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解决数学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解决某个普遍性问题的结论上,而要注意其特殊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要让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经验技能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提高能力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历来解题就被公认为是数学学习中最富有特征的一项活动。那么,如何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教材,利用好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源。并把它不失时宜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策略入手,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鼓励猜想,通过发散思维解题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生理和心理素质也相对有了提高,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意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激励他们猜想。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育才小学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三年级的学生植树32棵,四年级植树的数量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植树的数量比三、四年级植树的总和少7棵,问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三年级32棵四年级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棵少7棵。
我引导学生用倍数来解答此问题,把三年级的植树的数量看作是单位“1”,那么四年级则是2,那么五年级植树的数量就是32×(1+2)-7=89棵,学生对问题一目了然,并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二、鼓励画图,通过数形结合解题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许多类型的题目都具有重要作用,用数形结合的办法能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结合题目,引导学生利用画图使抽象的数学表达形象化,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丰富解题途径,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有一块长15米,宽8米的菜地,这块菜地的宽靠墙,我们打算在这块地边修一条篱笆墙,那么总共需要多长的篱笆?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有关长方形的周长问题,在本道题中有一条靠墙的长方形的宽,是学生理解相关问题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靠院墙类型的小学数学题,可以让学生动手来画图,让学生理解相关的题意,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不会出现认识上的错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鼓励推理,通过逆向思维解题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答,如果运用正常的解题规律会比较繁琐,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也就是先假设某一结果,再由结果推导已知条件,这种思维方式同样是数学解题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逆向思维途径的引导,也就是在假设环节找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例如:有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和为86,如果将这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同时减掉11,得到了一个新的分数为3/5,求原来的最简分数是多少?对于此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逆转心理策略,这个新的分数是3/5,让学生去想象3/5是经过一定的化解得来的,然后用86减去两个11的和得到64,而这个64应该是3/5在化解之前的分子和分母之和,再用64÷(3+5)=8,然后用8×3=24,8×5=40,最后24+11=35,40+11=51,就可以算出原来的分数是35/51。
四、鼓励创造,通过逻辑思维解题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数学开放题与那些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解法的“传统问题”相比,由于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条件充分、结论唯一,决定学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机械的去从事解题活动,而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用活现行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例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村相距2000米,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距300米?在这一题的练习中,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走一走,在实践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题目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两人没有相遇,两人还相距300米没走;另一种可能是,两人首先相遇,又各自往前走,然后相距300米。学生经过尝试、讨论、交流得出了两种可能性及多种解法......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甚至产生不同的解题结果,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解题策略的引导,对解题策略开展有效性教学,是使学生数学能力有效提高的重要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规律,归纳更多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并有计划地将这些策略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培養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细娥.探讨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52.
[2]陈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探讨[J].新课程(上),2018(11):222.
余晓平 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镇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提高能力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历来解题就被公认为是数学学习中最富有特征的一项活动。那么,如何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教材,利用好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源。并把它不失时宜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策略入手,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鼓励猜想,通过发散思维解题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生理和心理素质也相对有了提高,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意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激励他们猜想。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育才小学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三年级的学生植树32棵,四年级植树的数量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植树的数量比三、四年级植树的总和少7棵,问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三年级32棵四年级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棵少7棵。
我引导学生用倍数来解答此问题,把三年级的植树的数量看作是单位“1”,那么四年级则是2,那么五年级植树的数量就是32×(1+2)-7=89棵,学生对问题一目了然,并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二、鼓励画图,通过数形结合解题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许多类型的题目都具有重要作用,用数形结合的办法能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结合题目,引导学生利用画图使抽象的数学表达形象化,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丰富解题途径,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有一块长15米,宽8米的菜地,这块菜地的宽靠墙,我们打算在这块地边修一条篱笆墙,那么总共需要多长的篱笆?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有关长方形的周长问题,在本道题中有一条靠墙的长方形的宽,是学生理解相关问题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靠院墙类型的小学数学题,可以让学生动手来画图,让学生理解相关的题意,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不会出现认识上的错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鼓励推理,通过逆向思维解题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答,如果运用正常的解题规律会比较繁琐,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也就是先假设某一结果,再由结果推导已知条件,这种思维方式同样是数学解题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逆向思维途径的引导,也就是在假设环节找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例如:有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和为86,如果将这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同时减掉11,得到了一个新的分数为3/5,求原来的最简分数是多少?对于此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逆转心理策略,这个新的分数是3/5,让学生去想象3/5是经过一定的化解得来的,然后用86减去两个11的和得到64,而这个64应该是3/5在化解之前的分子和分母之和,再用64÷(3+5)=8,然后用8×3=24,8×5=40,最后24+11=35,40+11=51,就可以算出原来的分数是35/51。
四、鼓励创造,通过逻辑思维解题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数学开放题与那些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解法的“传统问题”相比,由于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条件充分、结论唯一,决定学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机械的去从事解题活动,而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用活现行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例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村相距2000米,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距300米?在这一题的练习中,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走一走,在实践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题目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两人没有相遇,两人还相距300米没走;另一种可能是,两人首先相遇,又各自往前走,然后相距300米。学生经过尝试、讨论、交流得出了两种可能性及多种解法......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甚至产生不同的解题结果,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解题策略的引导,对解题策略开展有效性教学,是使学生数学能力有效提高的重要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规律,归纳更多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并有计划地将这些策略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培養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细娥.探讨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52.
[2]陈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探讨[J].新课程(上),2018(11):222.
余晓平 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