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科版15章《电功 电热》一轮中考复习教学,是电学的重难点,综合性强,每个教师选择的方法各有不同。到底怎样重新洗牌,让复习课的“冷饭”不再难吃?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变化教学方法,这次我用一只小灯泡串起15章的三个实验,把讲台变成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复习课中重新活跃起来。
本实验的重点是:
1.认识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2.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在以前的中考复习中,学生经常混淆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测量额定电功率的步骤也不能完整的表述。考虑以上问题,我在复习时再次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做老师,根据电路图,演示完成实物图剩余的连接。穿插学生的即时性点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把演示实验变成全体学生参与的实验,讲者绘声绘色,观者聚精会神。第一位学生连接电路时并未发现电压表的量程选择错误,我将计就计,让第二位学生继续演示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让其发现由于先前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不当导致读数偏差并予以纠正,既帮助大家巩固了电表的规范使用,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能,享受做小老师的乐趣。
灯泡短路和断路时的现象是电学实验中的难点,一直困扰着学生。与其反复机械性记忆结论,不如让学生亲自设计并演示破坏性实验快速判别,直观的现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又一次体验了物理知识从实验中获取的过程。
“比较灯泡的亮度”这个实验已经由原来的探究性实验转变成验证实验,所以在复习时难度也有所降低。本节课中我采用问题串的方式,继续围绕这只小灯泡,抛出前四个问题,逐层提问,由易到难,问题1“在上述电路的基础上,应当再加入一个2.5V还是3.8V的小灯泡?(为何选择规格不同的2只灯泡?)”引导学生利用现成的实物图改装后验证W-U的关系,在器材的选择上采用规格不同的两只小灯泡,比较对照。问题2“哪只灯泡电流做功更多?依据什么现象判断?运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运用转换法这种研究方法,通过灯泡亮度间接反映电流的做功多少,并拓展延伸,回忆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其他实验中的身影。问题3“本实验的结论是?”通过实验演示的现象最终得出电功的影响因素可用公式W=UIt体现。问题4“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分析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为这节课的一条暗线,得出这一“神器”存在的意义。问题5“运用上述电路,能否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若能,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电热多少?”巧妙地将现有电路引入到“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再次运用转换的思想,根据两只灯泡的温度来判断电热的多少,比较教材上呈现的方法,学生更加理解用温度计显示液体温度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少的优点。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成功的一半。运用问题串进行教学,除了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驱动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解答问题的能力,然后设计合适的、难易适度的问题。首先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即“跳一跳,够得着”。为了使提问难易适度,在问题串设计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一条规律。其次,问题求精不求多。问题过多,会挤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即使问题设计得再好,站起来回答的总是部分学生,教学活动受到了局限,并不能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与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
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我改变教师做实验讲题目的单一方式,将本章的知识顺序重新整合,把实验器材再次搬回课堂,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小灯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如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知识。用灯泡作为明线,让他们自导自演玩转一个个电路,串起15章的三个实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以及比较灯泡的亮度;用滑动变阻器作暗线,比较其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用实验使复习课上出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本节课学生自己走上讲台来当小老师,在平等輕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展示实验、小组讨论、相互评价。实验演示中暴露出平时学习中的错误,然后再自行纠正,真实展现温故知新的过程,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电功、电功率、电热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掌握了物理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编辑 鲁翠红
本实验的重点是:
1.认识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2.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在以前的中考复习中,学生经常混淆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测量额定电功率的步骤也不能完整的表述。考虑以上问题,我在复习时再次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做老师,根据电路图,演示完成实物图剩余的连接。穿插学生的即时性点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把演示实验变成全体学生参与的实验,讲者绘声绘色,观者聚精会神。第一位学生连接电路时并未发现电压表的量程选择错误,我将计就计,让第二位学生继续演示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让其发现由于先前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不当导致读数偏差并予以纠正,既帮助大家巩固了电表的规范使用,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能,享受做小老师的乐趣。
灯泡短路和断路时的现象是电学实验中的难点,一直困扰着学生。与其反复机械性记忆结论,不如让学生亲自设计并演示破坏性实验快速判别,直观的现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又一次体验了物理知识从实验中获取的过程。
“比较灯泡的亮度”这个实验已经由原来的探究性实验转变成验证实验,所以在复习时难度也有所降低。本节课中我采用问题串的方式,继续围绕这只小灯泡,抛出前四个问题,逐层提问,由易到难,问题1“在上述电路的基础上,应当再加入一个2.5V还是3.8V的小灯泡?(为何选择规格不同的2只灯泡?)”引导学生利用现成的实物图改装后验证W-U的关系,在器材的选择上采用规格不同的两只小灯泡,比较对照。问题2“哪只灯泡电流做功更多?依据什么现象判断?运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运用转换法这种研究方法,通过灯泡亮度间接反映电流的做功多少,并拓展延伸,回忆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其他实验中的身影。问题3“本实验的结论是?”通过实验演示的现象最终得出电功的影响因素可用公式W=UIt体现。问题4“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分析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为这节课的一条暗线,得出这一“神器”存在的意义。问题5“运用上述电路,能否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若能,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电热多少?”巧妙地将现有电路引入到“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再次运用转换的思想,根据两只灯泡的温度来判断电热的多少,比较教材上呈现的方法,学生更加理解用温度计显示液体温度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少的优点。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成功的一半。运用问题串进行教学,除了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驱动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解答问题的能力,然后设计合适的、难易适度的问题。首先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即“跳一跳,够得着”。为了使提问难易适度,在问题串设计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一条规律。其次,问题求精不求多。问题过多,会挤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即使问题设计得再好,站起来回答的总是部分学生,教学活动受到了局限,并不能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与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
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我改变教师做实验讲题目的单一方式,将本章的知识顺序重新整合,把实验器材再次搬回课堂,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小灯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如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知识。用灯泡作为明线,让他们自导自演玩转一个个电路,串起15章的三个实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以及比较灯泡的亮度;用滑动变阻器作暗线,比较其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用实验使复习课上出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本节课学生自己走上讲台来当小老师,在平等輕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展示实验、小组讨论、相互评价。实验演示中暴露出平时学习中的错误,然后再自行纠正,真实展现温故知新的过程,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电功、电功率、电热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掌握了物理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