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为改变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便由此而生。合作探究阶段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中的一种体现。然而在实施导学案教学中,在合作探究阶段却出现了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纪律性不够强和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合作阶段的流畅性和有效性,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笔者采用明确学习目标和具体学法指导,学习任务合理性和趣味性及分配学困生任务的方法来解决学困生参与讨论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采用科学的组建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及完善奖罚机制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纪律性不够强的问题;采用教师积极巡视和认真倾听,发现小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以及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效率的方法来解决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的问题。经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好转,学习方法有所改善;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英语成绩有所进步,同时对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自身的责任感也有所增强。因此,此次研究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减轻重担,同时此次研究也为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体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阶段 小组合作学习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04-02
1.引言
多年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满堂灌”和“一讲讲到底”的教学模式,以致学生只是以被动的听,写,记,练的方式学习英语,从而导致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减弱,同时也导致其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低。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也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不断探究和主动实践知识(教育部 6), 本校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合作探究者”和“创新者”。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专研和创新的能力,也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为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在实施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此部分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纪律性不够强和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因此为促使此部分顺利的完成,保证教学质量和确保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了在此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导学案,合作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根据张海晨教授和李炳亭对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老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31)。相当于导学案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情特点而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设计的学习方案,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使他们的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它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的学案。它是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和课后反思几个环节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其中合作探究是“需要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四个人一组,讨论的内容包括自学的成果,包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之间要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 (陈欣篮 6)。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主动的学知识,而且还要帮助组内其它同学学知识。他们彼此合作,共同进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吴中民,“它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138)。它是实施导学案的载体,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特别包含着课中的合作探究阶段。
3.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及对策
如上可知,合作探究在实施导学案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部分。但是在此部分教学中,却出现了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纪律性不够强和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3.1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部分学困生有着较差的英语基础,随着高中英语知识难度的增强,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信心和兴趣越来越低。在进行合作探究环节小组进行讨论时,他们的参与度往往不够高。他们要么观看组内其他同学的讨论;要么抄袭组内讨论出来的答案;要么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针对此现象,笔者有如下三种解决方案。
首先,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具体明确。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而学法指导则是学生到达目的地的策略。如果目标和方法模糊,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就不知如何学习和学习的重难点,也不清楚经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只会使其越来越困惑,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因此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多用“能记住”“能说出”“能运用”“能写出”等清晰的字样而非“了解”“撑握”“明白”等模糊字样;而在设置学法指导时,应明确具体,如在阅读时,用红笔勾画出每段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在每段的首尾句),而非只写勾画出主题句。
其次,学习任务合理性和趣味性。鉴于班级中学生成绩分布的不均匀,教师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任务不应太难也不应太易。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力和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和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这样能激起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致不会因为任务的枯燥和难度而退缩,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
最后,分配学困生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困生的角色一定不能忽略。尽管他们在学习成绩方面有所不理想,但他们在组织,出主意和维护团结等方面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组建设时,学困生可分配充当记录员或疑问提出者等角色。同时在执行学习任务时,也可把学习任务细分,使其有一定的任务。这样学困生能体会到老师和其它同学对其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他们还会有一种受尊重感,受重视感和责任感,以至在小组讨论中会积极的参与,而不是充当观众的角色。 3.2 学生纪律性不够强
除了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外,部分学生讨论时,其行为懒散,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甚至趁此机会讲话,讨论与话题不相关的问题,以致讨论的时间延长,讨论的结果质量不高,使小组讨论形式化。因此,对此现象,可从如下方面解决。
首先,科学组建小组。签于高中教学班级学生较大的容量且教室空间的不足,每小组可由六人组合。可按照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和成绩进行组合,使不同特质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以至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即AA,BB,CC三个层次,这样优势互补。其中,优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2名。
其次,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小组可选两名成绩优秀,具有较强责任感的同学作为固定的组长,分别为组长和副组长。组长负责学习方面的事务,如组织组员参与学习讨论或是对组内讲解知识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说明,或是收发作业等;副组长则负责日常事务,如考勤,纪律和记录组内每位成员的得分情况并协助组长等;同时中等层次的同学充当问题讲解员;学困生则充当记录员和疑问提出者。这样组内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责任,从而易参与讨论。而且在讨论时,每小组成员面对面站立,这样,他们的精力会更容易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减少讲话和偷懒的情况。
最后,奖罚机制完善。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及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流畅高效,可设置一定的奖罚机制即学分制和评优方法。对于学分制,每位同学每周从星期一早自习开始以零分为起点,根据其每节课,每天和每周的表现进行加减分,即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表现好的同学加1分,较好的同学则加2分;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则扣分,多次违反者则请出小组进行个人教育。且此分数在每一节课时由副组长记录,副组长再每天一统计,再交由班长统计,班长每周星期六再合计,并评出得分最高小组和得分最底小组。得分最低小组可在下一周内服务得分最高小组,如帮得分最高小组打扫卫生,值日等活动。所谓评优方法,即根据每小组每周的总得分,评出每月总分最高的前三名小组和一位优秀组长,期中和期末总分最高的前三名小组和一位优秀组长,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
3.3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外,教师也有不足之处。在合作学习中,有教师无积极的参与指导,而是无目的的巡视,被动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没有认真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评价的现象;同时也没有记录各小组的共性问题;有时为赶进度或为节约时间,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使得学生无法讨论出结果。因此,对于此现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
首先,积极巡视,认真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以前的“一讲讲到底”作为主体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点拨者。不再是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倾听每小组学生讨论的问题,有意识的去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而非漫无目的的巡视。
其次,发现小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在教师对所有小组进行巡视和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仔细认真的发现小组讨论中的问题,并积极有效的引导,点拨,鼓励和适当的评价。同时可用笔记本记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易出错的共性问题和注意事项,以便及时更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
最后,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确保学生讨论的质量,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给予合理的时间,时间不应太长或太短。而且教师在不断巡视和帮助学生解答疑难点时,还应鼓励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每组成员执行自己相应的职责,并随时查看倾听是否存在与讨论问题不相关的话题,一旦发现应及时制止,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4.结论
本文通过采用明确学习目标和具体学法指导,学习任务合理化与趣味性和分配学困生任务的方法解决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通过科学组建小组,使小组分工明确和完善奖罚机制解决学生纪律性不够强的问题;及通过教师积极巡视,认真倾听,和教师发现小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及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效率解决教师指导调控性不够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好转,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善,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英语成绩也有所进步,同时对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自身的责任感也有所增强。因此,通过此次研究,不仅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增强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还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减轻工作负担,同时此项研究也有助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体制,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欣篮. 基于“学案导学”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中民.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M]. 长春:杏林大学出版社,2013.
[4]张海晨,李炳亭.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阶段 小组合作学习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04-02
1.引言
多年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满堂灌”和“一讲讲到底”的教学模式,以致学生只是以被动的听,写,记,练的方式学习英语,从而导致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减弱,同时也导致其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低。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也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不断探究和主动实践知识(教育部 6), 本校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合作探究者”和“创新者”。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专研和创新的能力,也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为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在实施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此部分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纪律性不够强和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因此为促使此部分顺利的完成,保证教学质量和确保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了在此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导学案,合作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根据张海晨教授和李炳亭对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老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31)。相当于导学案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情特点而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设计的学习方案,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使他们的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它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的学案。它是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和课后反思几个环节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其中合作探究是“需要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四个人一组,讨论的内容包括自学的成果,包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之间要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 (陈欣篮 6)。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主动的学知识,而且还要帮助组内其它同学学知识。他们彼此合作,共同进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吴中民,“它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138)。它是实施导学案的载体,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特别包含着课中的合作探究阶段。
3.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及对策
如上可知,合作探究在实施导学案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部分。但是在此部分教学中,却出现了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纪律性不够强和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3.1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部分学困生有着较差的英语基础,随着高中英语知识难度的增强,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信心和兴趣越来越低。在进行合作探究环节小组进行讨论时,他们的参与度往往不够高。他们要么观看组内其他同学的讨论;要么抄袭组内讨论出来的答案;要么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针对此现象,笔者有如下三种解决方案。
首先,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具体明确。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而学法指导则是学生到达目的地的策略。如果目标和方法模糊,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就不知如何学习和学习的重难点,也不清楚经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只会使其越来越困惑,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因此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多用“能记住”“能说出”“能运用”“能写出”等清晰的字样而非“了解”“撑握”“明白”等模糊字样;而在设置学法指导时,应明确具体,如在阅读时,用红笔勾画出每段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在每段的首尾句),而非只写勾画出主题句。
其次,学习任务合理性和趣味性。鉴于班级中学生成绩分布的不均匀,教师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任务不应太难也不应太易。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力和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和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这样能激起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致不会因为任务的枯燥和难度而退缩,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
最后,分配学困生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困生的角色一定不能忽略。尽管他们在学习成绩方面有所不理想,但他们在组织,出主意和维护团结等方面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组建设时,学困生可分配充当记录员或疑问提出者等角色。同时在执行学习任务时,也可把学习任务细分,使其有一定的任务。这样学困生能体会到老师和其它同学对其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他们还会有一种受尊重感,受重视感和责任感,以至在小组讨论中会积极的参与,而不是充当观众的角色。 3.2 学生纪律性不够强
除了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外,部分学生讨论时,其行为懒散,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甚至趁此机会讲话,讨论与话题不相关的问题,以致讨论的时间延长,讨论的结果质量不高,使小组讨论形式化。因此,对此现象,可从如下方面解决。
首先,科学组建小组。签于高中教学班级学生较大的容量且教室空间的不足,每小组可由六人组合。可按照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和成绩进行组合,使不同特质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以至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即AA,BB,CC三个层次,这样优势互补。其中,优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2名。
其次,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小组可选两名成绩优秀,具有较强责任感的同学作为固定的组长,分别为组长和副组长。组长负责学习方面的事务,如组织组员参与学习讨论或是对组内讲解知识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说明,或是收发作业等;副组长则负责日常事务,如考勤,纪律和记录组内每位成员的得分情况并协助组长等;同时中等层次的同学充当问题讲解员;学困生则充当记录员和疑问提出者。这样组内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责任,从而易参与讨论。而且在讨论时,每小组成员面对面站立,这样,他们的精力会更容易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减少讲话和偷懒的情况。
最后,奖罚机制完善。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及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流畅高效,可设置一定的奖罚机制即学分制和评优方法。对于学分制,每位同学每周从星期一早自习开始以零分为起点,根据其每节课,每天和每周的表现进行加减分,即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表现好的同学加1分,较好的同学则加2分;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则扣分,多次违反者则请出小组进行个人教育。且此分数在每一节课时由副组长记录,副组长再每天一统计,再交由班长统计,班长每周星期六再合计,并评出得分最高小组和得分最底小组。得分最低小组可在下一周内服务得分最高小组,如帮得分最高小组打扫卫生,值日等活动。所谓评优方法,即根据每小组每周的总得分,评出每月总分最高的前三名小组和一位优秀组长,期中和期末总分最高的前三名小组和一位优秀组长,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
3.3教师指导调控性较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外,教师也有不足之处。在合作学习中,有教师无积极的参与指导,而是无目的的巡视,被动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没有认真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评价的现象;同时也没有记录各小组的共性问题;有时为赶进度或为节约时间,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使得学生无法讨论出结果。因此,对于此现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
首先,积极巡视,认真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以前的“一讲讲到底”作为主体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点拨者。不再是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倾听每小组学生讨论的问题,有意识的去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而非漫无目的的巡视。
其次,发现小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在教师对所有小组进行巡视和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仔细认真的发现小组讨论中的问题,并积极有效的引导,点拨,鼓励和适当的评价。同时可用笔记本记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易出错的共性问题和注意事项,以便及时更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
最后,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确保学生讨论的质量,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给予合理的时间,时间不应太长或太短。而且教师在不断巡视和帮助学生解答疑难点时,还应鼓励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每组成员执行自己相应的职责,并随时查看倾听是否存在与讨论问题不相关的话题,一旦发现应及时制止,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4.结论
本文通过采用明确学习目标和具体学法指导,学习任务合理化与趣味性和分配学困生任务的方法解决学困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通过科学组建小组,使小组分工明确和完善奖罚机制解决学生纪律性不够强的问题;及通过教师积极巡视,认真倾听,和教师发现小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及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效率解决教师指导调控性不够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好转,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善,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英语成绩也有所进步,同时对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自身的责任感也有所增强。因此,通过此次研究,不仅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增强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还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减轻工作负担,同时此项研究也有助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体制,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欣篮. 基于“学案导学”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中民.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M]. 长春:杏林大学出版社,2013.
[4]张海晨,李炳亭.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