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豆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着亿万豆农的生计,也关乎着大豆加工业的发展。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其大豆产业发展状况对我国大豆产业整体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破解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迷局应通过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增强自主科技创新、组建大型企业油脂集团、加强大豆行业协会的建设等对策来实现。
【关键词】大豆 黑龙江 加工企业 发展对策
大豆中含有价值很高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异黄酮、皂角苷和植物甾醇类,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中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享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产业已是黑龙江省的一个优势产业,因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品质最好而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
一、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一个完整的大豆产业链应包括大豆的种植、流通、加工、产品销售四个方面。目前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在的这四个环节都严重阻滞,危机重重,而这其中又以种植和加工环节尤甚。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黑龙江大豆产业的现状:油厂“四面楚歌”,豆农“备受煎熬”,政策“生死攸关”。豆制品供需不平衡以及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严重冲击了以黑龙江为首的大豆产业,使得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逐步陷入了“失去主导权,没有定价权,缺乏竞争力”的困境。
(一)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
1999年到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由246万公顷增加到424.6万公顷,之后到2008年种植面积又略有下降,降至397.2万公顷,次年种种植面积大增,增至486.3万公顷。大豆产量由1998年的444.6万吨增至2005年748万吨,07年产量有所回落,08年恢复到620.5万吨,之后总产量略有下降,回落到591.1万吨。并且应该注意到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波动比较厉害,技术改进并未很好的推广,农民混种混收导致单产甚至出现了下降下的情况,2009年,单产跌至1477千克/公顷,与1999年相比下跌了40%。
国内大豆深受进口转基因大豆排挤,形势异常严峻。目前国内大豆市场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国储政策举步维艰,最低收购价与进口大豆到岸价差持续拉大,目前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3100元~3200元/吨,与国产大豆最低收购价己突破300元/吨。
大豆产业链很长,直接影响着油脂加工企业、饲料行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医药行业、保健品行业、工业等的发展。如果把我国变成大豆加工中心,原料都依赖进口的话,一旦进口来源国生产发生变化,或出现政治经济问题,就会相应引起我国油脂、饲科、畜牧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的波动。
(二)黑龙江大豆加工现状
传统豆制品加工技术较落后,没有突破;大豆蛋白加工缺乏核心技术;加工企业在技术与规模上差距大;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成本与收储成本高,与大豆产区分离,产业配置格局不合理。2008年,黑龙江省内能够常年生产的大豆加工企业有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68家,年加工能力900万吨,实际加工量400多万吨。因为原料价格问题,2009年初黑龙江省97%的大豆加工企业不得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二、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受困原因分析
(一)大豆种植业受困分析
从大豆种植来看,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受阻,豆农收入骤减甚至亏损。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策失衡。在大豆进口政策上我国一度失之于过宽,进口关税只有3%,只是其他农产品进口税的1/5,是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的1/20,这使我国大豆失去了贸易政策性的保护。另外,跨国粮商兼并了我国的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后,一方面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一方面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我国大豆产业。而国外对大豆的补贴力度则一年年加大,根据美国近几年的数据,在大豆百美元的产值中,有28.6%是来自政府的直接性补贴。
2.科研滞后。我国平均每年投入大豆研究的科研经费不足1 000万元,而美国除了政府的巨额投资外,农场主还把大豆销售额的0.5%(每年约8 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大豆研究和市场开发。其次是我国大豆科研队伍薄弱。目前全国仅有360多人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而巴西现有大豆研发人员达5400人,是我国的15倍。另外,我国的基础研究、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与生产经营单位、农民的需求相脱节,使科研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受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挤压。黑龙江省内高油品种很多,不比进口大豆差,由于我省内资企业基本是阶段性开工,难以引导农户专品种种植。追根溯源,过量进口压制了自主产业水平提升。2007年黑龙江进口大豆为237947吨,而到2009年大豆进口飙升至1884776吨,进口大豆挤占了国内对大豆需求的上升空间,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在连年下降。具体数据见下表:
由表可知,黑龙江省大进口除2007年出现下滑之外,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口量由2003年的198吨暴增至2009年的1884776吨,而大豆的出口则逐年下降,从数量和金额上都可以明显的看到进口大豆对黑龙江大豆的严重挤压。
4.分散小农式经营。黑龙江省大豆以高蛋白、相对较高的脂肪含量著称,但由于混种混收,导致整体水平相对较差。分散小农式经营,严重影响了新的种植技术的推广。
(二)大豆加工业受困分析
1.政策影响。大豆的仓储主要在加工企业,尤其是在大型加工企业。加工进口大豆是边进货、边加工、仓储量少、储存时间短、仓储成本低。但是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必须存储大豆。国家仓储补贴只给国有粮库,存储大量大豆的加工企业却得不到国家补贴,这就增加了加工国产大豆企业的生产成本。
2.信息不对称。目前我们并没有建立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体系,在大豆收购、库存、压榨、大豆成品的销售行情等方面,更是难找到系统、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特别是我国大部分油脂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也以芝加哥期货市场和美国农业部披露的相关数据为主。以他人之数据作为决策依据,难免跌入他人之陷阱。大豆商业信息不对称,严重危害我国大豆产业安全。
3.成本制约。国储规定3700元/吨的最低收购价后,保护了豆农的利益,但也造成了大豆价格“南北倒挂”,进口大豆完税后价格平均价格为3200元/吨,对于沿海一些大加工企业来说是好事,但这使得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在原料不平等的基础上无法与其它油脂加工企业竞争。据统计,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在黑龙江省己经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地产非转基因大豆油市场占有率不足20%,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三、破解中国大豆产业发展迷局的举措
我国在大豆产业在大豆种植、购销、进出口、加工等环节上形不成合力。内耗严重,应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整合,立足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高蛋白的优势,维护大豆种植者和加工者的合法权益。创新产业机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充分利用“绿箱”、“黄箱”政策的权利,积极构建国内市场供求平衡、中国与其他大豆出口国合作共赢的贸易格局。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1.合理利用世贸规则,控制转基因大豆进口。要充分利用WTO框架下所赋予成员国的权利,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增加大豆的生产补贴,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生产积极性。另外,给加工企业补贴,让加工企业收购国产大豆,加大市场消化国产大豆力度。这样既解决了中央储备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大豆的去向问题,可以避免因卖豆难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2.加强进口大豆监管。全面启动并严格执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三个配套办法”,严禁转基因大豆未经加工就进入流通领域。执法部门要加大检疫检验工作力度,对内在与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大豆严把国门关。
3.限制大豆加工企业重复建设。当前进口大豆控制不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上产能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上产能都面向进口大豆。政府批了项目就不可能不让进口大豆,所以,要想限制进口大豆,必须先控制在沿海增加产能。现在大豆加工能力已经严重过剩,加工资源闲置达50%以上,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国家对新上的大豆加工项目必须限制了。
(二)以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点振兴大豆产业
尽最大可能保护我国的传统、密集、优势、效益型大豆产业,增加国内大豆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旱能灌、涝能排的精准农业水平。全面发挥区域优势和品种潜能,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变各自为政、分散孤立搞科研的做法,建立大豆育种协作攻关网络,集中财力、技术力量研究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满足豆农的迫切需要。要着力于豆制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大豆加工技术。加工产品可以推进到优质大豆油、大豆生物柴油、高强聚酯蛋白材料、高品质分子修饰蛋白粉、绿色环保黏合剂、注射型磷脂复合营养乳及大豆异黄酮胶囊等系列产品,通过对大豆的深加工,充分体现高新技术、精良装备、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三)以推进规模化种植、组建大型油脂企业集团为落脚点
推进规模化种植,建立专业合作社,最大限度的降低大豆收购成本,同时也改变豆农“种植成本高,比较效益低,销售大豆难”的局面。组建大型油脂企业集团,将油脂企业与豆农直接挂钩,发展订单农业。目前,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龙头企业以九三油脂集团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为代表。其具有涉及领域广、加工产品多、生产作业和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综合利用率高等特点。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对濒临倒闭的小企业进行产业整合、行业整顿,形成具有更强实力、更大规模的现代绿色大豆加工企业。“企业与国储对接承担代储、储备轮换任务,储豆与储油并进”。既能拓实国储在东北地区的市场基础、缓解国储仓储的规模压力,也可降低进口大豆低价格对国储顺价的轮换风险。
(四)推动大豆行业协会建设,理顺大豆产业链
进一步发挥大豆行业协会的作用,理顺和规范政府与行业、行业与豆农之间的关系,真正解决我国大豆产业缺位、换位和越位一直不定位的问题。着力解决大豆产业链环节脱裂、跟踪不同步等问题。将大豆种植、加工、经贸、科研及相关产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制定大豆综合发展整体短中长期战略,形成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运作。建立中国自有的信息汇总及披露体系,及时、全面的通报和分析国内市场状况和原料采购进度,为大豆生产者和消费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爽凌.从黑龙江大豆生产加工看我国大豆竞争力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 (9):43-44
[2] 蒋新正.对中国大豆综合产业情况的分析及建议[J].中国油脂,2007, (3):11-15
[3]田仁礼.关于解决黑龙江大豆问题的建议[J].大豆科技, 2009, (5):1-2
[4]中国统计局.2008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6]李婷婷 刘书琪.黑龙江大豆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8, (10):25-27
[7]矫江 谢学军.突出特色发展黑龙江大豆产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 (1):106-110
作者简介:王淋(1985-),女,汉族,黑龙江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城镇化与城市经济等;许文华(1988-),男,汉族,重庆巫溪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等。
【关键词】大豆 黑龙江 加工企业 发展对策
大豆中含有价值很高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异黄酮、皂角苷和植物甾醇类,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中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享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产业已是黑龙江省的一个优势产业,因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品质最好而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
一、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一个完整的大豆产业链应包括大豆的种植、流通、加工、产品销售四个方面。目前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在的这四个环节都严重阻滞,危机重重,而这其中又以种植和加工环节尤甚。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黑龙江大豆产业的现状:油厂“四面楚歌”,豆农“备受煎熬”,政策“生死攸关”。豆制品供需不平衡以及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严重冲击了以黑龙江为首的大豆产业,使得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逐步陷入了“失去主导权,没有定价权,缺乏竞争力”的困境。
(一)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
1999年到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由246万公顷增加到424.6万公顷,之后到2008年种植面积又略有下降,降至397.2万公顷,次年种种植面积大增,增至486.3万公顷。大豆产量由1998年的444.6万吨增至2005年748万吨,07年产量有所回落,08年恢复到620.5万吨,之后总产量略有下降,回落到591.1万吨。并且应该注意到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波动比较厉害,技术改进并未很好的推广,农民混种混收导致单产甚至出现了下降下的情况,2009年,单产跌至1477千克/公顷,与1999年相比下跌了40%。
国内大豆深受进口转基因大豆排挤,形势异常严峻。目前国内大豆市场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国储政策举步维艰,最低收购价与进口大豆到岸价差持续拉大,目前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3100元~3200元/吨,与国产大豆最低收购价己突破300元/吨。
大豆产业链很长,直接影响着油脂加工企业、饲料行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医药行业、保健品行业、工业等的发展。如果把我国变成大豆加工中心,原料都依赖进口的话,一旦进口来源国生产发生变化,或出现政治经济问题,就会相应引起我国油脂、饲科、畜牧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的波动。
(二)黑龙江大豆加工现状
传统豆制品加工技术较落后,没有突破;大豆蛋白加工缺乏核心技术;加工企业在技术与规模上差距大;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成本与收储成本高,与大豆产区分离,产业配置格局不合理。2008年,黑龙江省内能够常年生产的大豆加工企业有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68家,年加工能力900万吨,实际加工量400多万吨。因为原料价格问题,2009年初黑龙江省97%的大豆加工企业不得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二、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受困原因分析
(一)大豆种植业受困分析
从大豆种植来看,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受阻,豆农收入骤减甚至亏损。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策失衡。在大豆进口政策上我国一度失之于过宽,进口关税只有3%,只是其他农产品进口税的1/5,是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的1/20,这使我国大豆失去了贸易政策性的保护。另外,跨国粮商兼并了我国的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后,一方面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一方面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我国大豆产业。而国外对大豆的补贴力度则一年年加大,根据美国近几年的数据,在大豆百美元的产值中,有28.6%是来自政府的直接性补贴。
2.科研滞后。我国平均每年投入大豆研究的科研经费不足1 000万元,而美国除了政府的巨额投资外,农场主还把大豆销售额的0.5%(每年约8 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大豆研究和市场开发。其次是我国大豆科研队伍薄弱。目前全国仅有360多人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而巴西现有大豆研发人员达5400人,是我国的15倍。另外,我国的基础研究、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与生产经营单位、农民的需求相脱节,使科研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受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挤压。黑龙江省内高油品种很多,不比进口大豆差,由于我省内资企业基本是阶段性开工,难以引导农户专品种种植。追根溯源,过量进口压制了自主产业水平提升。2007年黑龙江进口大豆为237947吨,而到2009年大豆进口飙升至1884776吨,进口大豆挤占了国内对大豆需求的上升空间,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在连年下降。具体数据见下表:
由表可知,黑龙江省大进口除2007年出现下滑之外,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口量由2003年的198吨暴增至2009年的1884776吨,而大豆的出口则逐年下降,从数量和金额上都可以明显的看到进口大豆对黑龙江大豆的严重挤压。
4.分散小农式经营。黑龙江省大豆以高蛋白、相对较高的脂肪含量著称,但由于混种混收,导致整体水平相对较差。分散小农式经营,严重影响了新的种植技术的推广。
(二)大豆加工业受困分析
1.政策影响。大豆的仓储主要在加工企业,尤其是在大型加工企业。加工进口大豆是边进货、边加工、仓储量少、储存时间短、仓储成本低。但是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必须存储大豆。国家仓储补贴只给国有粮库,存储大量大豆的加工企业却得不到国家补贴,这就增加了加工国产大豆企业的生产成本。
2.信息不对称。目前我们并没有建立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体系,在大豆收购、库存、压榨、大豆成品的销售行情等方面,更是难找到系统、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特别是我国大部分油脂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也以芝加哥期货市场和美国农业部披露的相关数据为主。以他人之数据作为决策依据,难免跌入他人之陷阱。大豆商业信息不对称,严重危害我国大豆产业安全。
3.成本制约。国储规定3700元/吨的最低收购价后,保护了豆农的利益,但也造成了大豆价格“南北倒挂”,进口大豆完税后价格平均价格为3200元/吨,对于沿海一些大加工企业来说是好事,但这使得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在原料不平等的基础上无法与其它油脂加工企业竞争。据统计,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在黑龙江省己经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地产非转基因大豆油市场占有率不足20%,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三、破解中国大豆产业发展迷局的举措
我国在大豆产业在大豆种植、购销、进出口、加工等环节上形不成合力。内耗严重,应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整合,立足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高蛋白的优势,维护大豆种植者和加工者的合法权益。创新产业机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充分利用“绿箱”、“黄箱”政策的权利,积极构建国内市场供求平衡、中国与其他大豆出口国合作共赢的贸易格局。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1.合理利用世贸规则,控制转基因大豆进口。要充分利用WTO框架下所赋予成员国的权利,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增加大豆的生产补贴,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生产积极性。另外,给加工企业补贴,让加工企业收购国产大豆,加大市场消化国产大豆力度。这样既解决了中央储备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大豆的去向问题,可以避免因卖豆难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2.加强进口大豆监管。全面启动并严格执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三个配套办法”,严禁转基因大豆未经加工就进入流通领域。执法部门要加大检疫检验工作力度,对内在与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大豆严把国门关。
3.限制大豆加工企业重复建设。当前进口大豆控制不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上产能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上产能都面向进口大豆。政府批了项目就不可能不让进口大豆,所以,要想限制进口大豆,必须先控制在沿海增加产能。现在大豆加工能力已经严重过剩,加工资源闲置达50%以上,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国家对新上的大豆加工项目必须限制了。
(二)以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点振兴大豆产业
尽最大可能保护我国的传统、密集、优势、效益型大豆产业,增加国内大豆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旱能灌、涝能排的精准农业水平。全面发挥区域优势和品种潜能,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变各自为政、分散孤立搞科研的做法,建立大豆育种协作攻关网络,集中财力、技术力量研究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满足豆农的迫切需要。要着力于豆制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大豆加工技术。加工产品可以推进到优质大豆油、大豆生物柴油、高强聚酯蛋白材料、高品质分子修饰蛋白粉、绿色环保黏合剂、注射型磷脂复合营养乳及大豆异黄酮胶囊等系列产品,通过对大豆的深加工,充分体现高新技术、精良装备、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三)以推进规模化种植、组建大型油脂企业集团为落脚点
推进规模化种植,建立专业合作社,最大限度的降低大豆收购成本,同时也改变豆农“种植成本高,比较效益低,销售大豆难”的局面。组建大型油脂企业集团,将油脂企业与豆农直接挂钩,发展订单农业。目前,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龙头企业以九三油脂集团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为代表。其具有涉及领域广、加工产品多、生产作业和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综合利用率高等特点。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对濒临倒闭的小企业进行产业整合、行业整顿,形成具有更强实力、更大规模的现代绿色大豆加工企业。“企业与国储对接承担代储、储备轮换任务,储豆与储油并进”。既能拓实国储在东北地区的市场基础、缓解国储仓储的规模压力,也可降低进口大豆低价格对国储顺价的轮换风险。
(四)推动大豆行业协会建设,理顺大豆产业链
进一步发挥大豆行业协会的作用,理顺和规范政府与行业、行业与豆农之间的关系,真正解决我国大豆产业缺位、换位和越位一直不定位的问题。着力解决大豆产业链环节脱裂、跟踪不同步等问题。将大豆种植、加工、经贸、科研及相关产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制定大豆综合发展整体短中长期战略,形成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运作。建立中国自有的信息汇总及披露体系,及时、全面的通报和分析国内市场状况和原料采购进度,为大豆生产者和消费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爽凌.从黑龙江大豆生产加工看我国大豆竞争力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 (9):43-44
[2] 蒋新正.对中国大豆综合产业情况的分析及建议[J].中国油脂,2007, (3):11-15
[3]田仁礼.关于解决黑龙江大豆问题的建议[J].大豆科技, 2009, (5):1-2
[4]中国统计局.2008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6]李婷婷 刘书琪.黑龙江大豆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8, (10):25-27
[7]矫江 谢学军.突出特色发展黑龙江大豆产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 (1):106-110
作者简介:王淋(1985-),女,汉族,黑龙江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城镇化与城市经济等;许文华(1988-),男,汉族,重庆巫溪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