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认识、提高修养。可见,有意无意地将影视文学欣赏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剥离出去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遑论影视作品因其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而备受广大高中学生的青睐,笔者认为,单看其对提高的阅读教学效率的作用就不可小量,基于影视欣赏之上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必然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化的阅读教学。
一、影视欣赏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今天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从传统的、单一的文字教学到影音结合、多种传媒并用的多维教学。
1.观赏与文本互补——审美素养的优化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能让学生感受直观的生活景象、人物的举手投足、绚烂的自然景观,可以有效弥补语文课本单向信息传递的不足,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沈从文润湿透明的《边城》激发了学生采撷湘楚深翠秀色、寻访淳朴茶峒风情的冲动:玉露凝香的翠翠、高立河街的吊脚楼、依山傍水的小城……无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电影《边城》通过写实手法艺术再现了湘西风情,“复原”了边城风光,小说和电影、影音和文本,各得其妙,为学生欣赏作品从自然、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审美视角。
2.影音与阅读互补——想象能力的优化策略
文学作品欣赏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阅读是读者对作品的再加工,而这种再加工,依赖于读者在阅读中建立起来的想象的基础,即头脑中的表象。学生在读《阿Q正传》时,由于课文是小说中节选的,加上生活经历与时代变迁的因素,学生很难理解阿Q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借助影片,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鲁迅笔下的风土人情及清末社会的基本概貌。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头脑中表象的充实而得到提升。
3.视听与读写互补——演说品质优化策略
“学会演讲,做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要求。阅读文本更多侧重于读与写的训练,而影视欣赏更多侧重于听和说的训练。影视欣赏教学资源的引入,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提升学生演说品质,凸显了语文工具性功能,提供了有效途径。比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说话时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时起时落;或阴险毕露,或威严凶残……这些表演艺术的展现是文字呈现难以企及的。在影视欣赏,学生或模仿,或创造,演说品质将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影视欣赏的课堂呈现策略
虽然影视是融文学、绘画、音乐、表演、雕塑等为一炉的综合性艺术,但如果运用不当,大有“花了语文的时间,兴了别人的田地”之嫌,毕竟它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文字阅读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操作影视欣赏的呈现方式,教学效果良好。
1.在渲染氛围中铺垫情感
教师可以将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的前奏,使学生在阅读之初就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向。比如学习《哈姆莱特》一文的时候,由于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阅读障碍导致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我们可以配上影视中激情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中阅读课文,课堂气氛的渲染为学生顺利理解课文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在认知同化中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白纸一张般地走入学习情境的,他的头脑中有一个丰富的经验世界。意义的建构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它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作用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充实、完善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为新意义的同化和顺应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学杜甫的作品,教师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杜甫草堂之谜》,康震教授的精心解读为学生理解杜甫及其作品提供了许多直观的历史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事先播放一些与作品有关的自然风光片、风土人情片、人物专题片,作为文字教材的辅助,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在比对鉴赏中提升能力
许多影视剧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这类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成为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与感悟的能力。特别是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有一些差距,这又可以成为学生艺术鉴赏的一个亮点。如果让学生综合教材和影视写点影评或者比较研究之类的文字,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教学《雷雨》时,如果单凭文字的阅读理解就比较肤浅,我们从电视剧中剪辑了一些片段让学生观看。学生就可以将作品中人物的前后表现做一个比对:作家是如何描述的,演员又是如何诠释的。
4.在时尚潮流中拓展视野
“语文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如果我们将世俗的文艺作品排斥在语文阅读教学之外,语文教育必然是有缺憾的。例如《步步惊心》本来是一个网络文学作品,因其既有传统的历史元素,又不乏时代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这些穿越剧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寻找到了时尚和古典的连接点。语文教学要异彩纷呈,必须在时尚潮流中拓展视野,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文化元素。
今天,影視作品正以任何传统媒介都难以比拟的速度与优势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左右着我们的头脑与思想。在影视文化享有越来越多观众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面对?“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些年来,在诞生大量优秀影视作品的时候,一些思想简单化、情趣低俗化、政治功利化的影视作品也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既然没有能力抵挡这股洪流,那么就要学会主动应对,从影视文化中汲取健康有益的营养,“出淤泥而不染”,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引导学生“ 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最终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
虽然现在的学生读书少了,但可供品味的东西却多了。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也越来越走向多元。在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践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不得不迎接影视带给我们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应该让学生带着来自影视的直观感知从传统文学作品中寻找深邃的内涵,“体会古代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这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最重要表现,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归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518000)
一、影视欣赏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今天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从传统的、单一的文字教学到影音结合、多种传媒并用的多维教学。
1.观赏与文本互补——审美素养的优化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能让学生感受直观的生活景象、人物的举手投足、绚烂的自然景观,可以有效弥补语文课本单向信息传递的不足,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沈从文润湿透明的《边城》激发了学生采撷湘楚深翠秀色、寻访淳朴茶峒风情的冲动:玉露凝香的翠翠、高立河街的吊脚楼、依山傍水的小城……无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电影《边城》通过写实手法艺术再现了湘西风情,“复原”了边城风光,小说和电影、影音和文本,各得其妙,为学生欣赏作品从自然、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审美视角。
2.影音与阅读互补——想象能力的优化策略
文学作品欣赏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阅读是读者对作品的再加工,而这种再加工,依赖于读者在阅读中建立起来的想象的基础,即头脑中的表象。学生在读《阿Q正传》时,由于课文是小说中节选的,加上生活经历与时代变迁的因素,学生很难理解阿Q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借助影片,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鲁迅笔下的风土人情及清末社会的基本概貌。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头脑中表象的充实而得到提升。
3.视听与读写互补——演说品质优化策略
“学会演讲,做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要求。阅读文本更多侧重于读与写的训练,而影视欣赏更多侧重于听和说的训练。影视欣赏教学资源的引入,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提升学生演说品质,凸显了语文工具性功能,提供了有效途径。比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说话时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时起时落;或阴险毕露,或威严凶残……这些表演艺术的展现是文字呈现难以企及的。在影视欣赏,学生或模仿,或创造,演说品质将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影视欣赏的课堂呈现策略
虽然影视是融文学、绘画、音乐、表演、雕塑等为一炉的综合性艺术,但如果运用不当,大有“花了语文的时间,兴了别人的田地”之嫌,毕竟它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文字阅读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操作影视欣赏的呈现方式,教学效果良好。
1.在渲染氛围中铺垫情感
教师可以将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的前奏,使学生在阅读之初就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向。比如学习《哈姆莱特》一文的时候,由于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阅读障碍导致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我们可以配上影视中激情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中阅读课文,课堂气氛的渲染为学生顺利理解课文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在认知同化中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白纸一张般地走入学习情境的,他的头脑中有一个丰富的经验世界。意义的建构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它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作用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充实、完善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为新意义的同化和顺应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学杜甫的作品,教师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杜甫草堂之谜》,康震教授的精心解读为学生理解杜甫及其作品提供了许多直观的历史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事先播放一些与作品有关的自然风光片、风土人情片、人物专题片,作为文字教材的辅助,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在比对鉴赏中提升能力
许多影视剧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这类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成为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与感悟的能力。特别是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有一些差距,这又可以成为学生艺术鉴赏的一个亮点。如果让学生综合教材和影视写点影评或者比较研究之类的文字,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教学《雷雨》时,如果单凭文字的阅读理解就比较肤浅,我们从电视剧中剪辑了一些片段让学生观看。学生就可以将作品中人物的前后表现做一个比对:作家是如何描述的,演员又是如何诠释的。
4.在时尚潮流中拓展视野
“语文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如果我们将世俗的文艺作品排斥在语文阅读教学之外,语文教育必然是有缺憾的。例如《步步惊心》本来是一个网络文学作品,因其既有传统的历史元素,又不乏时代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这些穿越剧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寻找到了时尚和古典的连接点。语文教学要异彩纷呈,必须在时尚潮流中拓展视野,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文化元素。
今天,影視作品正以任何传统媒介都难以比拟的速度与优势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左右着我们的头脑与思想。在影视文化享有越来越多观众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面对?“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些年来,在诞生大量优秀影视作品的时候,一些思想简单化、情趣低俗化、政治功利化的影视作品也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既然没有能力抵挡这股洪流,那么就要学会主动应对,从影视文化中汲取健康有益的营养,“出淤泥而不染”,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引导学生“ 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最终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
虽然现在的学生读书少了,但可供品味的东西却多了。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也越来越走向多元。在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践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不得不迎接影视带给我们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应该让学生带着来自影视的直观感知从传统文学作品中寻找深邃的内涵,“体会古代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这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最重要表现,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归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