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gdxx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教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每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而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
  
  生产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信息呈现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工作强度,而且使许多原来无法在课堂条件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得以进行,教师必须学会利用网络、电视、软件等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感受实际.所以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大到国家、地区,小到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并且掌握几种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要点,针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与弊进行综合利用,优化组合,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學中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教学的探索实践,具体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一般教师会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叫几个学生出来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而采用多媒体在课堂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让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印象深刻.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如做“测量大气压强数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教师只能凭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及离心式抽水机,不少教师因为这部分不作考试内容,往往就略去不讲,即使讲,也只能在挂图上讲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看到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而多媒体却方便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为例,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形成一个低压区,下边大气压强将阀门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入桶内.这一动态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即可视学生理解程度,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就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一节课内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课时的内容,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运用的灵活性,都远远超过了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效果.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表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质量比用传统方法授课提高一倍以上,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一书中写到的.教师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则往往要困难些.在“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这一节中,作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的整个过程生动、形象、逼真并配以动听声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增加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轻松自然学习、掌握、运用力学和电学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动手动脑,越过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障碍,成功的喜悦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他们不仅没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自发之中进行的,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起到决定性作用.
  
  2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发掘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靠讲来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力分散.培养的学生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问题,即考分不高,能力不强,素质不全面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节课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以其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启发性感染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磁力线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无不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可以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学好磁力线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学、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素质.这堂物理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同时,学生动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自学能力、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全面素质都得到发展.
  
  3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优化教学效果
  
  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好像被牵着的牛一样,没有自主的思维空间,并且以很简单“提问式”的方式调动学生,很难使学生全身地投入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并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例如:在“热机”这节课中,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使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生动形象化,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对新知识学得快,从而很快掌握汽油机的工作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使学生学习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优化,从而保证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发掘学生潜能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在“大气压强”这一节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光板书和实验就约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约需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实验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思考问题,并让教师当堂检查这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把图象、动画和声音,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直观的显示在学生面前,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中,使有些乏味、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主动鲜明,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简单化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多途径、多方式方向发展;同时,能促进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开心快乐地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Ⅰ.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Do you h____ a baseball bat?  2. Let’s p____ soccer.  3. That s____ interesting.  4. I don’t w____ TV at night.  5. I have a tennis r____. But I don’t have a te
期刊
1 问题提出  科学探究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倘若不能够发现问题,也就提不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要从日常生活及平常和已形成习惯的事件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需要有创新性的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的同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物理学科,初中物理更是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知物理在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感知物理现象、收获物理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当下的物理课堂,我们却缺少了实验本来的真,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动下,被动的实验,被动的学习.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和实验活动,谈谈如何体会物理课堂的真.    1探究需要的真    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中每个环节的
Ⅰ.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I have hamburgers for b____.  2. Here are some tomatoes. Do you like t____?  3. I like French f____.  4. I have an ice c____.  5. Children should(应当) eat lots of
期刊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效益问题一直让我们关注. 物理“学习共同体”能够创设一种自由、 愉快的学习氛围, 以学定教, 以教促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物理课堂有着深远的意义.  1 “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关于“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该概念最初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根源
Ⅰ.根据句子意思,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Look at that boy. ____ is my cousin. ____ name is Jim King. (he)  2. Where is Linda? These are ____ books. Is ____ at school? (her)  3. We need two ____(w
期刊
有人说,在现代课堂中,探究是画龙,追问便是点睛,表明教师的追问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追问是指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已解决、部分解决或错误解决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或思路提出的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据知识脉络追问,可以据思考方向追问,可以在学生困惑处追问,可以据学生的思维定势多方向追问,追问可以使问题具有逻辑性、指向性、启发性.概言之,追问能够有效激活问题课堂.    1用追问理清知识脉
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许多不同版本的新教材都有不同的亮点.其最大亮点就是教材从“教”向“学”转化,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谈几点看法.    1正确处理 “教”与“学”的关系,以“不学不会”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    “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从“学”的角度即从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新一代人来研究教学,学生是教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与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改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能力,对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本文提出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效”、“有效”变成了我们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要想高效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该注重情境的建设,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开展多元化活动,将物理教学内容隐喻于问题和活动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互动活动中,或是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有序地接近并内化物理知识.本文就[JP3]如何组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实现低耗高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