提高品质积极性,抱有懈怠心理减少对红枣的投入。对此,村委会干部应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村民传播新的发展理念,增强其集体观念,合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成功案例:2004年11月,“楼兰牌”红枣在首届全国优质鲜枣及枣加工品评选会上获得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
第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枣树老枝习惯了农药,不打药不结枣,导致红枣体型小,口感大不如前,自砸招牌。但部分农民眼光不够长远,唯恐影响当年产量,不愿伐老枝发新芽,更不愿间伐,一拖再拖,情况愈发严重。又因人多地少(如瓦石峡乡新建村),产量质量双亏损,枣农收入较低。对此,各级干部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观念较新的枣农挨家挨户分享成功经验,落实间伐,保证红枣产业长远发展。
第三,十余年前在张亚平书记的带领下,若羌红枣先一步夺利,南疆多地(如阿克苏、哈密、和田等地)随之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红枣总产量大幅提高,价格下降乃市场大势所趋。对此,若羌人民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政府要加大对大型红枣加工厂的监管力度,以保质保量为第一要务,努力打造优质红枣品牌,以“特”取胜。
第四,部分枣农,尤其是土地承包商(如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多数农民将土地承包给别人种植)为追求红利,杀鸡取卵,过量使用环拨技术,大力提高亩产量,而不注重在生长期补充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对此,农民应把眼光放长远,严格管控红枣种植过程,共同追求品质,切勿竭泽而渔。
第五,多数枣农不重视红枣分级销售,且销售渠道单一,若羌红枣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对此,政府应颁布政策鼓励枣农分等级销售并提高优质红枣售价,如特级枣精加工后高价销往国际市场或北上广大城市、一级枣以中高价销往内地省市及首府、中等品平价销往州府及周边县市、劣等品低价卖给收购商或舍弃。此外,枣农应打破传统等待收购的单一销售途径,主动学习网络销售知识,创立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枣农应自发形成合力,增强品牌效应,使楼兰红枣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习近平主席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進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啊!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关键词】特色林果业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231-02
我的家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土地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中国红枣之乡”的美称。那是一个值得斯文赫定、彭加木不惜生命去探索的地方,是一个甘愿为楼兰美女的倾城之貌心驰神往的地方,是一个值得世世代代勤劳质朴的若羌人无怨无悔、奋力守护于斯的地方。漠漠黄沙也好,苍苍戈壁也罢,县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一场浩浩荡荡的“红色风暴”悄然席卷了若羌的每一寸土地。独特的光热温差条件、非凡的调理保健功效、辉煌的历史文化特色都堪称若羌县发展红枣的天赐良机。
砥砺深耕、攻坚克难,在特色林果业——红枣产业的大力发展下,在若羌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峥嵘奋斗中,若羌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2.52亿元逐年增长至2018年的57.39亿元。若羌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03年的3139.88元逐年增长至2018年的32089元,位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
为寻访若羌农民日益富裕兴旺的生活,我于2019年2月专程至若羌县瓦石峡乡、铁干里克乡进行入户采访,据调查数据显示,100%的村民都有条件在县城购置楼房或在村里新建房屋,更不乏搬至库尔勒市或乌鲁木齐市居住者。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自来水,还装上了壁挂炉,今年还要全面普及电暖,既节能又环保。此外,人们的出行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再也不用驾着牛车驴车穿梭于飞扬的尘土中了,除了田间地头的拖拉机外,人们都开着小汽车飞驰在户户相通的柏油路上,经济实惠。“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就连昔日的贫困户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更有村民直言没有生活负担,“钱花不完”。
然而,在铺天盖地的喜悦之外,另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严重。通过进一步调查探究,现将我发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总结如下:
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名无实,缺乏带头人,村民思想不统一,力量分散,红枣质量不能保证,从而导致销售零散,收购商不断压价,甚至出现红枣滞销现象。农民因此缺乏提高品质积极性,抱有懈怠心理减少对红枣的投入。对此,村委会干部应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村民传播新的发展理念,增强其集体观念,合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成功案例:2004年11月,“楼兰牌”红枣在首届全国优质鲜枣及枣加工品评选会上获得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
第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枣树老枝习惯了农药,不打药不结枣,导致红枣体型小,口感大不如前,自砸招牌。但部分农民眼光不够长远,唯恐影响当年产量,不愿伐老枝发新芽,更不愿间伐,一拖再拖,情况愈发严重。又因人多地少(如瓦石峡乡新建村),产量质量双亏损,枣农收入较低。对此,各级干部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观念较新的枣农挨家挨户分享成功经验,落实间伐,保证红枣产业长远发展。
第三,十余年前在张亚平书记的带领下,若羌红枣先一步夺利,南疆多地(如阿克苏、哈密、和田等地)随之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红枣总产量大幅提高,价格下降乃市场大势所趋。对此,若羌人民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政府要加大对大型红枣加工厂的监管力度,以保质保量为第一要务,努力打造优质红枣品牌,以“特”取胜。
第四,部分枣农,尤其是土地承包商(如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多数农民将土地承包给别人种植)为追求红利,杀鸡取卵,过量使用环拨技术,大力提高亩产量,而不注重在生长期补充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对此,农民应把眼光放长远,严格管控红枣种植过程,共同追求品质,切勿竭泽而渔。
第五,多数枣农不重视红枣分级销售,且销售渠道单一,若羌红枣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对此,政府应颁布政策鼓励枣农分等级销售并提高优质红枣售价,如特级枣精加工后高价销往国际市场或北上广大城市、一级枣以中高价销往内地省市及首府、中等品平价销往州府及周边县市、劣等品低价卖给收购商或舍弃。此外,枣农应打破传统等待收购的单一销售途径,主动学习网络销售知识,创立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枣农应自发形成合力,增强品牌效应,使楼兰红枣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习近平主席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進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啊!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