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定位和调整择业期望值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高校应结合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需求,探索分层次、分阶段的就业预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就业;职业发展;预期教育
作者简介:方留(1973-),男,安徽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钟小要(1978-),男,河南漯河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徽 合肥 23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8sk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难”现象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究其原因,“就业难”问题的表象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总量的增加,其本质原因却是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突出的矛盾既受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家庭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和择业价值观所带来的问题。就高校而言,如何开展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定位和调整择业期望值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所面临的亟待探索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为毕业生而工作”,重就业服务而忽视就业指导,对低年级学生无暇顾及,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也仅仅停留在“文字材料”中,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教育工作几无实践。自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以来,不少高校逐步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开成必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但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还相差甚远,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就业预期教育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预期教育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
二是在就业预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开会”形式进行,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职业咨询和有效指导,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三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由于经费投入、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加上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不足,使得相关的教学并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较差。
四是在就业预期教育的机构设置上,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事实上这些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预期教育,就业预期教育工作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被忽略。
二、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树立学业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在未来职场的工作能力;指导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和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技巧和提升求职能力。
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但不同年级阶段的教育内容、重点和目标却有所不同,其主要特征为大一年级的专业适应和职业探索、大二年级的职业意识觉醒、大三年级的选择分流和大四年级的压力应对及职业技能筹备。[1]就业预期教育起步要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在引导学生初步确立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当前社会就业的形势,给自己正确定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大二、大三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各种实践技能的训练。大四阶段重在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
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努力达到如下的目标和要求:
1.就业预期教育要强化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面对未来的职业,毕业生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在就业预期教育工作中应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锻炼自己的专业思维;让低年级学生了解就业的一些技巧,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个人素质、气质、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社交技巧。由于现代企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学历高又要技术好,就业预期教育对学生多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指导学生上好选修课,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还可以尝试将职业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组织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让有志就业的学生在学到扎实理论的同时,也能掌握一技之长。
2.及时有效地开展“求学计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教育实践活动
“求学计划”就是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通过引导对大学四年生活道路的积极预期、系统规划和不断的优化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努力和奋斗,以谋求在大学生活中取得最大成功的一种新型的大学生管理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求学计划”和“职业生涯设计”作为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成才的动力和航标。
3.就业预期教育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进行
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模拟面试、模拟应聘、各类人才招聘会等。请专家、学者、校友来办讲座,也可以请企业家、创业者介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企业文化、创业历程等,还可以通过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形势教育。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开展就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加强与公司企业单位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体制,都是切实开展就业教育的途径。
三、努力构建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长效机制
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借助思想教育的优势,全员参与,将就业预期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1.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
目前,应加强对全体就业指导老师包括学生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在提升工作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这支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就业预期教育内化为自身的重要工作内容,经常性、持续性地开展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
2.更新理念,逐步建立起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体系
就业预期教育要分年级、分层次、有系统地开展,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一步,与个性化发展密切结合,体现人文关怀,做到细致入微。这样,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就把握了就业的主动权。特别要重视从大一开始的职业生涯辅导,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2]
3.创新大学生预期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整合、组织校内的教师、专家等人才资源,加强就业工作研究,共同上好就业指导课和职业发展教育课程;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畅谈成功感想;聘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担任学校职业指导顾问,定期安排名人名家成才之路演讲,组织学生到企业、公司参观学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丰富就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效果。
4.加强制度等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在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从而保证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有效开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高校应把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9,(10):43-45.
[2]王国辉.日本大学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探析[J].教育科学,2009,(6):82-88.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就业;职业发展;预期教育
作者简介:方留(1973-),男,安徽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钟小要(1978-),男,河南漯河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徽 合肥 23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8sk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难”现象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究其原因,“就业难”问题的表象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总量的增加,其本质原因却是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突出的矛盾既受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家庭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和择业价值观所带来的问题。就高校而言,如何开展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定位和调整择业期望值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所面临的亟待探索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为毕业生而工作”,重就业服务而忽视就业指导,对低年级学生无暇顾及,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也仅仅停留在“文字材料”中,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教育工作几无实践。自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以来,不少高校逐步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开成必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但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还相差甚远,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就业预期教育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预期教育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
二是在就业预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开会”形式进行,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职业咨询和有效指导,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三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由于经费投入、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加上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不足,使得相关的教学并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较差。
四是在就业预期教育的机构设置上,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事实上这些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预期教育,就业预期教育工作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被忽略。
二、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树立学业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在未来职场的工作能力;指导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和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技巧和提升求职能力。
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但不同年级阶段的教育内容、重点和目标却有所不同,其主要特征为大一年级的专业适应和职业探索、大二年级的职业意识觉醒、大三年级的选择分流和大四年级的压力应对及职业技能筹备。[1]就业预期教育起步要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在引导学生初步确立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当前社会就业的形势,给自己正确定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大二、大三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各种实践技能的训练。大四阶段重在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
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努力达到如下的目标和要求:
1.就业预期教育要强化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面对未来的职业,毕业生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在就业预期教育工作中应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锻炼自己的专业思维;让低年级学生了解就业的一些技巧,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个人素质、气质、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社交技巧。由于现代企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学历高又要技术好,就业预期教育对学生多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指导学生上好选修课,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还可以尝试将职业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组织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让有志就业的学生在学到扎实理论的同时,也能掌握一技之长。
2.及时有效地开展“求学计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教育实践活动
“求学计划”就是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通过引导对大学四年生活道路的积极预期、系统规划和不断的优化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努力和奋斗,以谋求在大学生活中取得最大成功的一种新型的大学生管理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求学计划”和“职业生涯设计”作为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成才的动力和航标。
3.就业预期教育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进行
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模拟面试、模拟应聘、各类人才招聘会等。请专家、学者、校友来办讲座,也可以请企业家、创业者介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企业文化、创业历程等,还可以通过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形势教育。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开展就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加强与公司企业单位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体制,都是切实开展就业教育的途径。
三、努力构建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长效机制
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借助思想教育的优势,全员参与,将就业预期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1.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
目前,应加强对全体就业指导老师包括学生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在提升工作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这支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就业预期教育内化为自身的重要工作内容,经常性、持续性地开展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
2.更新理念,逐步建立起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体系
就业预期教育要分年级、分层次、有系统地开展,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一步,与个性化发展密切结合,体现人文关怀,做到细致入微。这样,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就把握了就业的主动权。特别要重视从大一开始的职业生涯辅导,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2]
3.创新大学生预期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整合、组织校内的教师、专家等人才资源,加强就业工作研究,共同上好就业指导课和职业发展教育课程;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畅谈成功感想;聘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担任学校职业指导顾问,定期安排名人名家成才之路演讲,组织学生到企业、公司参观学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丰富就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效果。
4.加强制度等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在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从而保证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有效开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高校应把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9,(10):43-45.
[2]王国辉.日本大学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探析[J].教育科学,2009,(6):82-88.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