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声乐和视唱融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加大了对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将声乐技巧有机地结合到视唱的学习中并在声乐课中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视唱能力和声乐演唱水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 视唱能力 融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29-0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秀幼师的摇篮,音乐教育能够有效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关注度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每年有三、四个学前教育班毕业。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普遍希望招聘到素质全面,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尤其要求教师具备综合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音乐基础学科的重视度不够,虽然按时完成了声乐作业,但音准、节奏、节拍常常把握不准确,这正说明声乐技巧教学和视唱练耳教学出现了脱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声乐课教学的现存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1.生源情况: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知识了解匮乏,演唱水平低,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上对这类孩子存有一些偏见,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不努力,在学校混的思想问题比较严重。
2.课程安排情况:当前的声乐教育主要以大课为主,在集体课上进行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训练,难以照顾到个体中所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了,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步会比较快,能及时接受新知识,而一部分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就产生了厌学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于声乐课堂产生消极作用。
3.教学情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视唱曲目唱的较好,但是演唱歌曲时却唱的不尽人意;而有些同学演唱歌曲时水平很不错,但是对一些简单的视唱却唱的一塌糊涂。这种现象正反映出声乐技巧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出现了脱节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究:
1.把声乐教学和视唱教学紧密结合,用声乐发声方法来进行视唱练习
我发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声乐和视唱分开而论。大部分同学认为声乐课就是学习发声技巧、表演经验,而视唱就是把音高、节奏唱准确就行了。结果唱出来,歌曲走音、拖节奏,视唱高音唱不上去、低音唱不下来。
为了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我把对乐感的培养落实到了每一节声乐课。在进行发声训练和歌曲练习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准确无误地表达乐曲要求,先打着拍子唱准乐谱,再进行母音和歌词的练唱。而在进行视唱训练的时候,我又要求学生控制气息、打开喉咙,用歌唱的状态来进行视唱曲目的练习。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把視唱课中的节奏训练融入声乐教学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在我们的声乐课教学中,视唱练耳的部分是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准确的展现声乐作品中的音符、音高、速度。节奏训练是视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节奏,又被称为音乐的灵魂和骨架。
在声乐课上,有的学生音高概念清楚,可是因为受到节奏的干扰,结果表现的不够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声乐教学中,特别加入了律动训练,让同学们在歌唱的时候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协调的动作,帮助他们调动整个肌体与心灵去感受节奏的有组织的进行、以及音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发声练习曲来辅助视唱教学,把声乐教学带入视唱课
发声练习曲是在进行声乐教学中用于训练发声技巧最基本、最常用的练习。就是把比较简单的音符或乐句配以常用的母音或文字,在合适的音域内作上行和下行移动反复练唱,以达到呼吸、发声、共鸣的和谐统一。
视唱课是一门以“唱”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视唱教学过程中,由于视唱曲的音域跨度和节奏变化,对学生的演唱能力提出了要求。我把声乐教学带入视唱课堂,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在视唱练习开始之前,我都会先给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把科学的发声方法引入视唱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同时承担声乐与视唱练耳两门音乐课程的教师,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声乐和视唱融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加大了对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将声乐技巧有机地结合到视唱的学习中并在声乐课中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视唱能力和声乐演唱水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在新的幼儿教育环境中,声乐教学模式一定要有所突破。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加强实践性教学,将视唱训练与声乐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幼儿教育需要的优秀的幼教人才。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青年教师成长专项课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视唱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GDQNKT00079)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 视唱能力 融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29-0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秀幼师的摇篮,音乐教育能够有效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关注度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每年有三、四个学前教育班毕业。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普遍希望招聘到素质全面,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尤其要求教师具备综合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音乐基础学科的重视度不够,虽然按时完成了声乐作业,但音准、节奏、节拍常常把握不准确,这正说明声乐技巧教学和视唱练耳教学出现了脱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声乐课教学的现存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1.生源情况: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知识了解匮乏,演唱水平低,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上对这类孩子存有一些偏见,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不努力,在学校混的思想问题比较严重。
2.课程安排情况:当前的声乐教育主要以大课为主,在集体课上进行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训练,难以照顾到个体中所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了,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步会比较快,能及时接受新知识,而一部分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就产生了厌学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于声乐课堂产生消极作用。
3.教学情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视唱曲目唱的较好,但是演唱歌曲时却唱的不尽人意;而有些同学演唱歌曲时水平很不错,但是对一些简单的视唱却唱的一塌糊涂。这种现象正反映出声乐技巧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出现了脱节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究:
1.把声乐教学和视唱教学紧密结合,用声乐发声方法来进行视唱练习
我发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声乐和视唱分开而论。大部分同学认为声乐课就是学习发声技巧、表演经验,而视唱就是把音高、节奏唱准确就行了。结果唱出来,歌曲走音、拖节奏,视唱高音唱不上去、低音唱不下来。
为了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我把对乐感的培养落实到了每一节声乐课。在进行发声训练和歌曲练习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准确无误地表达乐曲要求,先打着拍子唱准乐谱,再进行母音和歌词的练唱。而在进行视唱训练的时候,我又要求学生控制气息、打开喉咙,用歌唱的状态来进行视唱曲目的练习。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把視唱课中的节奏训练融入声乐教学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在我们的声乐课教学中,视唱练耳的部分是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准确的展现声乐作品中的音符、音高、速度。节奏训练是视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节奏,又被称为音乐的灵魂和骨架。
在声乐课上,有的学生音高概念清楚,可是因为受到节奏的干扰,结果表现的不够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声乐教学中,特别加入了律动训练,让同学们在歌唱的时候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协调的动作,帮助他们调动整个肌体与心灵去感受节奏的有组织的进行、以及音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发声练习曲来辅助视唱教学,把声乐教学带入视唱课
发声练习曲是在进行声乐教学中用于训练发声技巧最基本、最常用的练习。就是把比较简单的音符或乐句配以常用的母音或文字,在合适的音域内作上行和下行移动反复练唱,以达到呼吸、发声、共鸣的和谐统一。
视唱课是一门以“唱”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视唱教学过程中,由于视唱曲的音域跨度和节奏变化,对学生的演唱能力提出了要求。我把声乐教学带入视唱课堂,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在视唱练习开始之前,我都会先给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把科学的发声方法引入视唱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同时承担声乐与视唱练耳两门音乐课程的教师,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声乐和视唱融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加大了对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将声乐技巧有机地结合到视唱的学习中并在声乐课中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视唱能力和声乐演唱水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在新的幼儿教育环境中,声乐教学模式一定要有所突破。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加强实践性教学,将视唱训练与声乐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幼儿教育需要的优秀的幼教人才。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青年教师成长专项课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视唱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GDQNKT0007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