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
(四)创造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要想创设乐学的情境,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时增加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六)运用知识的效果激励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手段不胜枚举,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一)幽默。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优美感人的语言,形象的漫画等方式教学。许多笑话、漫画、格言警句、歇后语,教师可信手拈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运用这些手段,思想政治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学生才有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要求
(一)要优化教师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老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要了解学生,增强教与学的和谐性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变化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加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各种价值观、政治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向他们渗透,市场经济的冲击波也在不断向他们辐射。为此,我们须要在理通教材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广泛收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和教材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要积累丰富的材料
思想政治课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汲取书报、电视、广播等的营养,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可用。这样就不至于使政治课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
(四)要注意讲课的节奏
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节奏的变化,要有张有弛,教学节奏的掌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上的自学、设问、讲授速度要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符。过快的节奏,不易使学生听清楚,而且使学生缺乏思考和消化的余地,更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和疲劳。过慢的节奏,容易使学生精神松懈,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
(四)创造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要想创设乐学的情境,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时增加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六)运用知识的效果激励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手段不胜枚举,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一)幽默。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优美感人的语言,形象的漫画等方式教学。许多笑话、漫画、格言警句、歇后语,教师可信手拈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运用这些手段,思想政治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学生才有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要求
(一)要优化教师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老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要了解学生,增强教与学的和谐性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变化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加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各种价值观、政治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向他们渗透,市场经济的冲击波也在不断向他们辐射。为此,我们须要在理通教材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广泛收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和教材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要积累丰富的材料
思想政治课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汲取书报、电视、广播等的营养,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可用。这样就不至于使政治课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
(四)要注意讲课的节奏
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节奏的变化,要有张有弛,教学节奏的掌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上的自学、设问、讲授速度要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符。过快的节奏,不易使学生听清楚,而且使学生缺乏思考和消化的余地,更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和疲劳。过慢的节奏,容易使学生精神松懈,分散学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