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纯音乐问题的探讨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定义“纯艺术”,而纯艺术并不存在一个共性,历史上的各种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已经向我们宣告了这一点,它们的可证伪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将定义分别落实到不同门类艺术的细节上。本文认为音乐在艺术纯粹性方面是其它艺术艳羡的对象,音乐的精神和形式代表了艺术的某种极其重要的本质,对于音乐纯粹性的探讨,无疑是探讨艺术定义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纯音乐的可能性
  音乐的纯粹性在于它更毗邻自然本身。音乐由声音在时间中的排列而产生,而声音与时间以及声音在空间中的排列,都处在物质世界的最终端,当它的这种构成元素离自然如此迫近,它必然会产生一种类似自然神崇拜的仪式性的崇高感和神秘感。而自然这个概念很容易在文化的进程中演变成哲学性的(或神学的)理念。无论是瓦肯德罗所言“一种具有神奇力量的共识,一种对于不可言说的神秘性的表达”,还是谢林“一种在有限当中表现无限,尤其是绝对,是现象中绝对的一种客观化”的评论,看到几乎所有有关纯艺术的讨论,最后多半成了哲学性的思考。纯粹性便成了一种类似柏拉图所说“理式(form)”的东西,音乐似乎直接表现了“理式”本身,所以它表现出的纯粹、永恒、无限,远非其他门类艺术所能同日而语。
  但仔细观照音乐史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可能性是可以遭到怀疑的。文化、历史、心理等因素对音乐纯粹性的建立,造成了很吊诡的阻碍性作用。我们甚至不得不怀疑长期以来对于音乐这种纯粹性的膜拜是出于一种错觉,而非理性的实证分析。当我们看到《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号第一首中,音乐呈现了庄严的慢乐章——充满深情与激情的柔板,会认为这件作品无论在标题和内容上,都具备了纯粹性的特质,但我们也可以从作曲人贝多芬的朋友那里得知,贝多芬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坟墓的场景。加标题音乐就更不用说,音乐的“绝对语言”,被这些带有浓重叙事性的言语所破坏。而作曲家本身刻意的“模仿”(无论是声响、情绪还是色彩),则更广泛的在音乐史中体现。
  完全没有模仿性质的作品,在失去了作曲人和其时所处时代情境逻辑的基础上,也许可以纳入“纯”音乐的范畴,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微弱的。虽然笔者还不急于得出根本不存在“纯音乐”这种东西这样的结论,就像贡布里希认为不存在“大写的艺术”一样,我们也要对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抱有的宗教型狂热抱有警惕。如果只是因为音乐更加抽象,更加接近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之物的范畴就将音乐的纯粹性过分夸大,就是置显而易见的史实于不顾。
  二、音乐美学的两个极端
  李格尔关于艺术“两个极端”的理论,把艺术分为“触觉”的与“视觉”的两种类型。而在音乐美学中,也存在它的两个边界,一种是终极的、精神的体验,一种就是现世的、可感知的体验,前者就是笔者意欲质疑的纯音乐,而后者,则是音乐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实状况。这二者的关系正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音乐的一个特殊性在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面,整个音乐发展史体现了一种完美契合。我们说艺术的发展到了后现代时期,形式和内容的边界变得不确定,形式也成了内容本身。而音乐,因为它的形式就构成了内容,所以它在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也不至于产生像造型艺术那样伤筋动骨的大变动。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只是将音乐的纯粹性做到极端,但音乐的基本要素丝毫未变,只是在调性上加以开拓边界,而它的重点并不在形式主义革命本身,而是想通过纯粹的声音来直击内心,其实仍然是欧洲长期以来神秘主义的一个延异,无调性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是整一的。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已经不完全是音乐,而是一种概念艺术,因为音乐的最基本元素已经被置于次要的位置。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长期以来遭受攻讦,而他的思想可以追溯至此前叔本华的“音乐作为世界的一个直接映像”的观点。他的形式主义音乐美学的重要性或许主要存在于学术上,对于现实几乎于事无补,纯粹形式主义分析仍然并非非专业人士所能轻易达到。然而他所做的努力,正是对还原音乐纯粹性的一种努力,即使没有全然的纯音乐,至少不要通过自作多情来以飘忽不定的感情来对待音乐作品。当然,一个观点有时必须以极端的方式抛掷出来,否则容易落入左右逢源的境地,无论是作曲家还是受众,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从对作品进行聆听的境地里抽离出来。如果完全将情感因素从音乐审美体验中剔除,那么结果要么是它变成哲学,要么是变成类似科学的东西,总之,最后它自身将走向消亡。
  三、纯粹性与音乐的消亡
  黑格尔是“艺术终结论”的始作俑者,他认为艺术在经历象征型和浪漫型两个阶段之后,就会走向衰亡,完全沦为哲学的一支。这一预言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得到了危险的印证,我们看到观念正在慢慢成为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艺术家似乎是在迫使自己去从事哲学家理应承担的责任,如果说这种近似艺术末日的景象也能称为“理念的感性显现”,那显然听起来异常悲凉。但同样身为艺术的一门,音乐的境况并非如此。
  约翰?凯奇对于音乐的颠覆其实是与音乐自身无关的,因为那已经不是音乐。所以在这一点上,音乐没有那种被摧毁的危险性。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来自于一直以来存在的对于“纯音乐”神话般的态度。因为音乐近似理念本身,并且具有阐释上极为开放的敞开式结构,意义的不确定和松散,使得它的“光晕(aura)”比任何一门艺术都要迷雾重重,一味的坚持音乐作为一种纯艺术形式,并且认定音乐本身也是完全纯粹的,容易将音乐引向一种不可知论的境地,这才是根本性的误解。笔者并不是以此来反对汉斯立克的观点,因为纯粹的音乐美是存在的,就像美本身是存在的,但是你在现实中不能觅得具体的“美”。大写的音乐美是存在在观念(观念、精神)中的,小写的美则是构成了整个中外音乐史的所有作品和所有关于这些审美经验的集成。音乐很像是精神的原始结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它终究不是理念。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基维.纯音乐:音乐体验的美学思考[M].徐红媛,王少明,刘天石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2][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正】酒吧买醉,却旋不开三步,酒桌欲醉,却找到心之所依。无论白酒红酒,总是浸不开烫不平眼角的皱纹和心头的畅意。数翻推盏,不识南北,踉跄归来,总找不到其个中原因,为醒污浊
摘要: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舞蹈组织艺术,成为提升幼儿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学科魅力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幼儿 舞蹈编排  舞蹈编排作为幼儿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幼儿提升艺术修养,锻炼艺术思维,培养艺术感觉,提升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幼儿艺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舞蹈编排内容,幼儿幼儿的身心特点,灵活机动的设计舞蹈编排策略,引导幼儿从情感上增进
一个完美的钢琴演奏除了需要演奏者高超的技巧之外,还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本文主要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曲式、主题以及调性等方面来具体说明音乐
摘要:新课堂教学方式中强调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主动钻研问题,来提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让学习生活更丰富,更有趣,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本文就对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肯定研究性学习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提高音乐课堂质量,促进课堂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 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成了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话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首先提出情感培养提高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这一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学生经验,从“体验”和“创新”两个角度出发,就如何通过情感培养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肖邦的钢琴作品涉及众多体材,本文仅以"离别"练习曲为例阐述了此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内容,并结合演奏实践论述了在学习这首练习曲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层次 歌唱性旋律 触键控制 双音技术 练习曲  一、肖邦音乐的风格  19世纪30~40年代的肖邦音乐受到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对待民族民间音乐认真、严肃的他反对猎奇
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商业音乐的繁荣。参差不齐、良莠难分的音乐,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舞台,这就给我们中学音乐教育带来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实的音乐教育目标,除了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基础外,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此更有效的实施中学音乐教学计划。我在高中音乐课中对我的教学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情感培养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语言的表现,来表达作品
钢琴教学是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手指在键盘中不断敲打,于是演奏出优美的音乐,空气中漂浮每个音符、旋律、音色,演奏者自身的气质融入到整个演奏中,这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享受中心灵得到释放、一种不言而喻的境界得以提升。作者作为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师,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融入审美能力培养才能真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文艺节目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它通过寓教于乐,把德智体美劳贯穿在其中,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和重要基础,是学生培养对音乐热爱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从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出发,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在节目编排中充分体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迅速,但与之不相符的是,民族音乐的发展较为滞后。虽然相较于几十年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仍难满足现实社会需求。本文将据此谈论一下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教育 当代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这些音乐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精华,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