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在传递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应用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的浪潮中,用英语交流的范围较广,西餐馆使西方人认识到中国的餐饮市场,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关注着中国饮食文化,自此出现的文化融合让英语在传递中国饮食文化中形成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英语的国际化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英语文化主导下西餐在中国饮食市场中的发展,并说明了英语在传递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英语;传递;中国;饮食文化;应用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八大菜系为主、其他地方菜系为辅的饮食文化结构。既有满汉全席的盛宴,又有群龙宴的风采,五光十色的风味流派让中国自古便获得了“烹饪古国”的世界嘉誉。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经济与国外市场之间联系密切,不少外国友人对中国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产生好奇,来到中国以后为中国饮食文化所吸引,这也意味着中国饮食文化要与英语翻译相联系。虽然汉语是使用者数量最多的语言,但应用范围尚不及英语,为满足外国友人探究中国饮食文化的需求,创设传递中国饮食文化的良好环境,将中国饮食文化与英语有所联系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其可以使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良好的传播。
  1 英语的国际化传播表现方式与中国的使用情况
  1.1 国际传播的表现方式
  英语语言在国际上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使用范围上,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口大概有3.8亿,将英语作为第二常用语言的人口约为2.5亿,但是世界上学习英语的人较多,全球约有10亿人在学习英语,而每天都有15亿人以上可以接触到英语,以这个数据为参照,说明全球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和英语“打交道”。所以英语在国际传播中是具有一定的强势地位的,自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有所调整,英语在政治、经济及贸易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已有60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世界范围内有85%的组织将英语作为通用的语言,联合国也是如此。在学术方面有研究者从文献数据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有90%是使用英语撰写的,约有85%的书籍是由英语出版的,可见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在经济贸易方面需要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对接,英语在政治交流方面也成为官方语言,各国领导人的翻译会将本民族的语言翻译成英语进行交流,所以各国的外交活动也多以英语交流为主[1]。
  1.2 中国的使用情况
  英语在国际范围的传播优势在国内也体现明显,过去的几十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内陆续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媒体,迄今为止我国的英语新闻媒体也有许多,而且我国是以汉语作为官方用语的国家,也有英语传播的成果,可见我国文化在国际中的输出量是非常大的,因为文化在国际间是流通的,外语在本国的发展情况恰好说明本国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国内关于英语文化的传播侧面说明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部门也对英语教育予以重视,从本世纪以来,小学要开设英语教育课程,同时将英语列入高考与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中,如果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晋升,或者技术人员要晋职称,都需要考核英語能力。英语在中国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好,而英语对中国餐饮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英语在国内的持续渗透,必然会与中国饮食文化相结合。
  2 英语文化主导下西餐在中国饮食市场中的发展
  2.1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现状
  19世纪,国外的饮食文明传入中国,而中国本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国内陆续出现“西餐”,一些经营的规模被中国餐饮行业借鉴学习。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餐饮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型的餐饮经营形态在市场中得到试炼,尤其是以西方快餐为引领的新餐饮格局,其中休闲餐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各种主题的餐饮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连锁化的发展形式。虽然西餐进入到中国的餐饮行业中,但是中国饮食文化依然是国内餐饮市场的主体,中国人的体质适合本土餐饮习惯,即便受到西方餐饮文化的冲击,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2]。
  2.2 中国餐饮市场的西餐
  西餐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但在世界三大菜系中,东方菜系以中国烹饪居首,西方菜是以法国烹饪闻名,中东菜则以土耳其烹饪为主。西餐进入中国餐饮市场后,便餐和茶餐同时出现,多种餐饮形态受到现代消费者的追捧,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而西餐在中国餐饮市场中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层次的状态,价格低的西餐和价格较高的西餐并不多,以中等消费为主,所以西餐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使得西餐行业的经营者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其实西餐与中国餐饮文化早有联系,在汉代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西方的一些食品如芹菜、菠菜等,元朝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带来了一些西餐的制作方法。西餐在国内的发展带动了餐饮行业中英语的使用,所以将英语应用于中国餐饮文化的传递中也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即便是在英语文化主导的西餐市场中,中国餐饮文化也可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
  3 英语在传递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应用
  3.1 英语在传递中国餐饮文化中的发展
  中国餐饮文化容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已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密切相连,所包含的信息是经过几千年社会发展所沉淀的,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地域中呈现出的文化特征都是有所差异的[3]。之所以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正是因为文化、地域的差异较大,如果单从“吃”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餐饮文化,那么文化并不会因为这些条件的差异而变化,无论中西方饮食文化有怎样的不同,二者中始终存在稳定的共性,即都属于饮食文化,将英语应用于中国餐饮文化的传递中,需要联系到西餐的内容。从本质上来看,英语属于一种语言工具,而中国餐饮文化则是一种文化体系,语言工具要为文化体系的传播而服务,所服务的对象是国外友人,所服务的范围是世界各国。在中国餐饮文化的发展中,国内市场追求多样化的发展形式,或是以营养平衡来体现中国餐饮文化的科学性,或是以重视健康、口感来体现中国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餐饮文化所指代的内容并不只是煎炸炒煮炖,更蕴含着沉淀千年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4]。之所以将英语作为中国餐饮文化走向世界的语言工具,是利用了英语使用范围较广的特点,也是为了国际间的交流做准备,惟有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餐饮文化以后,中国餐饮文化才会在国际间获得更好的发展良机[5]。   3.2 现代英语词汇中国餐饮文化的特征
  中国汉语对世界各语言体系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下时代是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即便是在现代英语词汇体系中,也有许多名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征。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科技文明的研究,中国文化的体现都是非常明显的。牛津词典中与汉语相关的词汇已经达到1 190条之多,而且仍在不断收录,英语从中文中借用的词條短语多达19类,其中词汇最多的类别是饮食类。如中国的茶叶在16世纪被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和美洲,“cha”这个词在16世纪末就已经进入到英语体系中,在“cha”被“tea”取代以后,英语词汇中关于“tea”的词组就越来越多。还有中国的瓷器,最初西方人将其称之为“porcelain”,之后被称之为“chini”,所以中国的英语译为“China”,是从“瓷器”演变而来的。
  在19世纪中期以后,大量的中国劳动力被输出至西方国家,所以中国的吃文化进入到西方文化中,此时也正是国内出现西餐的阶段。中国人爱吃豆腐,正宗的英语词汇应是“beancurd”,但是受汉语的影响,人们多用“tofu”替代。如中国东北的特产“人参”,英语意为“Ginseng”,亚洲人参的正宗英语应是“Panax schinseng”,但因为汉语的读音方式而用“Ginseng”代替。还有中国的广东著名小吃“炒杂碎”,主要是用肉、洋葱及土豆等材料炒熟,英语译为“Chop-suey”,是从广东话“tsap-sui”中发展而来的。中国是茶的故乡,外国人用“tea”来表示“茶”,“green tea”表示“绿茶”,“black tea”表示红茶,是因为红茶冲泡出来的颜色是接近黑色的,所以用“black”而并非“red”,英国人用“dim sum”来表示茶点,英语中本身有指代蛋糕和点心的词语,但为凸显出中国餐饮文化的特征,英国人自创了这个词来表示下午茶。从这些现代英语词汇中可以看出,或是由汉语音译,或是从汉语借译,或是直接由本意直译,但在传递中国餐饮文化时,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研究人员还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翻译方法,将中国餐饮文化用英语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
  4 结语
  在中国饮食文化向世界的传递过程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可以扩大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范围,发挥着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引入英语语言的外来词汇时,一些文化因素就被英语承托起来,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尝试用现代英语词汇进行表述,以便于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其可以提升中国在世界的综合影响力,将中国的文化因素随着世界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漂洋过海”;可以扩大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度,减少西方文化在国内对本土文化的侵蚀;同时也可借助英语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增添助益,使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晓丽.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评《用英语介绍中国美食》[J].新闻爱好者,2021(5):113-114.
  [2]刘静.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下中餐菜肴的翻译:评《食品专业英语》[J].食品工业,2021,42(3):405-406.
  [3]闫君.饮食文化下的英语语言通识教育教学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4):256.
  [4]刘诗妍.文化旅游背景下特色旅游食品发展路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4):225-226.
  [5]王卫涛,杨滢.陕西旅游食品文化创意与开发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7):225-226.
其他文献
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不仅加深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拓宽了传统病理学的视角,同时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空间,目前已成为病理学学科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医学生中开展分子病理相关课程,以适应学科快速发展需要。文章就四川大学在医学本科生中开设分子病理课程以来的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背景的人才提供支持。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深挖红色文化基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思﹑悟﹑行”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
摘 要:我国相继曝出的“染色馒头”“镉大米”“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让广大消费者不仅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对食品安全问题感到了恐慌。对此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需要从食品安全危机诱发大众心理状态出发,分析食品安全消费者有恐慌焦虑心理,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希望对改善大众心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承受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大众心理;承受力;感知  食品安全不仅与人们的身体健
摘 要:目的:通过对淄博市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有效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食源性疾病暴發监测系统收集到的2015—2019年淄博市暴发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淄博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79起,发病人数1 174人,死亡1人。5—9月是淄博市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事件数为142起,
为总结《基础医学教育》出版现状,进一步研究融媒体条件下《基础基学教育》出版策略和思路,对《基础医学教育》2020年刊登的287篇论文进行统计。文章运用Excel表格统计了各栏目载文量,基金资助情况,第一作者单位、地区、学历和职称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刊的办刊理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科学地创设教学情景,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其中,为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但是,基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并设计合理可行的实践方法。对此,本文就从幼儿教学情景创设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情景创设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相应的实践方法,以期对提高情景的创设效果提供参考。
摘 要:基因测序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性技术,基于生物学研究进展,驱动基因程序技术快速发展,实现检测量层面的突破,有效降低了测序成本。基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相关检测部门将基因测序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了检测技术作用,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  关键词:基因测序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应用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因此
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性互动逐渐增加,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人们的接触也更加频繁,从而带来了全新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强调培养孩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以及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之下,小学对于英语的学习依旧停留在拼读单词,熟读课文的阶段。笔者就此现状,提出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力求为小学英语教学探索一种新模式。
摘 要: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已经初步完成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为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运用提供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减少了很大一部分人力资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基于OA系统的应用优势,目前也在各大高校逐渐引入,用于各种数据信息的发布。为了加快高校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进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OA系统合成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数据转换与存储
2020年初,国内各大高校广泛开展了在线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已呈常态化和规模化趋势。为提高在线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在分析化学的在线教学中采取线上考试的教学策略,基于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了线上考试的实践教学应用。实践表明,线上考试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自主性,有效引导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梳理与深入思考,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促进分析化学专业素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