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人员交流了各国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状况,分享了最佳实践案例,探讨了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和整合国际理解教育资源的策略,形成了加强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途径与方法的共识。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能力建设; 东北亚
2012年11月28~30日,2012年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会议在中国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理解教育中心(APCEIU)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杭州市教育局和杭州市下城区政府承办。来自东北亚的四个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和蒙古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代表以及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为期三天的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了研讨交流:一是四个国家国际理解教育状况及各国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最佳案例;二是体育运动在国际理解教育与和平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国际理解教育能力的有效策略;三是如何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整合学习资源;四是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合作网络的途径与方法。
一、东北亚四国国际理解教育概况
(一)中国: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代表中国做了题为《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以上海一套国际理解课程开发为例》的主旨报告,从政府文件、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三个视角介绍了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当时的国民政府就选派代表参加了教科文组织的创建,新中国在成立后不久宣布成立了“国家世界和平促进委员会”,并于当年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和平与民主会议”。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研究期刊上,但直到90年代末,研究者和实践者才真正关注它。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期刊上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一些研究生也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研究选题。2008年,北京教育学会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分会,之后更多的教育机构进行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北京教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和一些中小学从不同的视角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实施进行研究,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等地都有中小学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它们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并编写了适应地方需要的国际理解教材。
张民选教授以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例,介绍了上海市政府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开展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在推动上海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实施的6个创新,还介绍了浦东新区教育局组织相关专家、研究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等编写的一套面向中学生和市民的国际理解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课程实施的途径,探讨了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及组成要素。
(二)日本:鼓励高中生出国学习以培养“全球人力资源”
日本教育交流与服务中心(Educational Exchanges and Services)主席井上正幸(Masayuki)对日本当前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情况做了题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全球人力资源培养》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日本中小学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已经从国际教育转向全球人力资源培养。日本政府于2002年制定了全球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决心要通过政府的努力来培养能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的人力资源。这种“全球人力资源”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一是语言和交流能力,二是独立性和自信、敢于挑战的精神、适应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四是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力、责任感、团队精神、媒体素养与英语交流能力。因此,促进全球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于2012年6月提出了全球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战略。
调查研究显示,近些年来,日本大多数高中生没有出国的愿望,高中生出国人数逐年降低,从2004年的4044人减少到2008年的3190人。为此,日本政府专门采取了促进高中生出国学习的措施:一是增加高中生出国学习项目及其预算,从2011年的53亿日元增加到2012年的237亿日元;增加高中生资助赴海外学习的名额,从2011年的50个增加到2012年的300个,每人资助4万日元。二是建立新的出国学习项目以提高学生出国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外国高中生到日本的语言学校进行为期6周的短期学习,让他们住在日本人家中,与日本高中生交往并参与志愿者活动,受邀的外国高中生数目从2011年的92人增加到2012年的115人。四是培养高中生出国学习的意识,比如召开高中生出国学习促进会议,为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此外,日本还在学校体制改革中特别制定了海外“学分转移”政策,规定从2010年4月起,学校校长要承认高中生在国外高中学习的经历并可将在国外获得的学分转化成国内高中的学分,还把在海外学习可以转化成日本高中的学分从之前的30学分增加到了36学分。
(三)韩国:促进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韩国忠清北道教育办公室(Chungche-ongbuk-do Office of Education)中小学政策部门的负责人俞哲(Yu Chul)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情况,一是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二是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培训,三是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协会举办的一些活动。
韩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课程的国际理解教育,包括在中小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全面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动手活动中体验国际理解教育,如学生自主的活动、俱乐部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在与学科相关的各种活动中加强国际理解。二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为载体的国际理解教育,韩国早在1961年就有4所高中成为联系学校(ASPnet Schools ),到2012年10月,已有134所联系学校,包括25所小学,30所初中,74所高中,4所高校,1所特殊学校。联系学校的目标就是优先考虑各种创新性的动手活动,支持全球学校之间通过各种联系进行跨文化学习,确保在促进“全民优质教育”方面的最佳实践能够让世界共享。韩国联系学校的项目和活动主要有:跨文化意识项目、彩虹青年全球公民工程、东亚儿童艺术表演节、模拟教科文组织会议、亚洲RICE(Regional Initiative for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工程等。三是在多元文化教育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韩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是为应对日益增加的多元文化家庭的现象,满足学生从多元文化家庭到学校生活的需求。为此开展的项目主要有:针对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支持项目和促进多文化理解和意识的各种项目。 俞哲介绍,韩国目前已经开展的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师培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由亚太国际理解教育中心(APCEIU)组织开展的教师培训,包括专门为教师组织的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相关培训、国际理解教育亚太培训以及亚太学校校长领导力研讨会;二是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开展的联系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协会(KOSEIU)于2000年5月成立,旨在通过各种研究和相关的教育活动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该协会向任何对国际理解教育感兴趣的人开放,包括幼儿园的教师到大学的教授。该协会于2001年8月与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协会联合举办了研讨会,于2002年11月召开了第三届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会议,于2010年11月召开了第11届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会议。
(四)蒙古:致力于提高全民教育质量
蒙古教科文全委会的Erkhembayar Enkh-baatar先生介绍了蒙古教育的整体状况,如入学率、师生比、教育财政投入等,并提出了蒙古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城市学校过于拥挤、3%的农村孩子无法上学、读完五年级的学生只有88.7%、八年级毕业前有9.5%的学生辍学等。为此,蒙古政府出台了2012年教育改革规划,提出要让基础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保留蒙古传统的同时将现代化知识与技能融入教育。此外,他还介绍了在蒙古政府以及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机构的支持下,蒙古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硬件设施改造更新情况,比如,为牧民建造具有基本设施和玩具的移动蒙古包(Mobile Ger),为学校创建文化和信息中心、教师培训学院,增加取水井和洗浴设施等。他表示要把这次研讨会上学到的新观点带回蒙古,让更多的教师和学校分享,并将其付诸实践。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案例
四个国家的代表分别展示了本国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成功案例。中国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情况。除了张民选教授介绍的上海浦东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的案例,北京教育学院的王振先先生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经验,以及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方面取得的成果;北京体育学院的茹秀英博士介绍了利用体育资源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北京模式”;四川成都青羊区教育局的副局长徐江涌介绍了青羊区中小学通过体育运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北京汇佳教育机构的王雁博士与大家分享了在幼儿园中以端午节为主题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成功案例;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郑彩华博士从理论层面论述分析了将体育运动作为学习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与大家分享了赞比亚通过开发传统体育游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案例,使与会者对体育运动作为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资源有了新的认识。
来自日本、韩国、蒙古的代表也带来了各国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日本奈良女子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教师南佐美江女士介绍了其所在学校通过交换生项目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探索,比如,他们从2010年起成功召开了几次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并同韩国、菲律宾、泰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开展交流活动。
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的浅井孝司先生主要介绍了日本以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为载体,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成功经验。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附属札幌中学的副校长中村邦彦先生以具体案例介绍了其学校通过与中国和韩国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有效促进了双方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探索。
韩国韩神大学的康女士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应有6个基本主题,即全民教育、全球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国际与地区的和平教育以及人权教育。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冲突表明,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还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韩国庆尚国立大学(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的金庸楚(YongChu Kim)教授介绍了关于韩国16个省的国际教育合作状况的实证研究,从机构设置、经费、活动、办公人员等方面分析了韩国省级层面的国际教育合作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机构设施不完善、各地经费不均衡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另一位来自韩国的韩杰索(Geon Soo Han)教授做了题为“在全球化时代如何通过体育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报告。他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有5个基本主题,即全球化与相互依赖性、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的交流、和平文化、人权和可持续发展,体育尤其是本土体育运动可以把这5个方面共同置于国际教育的框架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体育运动日益全球化,本土体育运动可以向国际层面迁移,同时职业体育运动也日益全球化。最后,他以韩国运动员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体育运动和赛事是进行和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四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异同
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策略是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与会者对如何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应从个人和组织机构两个层面着手。在个人层面上,包括教师、学生、培训者、研究者、决策者等在内的任何个人都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知识和能力。在组织机构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理解教育中心等)都应该成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促进者和实施者,通过举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研讨会、相关活动和交流项目等成为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平台和信息集散中心,传播和推广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信息,让大家分享国际理解教育的最佳实践和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合作网络的构建与形成。
从四国研究者的报告、研究和案例分享中可以看出,四个国家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上有如下共同之处:第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无论对于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增强国家竞争力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国政府都倡导在中小学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国际教育与交流;第二,四个国家交流的最佳案例都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出国学习或访问、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国际项目等,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三,四个国家的与会者都认为,有效促进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需要四国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与研讨机制,还要组织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
四国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很大差异。在普及程度方面,由于四国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情况各不相同,国际理解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的程度不同。在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最初启动时,日本就指定了6所联系学校,至今已有519所;韩国在1961年有6所联系学校,至今也有134所。联系学校是教科文组织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先锋队,因此日韩两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开展得比较早的,普及的范围也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由于政治和社会原因,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国际理解教育,无论是政策倡导和研究指导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且还没有普及到全国,联系学校的数量也较少。
在研究成果和实际影响方面,由于国际理解教育在四国开展的时间和普及程度不同,国际理解教育在四国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受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国际理解教育中心设在韩国,地理位置和语言上的便利使其为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十年来,日本一直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理解教育也因此受到从政府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因此日韩两国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而言,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虽已受到重视,但从现有的研究者人数、研究成果的数量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和实施状况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健全机构方面,日韩两国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协会,但中蒙两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这也是研讨会期间日韩与会者强调的问题,他们希望今后能与中国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四、小结
通过为期三天的充分交流、研讨与分享,中、韩、日、蒙四国的研究者都加深了对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对体育运动作为重要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有效的策略充分整合各种学习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达成了共识,为今后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合作网络奠定了基础。
编辑 王俊烽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能力建设; 东北亚
2012年11月28~30日,2012年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会议在中国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理解教育中心(APCEIU)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杭州市教育局和杭州市下城区政府承办。来自东北亚的四个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和蒙古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代表以及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为期三天的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了研讨交流:一是四个国家国际理解教育状况及各国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最佳案例;二是体育运动在国际理解教育与和平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国际理解教育能力的有效策略;三是如何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整合学习资源;四是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合作网络的途径与方法。
一、东北亚四国国际理解教育概况
(一)中国: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代表中国做了题为《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以上海一套国际理解课程开发为例》的主旨报告,从政府文件、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三个视角介绍了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当时的国民政府就选派代表参加了教科文组织的创建,新中国在成立后不久宣布成立了“国家世界和平促进委员会”,并于当年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和平与民主会议”。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研究期刊上,但直到90年代末,研究者和实践者才真正关注它。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期刊上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一些研究生也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研究选题。2008年,北京教育学会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分会,之后更多的教育机构进行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北京教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和一些中小学从不同的视角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实施进行研究,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等地都有中小学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它们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并编写了适应地方需要的国际理解教材。
张民选教授以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例,介绍了上海市政府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开展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在推动上海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实施的6个创新,还介绍了浦东新区教育局组织相关专家、研究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等编写的一套面向中学生和市民的国际理解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课程实施的途径,探讨了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及组成要素。
(二)日本:鼓励高中生出国学习以培养“全球人力资源”
日本教育交流与服务中心(Educational Exchanges and Services)主席井上正幸(Masayuki)对日本当前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情况做了题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全球人力资源培养》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日本中小学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已经从国际教育转向全球人力资源培养。日本政府于2002年制定了全球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决心要通过政府的努力来培养能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的人力资源。这种“全球人力资源”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一是语言和交流能力,二是独立性和自信、敢于挑战的精神、适应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四是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力、责任感、团队精神、媒体素养与英语交流能力。因此,促进全球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于2012年6月提出了全球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战略。
调查研究显示,近些年来,日本大多数高中生没有出国的愿望,高中生出国人数逐年降低,从2004年的4044人减少到2008年的3190人。为此,日本政府专门采取了促进高中生出国学习的措施:一是增加高中生出国学习项目及其预算,从2011年的53亿日元增加到2012年的237亿日元;增加高中生资助赴海外学习的名额,从2011年的50个增加到2012年的300个,每人资助4万日元。二是建立新的出国学习项目以提高学生出国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外国高中生到日本的语言学校进行为期6周的短期学习,让他们住在日本人家中,与日本高中生交往并参与志愿者活动,受邀的外国高中生数目从2011年的92人增加到2012年的115人。四是培养高中生出国学习的意识,比如召开高中生出国学习促进会议,为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此外,日本还在学校体制改革中特别制定了海外“学分转移”政策,规定从2010年4月起,学校校长要承认高中生在国外高中学习的经历并可将在国外获得的学分转化成国内高中的学分,还把在海外学习可以转化成日本高中的学分从之前的30学分增加到了36学分。
(三)韩国:促进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韩国忠清北道教育办公室(Chungche-ongbuk-do Office of Education)中小学政策部门的负责人俞哲(Yu Chul)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情况,一是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二是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培训,三是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协会举办的一些活动。
韩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课程的国际理解教育,包括在中小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全面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动手活动中体验国际理解教育,如学生自主的活动、俱乐部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在与学科相关的各种活动中加强国际理解。二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为载体的国际理解教育,韩国早在1961年就有4所高中成为联系学校(ASPnet Schools ),到2012年10月,已有134所联系学校,包括25所小学,30所初中,74所高中,4所高校,1所特殊学校。联系学校的目标就是优先考虑各种创新性的动手活动,支持全球学校之间通过各种联系进行跨文化学习,确保在促进“全民优质教育”方面的最佳实践能够让世界共享。韩国联系学校的项目和活动主要有:跨文化意识项目、彩虹青年全球公民工程、东亚儿童艺术表演节、模拟教科文组织会议、亚洲RICE(Regional Initiative for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工程等。三是在多元文化教育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韩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是为应对日益增加的多元文化家庭的现象,满足学生从多元文化家庭到学校生活的需求。为此开展的项目主要有:针对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支持项目和促进多文化理解和意识的各种项目。 俞哲介绍,韩国目前已经开展的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师培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由亚太国际理解教育中心(APCEIU)组织开展的教师培训,包括专门为教师组织的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相关培训、国际理解教育亚太培训以及亚太学校校长领导力研讨会;二是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开展的联系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协会(KOSEIU)于2000年5月成立,旨在通过各种研究和相关的教育活动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该协会向任何对国际理解教育感兴趣的人开放,包括幼儿园的教师到大学的教授。该协会于2001年8月与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协会联合举办了研讨会,于2002年11月召开了第三届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会议,于2010年11月召开了第11届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会议。
(四)蒙古:致力于提高全民教育质量
蒙古教科文全委会的Erkhembayar Enkh-baatar先生介绍了蒙古教育的整体状况,如入学率、师生比、教育财政投入等,并提出了蒙古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城市学校过于拥挤、3%的农村孩子无法上学、读完五年级的学生只有88.7%、八年级毕业前有9.5%的学生辍学等。为此,蒙古政府出台了2012年教育改革规划,提出要让基础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保留蒙古传统的同时将现代化知识与技能融入教育。此外,他还介绍了在蒙古政府以及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机构的支持下,蒙古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硬件设施改造更新情况,比如,为牧民建造具有基本设施和玩具的移动蒙古包(Mobile Ger),为学校创建文化和信息中心、教师培训学院,增加取水井和洗浴设施等。他表示要把这次研讨会上学到的新观点带回蒙古,让更多的教师和学校分享,并将其付诸实践。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案例
四个国家的代表分别展示了本国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成功案例。中国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情况。除了张民选教授介绍的上海浦东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的案例,北京教育学院的王振先先生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经验,以及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方面取得的成果;北京体育学院的茹秀英博士介绍了利用体育资源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北京模式”;四川成都青羊区教育局的副局长徐江涌介绍了青羊区中小学通过体育运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北京汇佳教育机构的王雁博士与大家分享了在幼儿园中以端午节为主题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成功案例;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郑彩华博士从理论层面论述分析了将体育运动作为学习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与大家分享了赞比亚通过开发传统体育游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案例,使与会者对体育运动作为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资源有了新的认识。
来自日本、韩国、蒙古的代表也带来了各国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日本奈良女子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教师南佐美江女士介绍了其所在学校通过交换生项目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探索,比如,他们从2010年起成功召开了几次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并同韩国、菲律宾、泰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开展交流活动。
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的浅井孝司先生主要介绍了日本以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为载体,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成功经验。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附属札幌中学的副校长中村邦彦先生以具体案例介绍了其学校通过与中国和韩国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有效促进了双方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探索。
韩国韩神大学的康女士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应有6个基本主题,即全民教育、全球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国际与地区的和平教育以及人权教育。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冲突表明,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还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韩国庆尚国立大学(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的金庸楚(YongChu Kim)教授介绍了关于韩国16个省的国际教育合作状况的实证研究,从机构设置、经费、活动、办公人员等方面分析了韩国省级层面的国际教育合作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机构设施不完善、各地经费不均衡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另一位来自韩国的韩杰索(Geon Soo Han)教授做了题为“在全球化时代如何通过体育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报告。他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有5个基本主题,即全球化与相互依赖性、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的交流、和平文化、人权和可持续发展,体育尤其是本土体育运动可以把这5个方面共同置于国际教育的框架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体育运动日益全球化,本土体育运动可以向国际层面迁移,同时职业体育运动也日益全球化。最后,他以韩国运动员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体育运动和赛事是进行和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四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异同
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策略是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与会者对如何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应从个人和组织机构两个层面着手。在个人层面上,包括教师、学生、培训者、研究者、决策者等在内的任何个人都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知识和能力。在组织机构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理解教育中心等)都应该成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促进者和实施者,通过举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研讨会、相关活动和交流项目等成为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平台和信息集散中心,传播和推广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信息,让大家分享国际理解教育的最佳实践和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合作网络的构建与形成。
从四国研究者的报告、研究和案例分享中可以看出,四个国家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上有如下共同之处:第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无论对于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增强国家竞争力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国政府都倡导在中小学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国际教育与交流;第二,四个国家交流的最佳案例都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出国学习或访问、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国际项目等,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三,四个国家的与会者都认为,有效促进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需要四国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与研讨机制,还要组织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
四国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很大差异。在普及程度方面,由于四国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情况各不相同,国际理解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的程度不同。在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最初启动时,日本就指定了6所联系学校,至今已有519所;韩国在1961年有6所联系学校,至今也有134所。联系学校是教科文组织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先锋队,因此日韩两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开展得比较早的,普及的范围也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由于政治和社会原因,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国际理解教育,无论是政策倡导和研究指导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且还没有普及到全国,联系学校的数量也较少。
在研究成果和实际影响方面,由于国际理解教育在四国开展的时间和普及程度不同,国际理解教育在四国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受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国际理解教育中心设在韩国,地理位置和语言上的便利使其为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十年来,日本一直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理解教育也因此受到从政府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因此日韩两国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而言,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虽已受到重视,但从现有的研究者人数、研究成果的数量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和实施状况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健全机构方面,日韩两国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协会,但中蒙两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这也是研讨会期间日韩与会者强调的问题,他们希望今后能与中国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四、小结
通过为期三天的充分交流、研讨与分享,中、韩、日、蒙四国的研究者都加深了对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对体育运动作为重要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有效的策略充分整合各种学习资源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达成了共识,为今后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的合作网络奠定了基础。
编辑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