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民生之举已是常事
2011年4月29日,有一位家住在浙江省临安镇苟街村的农户来到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简称营业部)柜台前,非常着急地要换残损币。营业部兰经理见状后,立刻走出柜台去询问客户具体情况。客户拿出一包被老鼠咬碎的残损币,并说跑遍了城里几家银行,都不帮他换。兰经理一边热情招呼顾客坐下,一边仔细查看残损币的破损情况,并指导客户把零碎的钱粘起来。钱粘好后,兰经理用车带客户到人民银行建水县支行进行残损币鉴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客户的1500元人民币残损币在营业部共兑换了900元人民币。
客户感动地说:“我跑了几家银行,人家都不帮我换,来到信用社服务态度比较好,兰经理还用车带我去人民银行咨询,信用社按规定给我兑了900元人民币,使我的损失得到了一定的挽回,我特别高兴,并由衷地感谢信用社,感谢兰经理,以后我有钱要存信用社。”
帮农户完成兑换残损币之事,仅仅是各地农村信用社网点为群众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它生动地诠释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服务理念。作为规模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始终以为地方经济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展服务礼仪、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不断根据客户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半年支农工作呈现六大特色和亮点
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克服信贷规模调控带来的困难,及时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下大力压缩非农或政府融资平台等贷款,有效提供春耕生产、特色支柱产业、水利建设、创业就业等发展的资金需要,为促进云南“三农”、中小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存、贷款增幅和增量排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加大。截止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757.5亿元人民币,净增255.99亿元人民币,增长10.23%;贷款余额为1830.98亿元人民币,净增218.5亿元人民币,增长13.5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287.4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的70.3%;新增涉农贷款127.3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近6成投向“三农”。
支农“主力军”作用凸显,并呈现出六大特色和亮点:
一是加大对春耕生产的信贷投入,确保农业丰收。全省农信社对春耕生产贷款所需农资、农田水利、农业产业化所需资金做到“三个优先”发放,并在人员、措施、资金上做到“三个到位”。同时,改进服务方式,主动上门服务。发扬“背包银行”的传统,派出支农工作组,设立“春耕贷款发放点”,确保不误农时,及时将资金发放到千家万户农民手中。
二是加大对特色产品的信贷投入,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全省农信社加强与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通过信用贷款、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林权抵押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畜牧、果蔬、茶叶、蔗糖、林产业、咖啡等12类特色产品的信贷投入,促进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是支持“兴水强滇”战略,加大水利建设信贷投入。为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兴水强滇”战略目标实现,云南省联社与水投公司签署60亿元人民币项目贷款协议,计划每年(2010~2012年)为水利建设授信20亿元人民币,全力支持云南省骨干水源、五小水利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四是创新信贷产品,满足“三农”发展需求。1~6月,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11.5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8亿元人民币,支持4.42万人创业;新发放农户小额建房贷款17.6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3亿元人民币,共支持7.73万农户建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8.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9.69亿元人民币,贷款户数10万户。
五是加大“金碧惠农卡”推广和授信力度,惠及更多农户。1~6月,全省农信社累计向24万农户发放了“金碧惠农卡”,持卡农户数达到12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截止6月末,共有42.8万农户获得信用社的授信,授信额度达16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户农户获得3.88万元信用额度;其中,共有36.8万农户通过惠农卡贷款8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户用信金额达2.42万元人民币,极大地满足了“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
六是代发代缴各类涉农资金152余亿元人民币。全省农信社借助“联结城乡”的业务网络优势,优质高效地开办了代发财政对农户的补贴资金、医保、社保养老金、代收地税、地税、各类费用、代理保险等三十余项中间业务,代理笔数达312.5万笔,金额152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代发财政补贴农民的资金就达50.99亿元人民币,真正做到了惠农、便农、利农。
2011年4月29日,有一位家住在浙江省临安镇苟街村的农户来到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简称营业部)柜台前,非常着急地要换残损币。营业部兰经理见状后,立刻走出柜台去询问客户具体情况。客户拿出一包被老鼠咬碎的残损币,并说跑遍了城里几家银行,都不帮他换。兰经理一边热情招呼顾客坐下,一边仔细查看残损币的破损情况,并指导客户把零碎的钱粘起来。钱粘好后,兰经理用车带客户到人民银行建水县支行进行残损币鉴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客户的1500元人民币残损币在营业部共兑换了900元人民币。
客户感动地说:“我跑了几家银行,人家都不帮我换,来到信用社服务态度比较好,兰经理还用车带我去人民银行咨询,信用社按规定给我兑了900元人民币,使我的损失得到了一定的挽回,我特别高兴,并由衷地感谢信用社,感谢兰经理,以后我有钱要存信用社。”
帮农户完成兑换残损币之事,仅仅是各地农村信用社网点为群众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它生动地诠释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服务理念。作为规模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始终以为地方经济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展服务礼仪、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不断根据客户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半年支农工作呈现六大特色和亮点
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克服信贷规模调控带来的困难,及时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下大力压缩非农或政府融资平台等贷款,有效提供春耕生产、特色支柱产业、水利建设、创业就业等发展的资金需要,为促进云南“三农”、中小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存、贷款增幅和增量排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加大。截止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757.5亿元人民币,净增255.99亿元人民币,增长10.23%;贷款余额为1830.98亿元人民币,净增218.5亿元人民币,增长13.5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287.4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的70.3%;新增涉农贷款127.3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近6成投向“三农”。
支农“主力军”作用凸显,并呈现出六大特色和亮点:
一是加大对春耕生产的信贷投入,确保农业丰收。全省农信社对春耕生产贷款所需农资、农田水利、农业产业化所需资金做到“三个优先”发放,并在人员、措施、资金上做到“三个到位”。同时,改进服务方式,主动上门服务。发扬“背包银行”的传统,派出支农工作组,设立“春耕贷款发放点”,确保不误农时,及时将资金发放到千家万户农民手中。
二是加大对特色产品的信贷投入,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全省农信社加强与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通过信用贷款、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林权抵押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畜牧、果蔬、茶叶、蔗糖、林产业、咖啡等12类特色产品的信贷投入,促进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是支持“兴水强滇”战略,加大水利建设信贷投入。为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兴水强滇”战略目标实现,云南省联社与水投公司签署60亿元人民币项目贷款协议,计划每年(2010~2012年)为水利建设授信20亿元人民币,全力支持云南省骨干水源、五小水利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四是创新信贷产品,满足“三农”发展需求。1~6月,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11.5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8亿元人民币,支持4.42万人创业;新发放农户小额建房贷款17.6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3亿元人民币,共支持7.73万农户建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8.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9.69亿元人民币,贷款户数10万户。
五是加大“金碧惠农卡”推广和授信力度,惠及更多农户。1~6月,全省农信社累计向24万农户发放了“金碧惠农卡”,持卡农户数达到12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截止6月末,共有42.8万农户获得信用社的授信,授信额度达16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户农户获得3.88万元信用额度;其中,共有36.8万农户通过惠农卡贷款8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户用信金额达2.42万元人民币,极大地满足了“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
六是代发代缴各类涉农资金152余亿元人民币。全省农信社借助“联结城乡”的业务网络优势,优质高效地开办了代发财政对农户的补贴资金、医保、社保养老金、代收地税、地税、各类费用、代理保险等三十余项中间业务,代理笔数达312.5万笔,金额152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代发财政补贴农民的资金就达50.99亿元人民币,真正做到了惠农、便农、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