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近年来收治的7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并且通过对急诊科护理管理的风险识别进行评估,并且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风险监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增强,极大的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有利于急诊科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线,并且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处理,患者病情急、危、重,具有节奏快、强度大及不稳定性强等的特点,是医院中高风险科室之一。在护理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医疗护理纠纷,同时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加强风险监控,减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护理风险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将不确定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患者伤残或者死亡的可能性,护理风险除了具备一般风险的特点外,同时还具有高风险及不确定、风险复杂,并且潜在于护理工作中,造成严重的风险后果,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在护理工作中将存在的问题风险事件采用预防的方法,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且采取解决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护患纠纷。针对我院急诊科近年来收治的7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近年来收治的患者76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年龄15~50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体重指数及疾病类型等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不断的完善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2)加强高危险护理监督管理。(3)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科学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4)加强急诊抢救物品的管理,对医疗仪器进行清洁、消毒及保养。(5)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制教育,不断的组织与护理有关的法律培训,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使护士明确与护理有关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从事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因护理工作的疏忽而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6)强调急诊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性,护理人员要认真的对患者的到科时间、病情、采取何种急救方案、遗嘱执行情况、护理措施及最后的效果与患者转归等情况进行严格的记录,避免出现漏写、错写和涂改的情况,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时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7)实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随时的应对出现的危机情况,尤其是面临较大伤亡的医疗事故时,要采用紧急预案措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8)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急诊科护理人员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误解甚至恶语伤害要宽容与理解,同时医院要适当的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及心理压力,是护理人员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对不同的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疾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在住院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疾病症状消失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 对计量数据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
  2.结果
  2.1患者疾病癥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在住院期间症状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患者快,对照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8.52 1.15)d,症状消失时间(6.15 1.50)d,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6.31 1.02)d,症状消失时间(4.01 1.02)d,两组疾病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经临床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达到93.87%,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74%,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和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8例,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才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3.7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67.89%,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和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情况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具危险和复杂的科室,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患者病情急、危、重,具有节奏快、强度大及不稳定性强等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如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对护理记录没有足够的重视,极容易引发护理风险。并且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了医院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不断升高,不仅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还对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进行产生干扰,对医院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医院护理进行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中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落实风险管理制度,使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能够有效的预防护理中出现医疗事故,减少医护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5-6]。
  通过对我院的76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效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少,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高。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的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且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强化后,在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主动履行告知义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取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了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另外,通过风险意识的树立,护理人员会自觉加强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提高业务水平,积极为病人着想,防患于未然[7]。
  总而言之,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风险意识,有效降低或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急诊护理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促使医患关系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医疗环境,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海燕.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01(338):21-22.
  [2]曾桂英,刘国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10(22):1344-1345.
  [3]陳莉,吴萌,关丽娜.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12(34):7375-7376.
  [4]马素兰.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管理,2011,08(88):159-160.
  [5]梅申聪,徐玉芬,孔晓霞.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79-81.
  [6]雷艳,黄春红,王敏.浅谈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求医问药,2012,(12):111-112.
  [7]姚钻霞,刘丽仙.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4(25):945-9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危重患者,按照患者救治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生命指标抢救时间情况及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抢救项目实施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患者恢复方法。方法:回顾我科14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结果:143例治愈出院,1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再次破裂出血,2例脑积水。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促进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  动脉瘤通常发病于大血管分叉处
期刊
关键词:护理美学;精神科;护士;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各个方面创造美、演绎美,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美学不仅是现代医学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护理人员自身完善的重要手段。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科学。针对患者对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tecystectomy,LC)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29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术后胆漏,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治愈。结论: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是可靠和安全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50例颈椎病病人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25例治疗组患者每日正常治疗后进行颈椎操功能锻炼,每天两次,1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正常治疗。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对比。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进行颈椎操颈椎功能锻炼疗效明显好于未进行颈椎操功能锻炼治疗。  关键词:颈椎操;颈椎病;功能锻炼  颈椎病是指颈椎
期刊
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护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我院共收治泌尿外科患者156例,分别作为2组,编号A、B,前者给予我院改进的护理方法,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尿路感染原因主要为留置尿管时间过长、膀胱冲洗、自身疾病等,其中较高发病率的为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导尿尿常规的不规范。而两组患者的满意度A组患者的满意度94.87%高
期刊
慢心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咳嗽反应迟钝、咳嗽无力及肺功能低下等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78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出现血肿23例(2.9%),局部渗血17例(2.2%),皮下瘀斑26例(3.3%),假性动脉瘤2例(0.3%)。结论 对于脑血管介入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规范化处理,可以控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穿刺点;护理  
期刊
关键词:脑血管病;呃逆;护理进展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高的特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呃逆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并可引起失眠,疲劳,营养缺乏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1]。本文探讨护理策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从而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脑血管病呃逆患者的护理质量。  1脑卒中后呃逆发生机制  呃逆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引起的,一种神经反射的动作。
期刊
关键词:静脉炎;喜疗妥;颈外留置针;护理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而奥沙利铂是治疗大肠癌的一线静脉化疗治疗方案。但由于其对血管刺激大,而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血管逐渐硬化,造成穿刺困难。虽然静脉导管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是大多数患者仍就选择浅静脉化疗。为了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化疗,预防静脉炎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