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扰高三复习教学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另一方面学生在碰到考题时却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我认为,这与教师平时的复习教学模式有关。目前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普遍地存在两种教学模式:一是知识体系构建指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和严密;二是知识运用指向的问题教学模式,强调情景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高三复习教学应该以问题为线索,强调知识的运用,使教学过程贯穿问题的解决。这样,在平时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力地应对高考的挑战。结合高三复习课《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设计与教学,谈谈知识运用指向的复习教学的一些体会。
1 教学目标导向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大支柱,其中占首要位置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专题《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基础上,就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所做的一个重要知识补充,根据考试说明要求以及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目的,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描述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并能认识到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的重要性。
(2)通过主题延伸教学环节,体会并认识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3)学生能够归纳基于个人认知的主题教学知识结构。
2 问题串点成面
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含有一定思维量的系列问题,把一个个知识点通过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串点成线成面,是知识运用指向的高三复习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环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一课,我紧紧围绕上述三个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和七个问题。学生通过对所选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解决,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体会知识的价值和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知识体系构建指向教学不同,我把知识网络构建放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了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个人认知特点的知识网络。这样,复习教学便达到了预期的两个效果,知识运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和理解基础上的个体知识网络构建。
环节一:主题教学——描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1 课堂引入:感受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问题1:举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事例。
2 主题教学:
问题2:材料1: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分别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3:材料2:中国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2)你认为中国错失前三次机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问题4:材料3: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4)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
问题5:材料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江苏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5)材料4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环节二:主题延伸——体会统一性与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
问题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随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逐渐打破了地区、国家的界限,在历史进程中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形成为世界历史。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整理
请回答:
(1)列举二战后初期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
(2)多样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又一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立了哪些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样性有哪些新发展?
环节三: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问题7:请勾画出“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结构。
3 强调学生先学
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是在自己先学的体验中产生的,只有让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才可能针对不同的需求给予帮助;我们要通过课堂的组织或者常规的程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所以要尽量打断无效的活动。 至于提供有效学习的机会。一是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心理冲突的机会,针对学生想要思考的问题,设置情境,促进体验,让学生花时间去实践。二是教师注重提供建立意义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在记住结论之前理解概念,在教学中不断地建立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方法与规律的关系、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而非死记硬背。三是教师注重提供自主操练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为任何操练都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
本节课提供的时间和机会有: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尽力解决问题,并提出疑问和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课中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讨论和质疑。例如,勾画知识结构环节,全体学生动手实践,两位学生板演展示,学生自主点评等。
我认为,倡导知识运用指向的高三复习教学模式,可以解决目前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1实现讲练契合:高三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讲练分离或讲练契合度不高。目前许多复习教学还是指向知识而非运用,教学的过程就是知识整理的过程,而把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放在课后。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教学,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既有史实的列举、因果关系和宏观把握,又有对历史基本结论的解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基于问题情境,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到以考导教,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实现了讲练契合。
3.2评价促进学习:以前,评价总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要始终指向学习结果的质量,就必须让评价始终与整个教学过程平行展开,评价进入到了教学的中间环节,不断通过过程的评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教学,教学开始要评价学生的预学情况,教学中要对学生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其实,问题教学本身就是教师把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的一种体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自我评价。除了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外,教师可以引导和利用学生同伴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3.3落实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思维问题。同时,学生思维展开的过程,是问题暴露的过程,也是给教师提供诊断并形成对策的过程。
所以,复习教学要提倡并落实以学定教。我认为,落实以学定教,做到这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让评价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促进有效学习;二是提倡教育走向对话,让学生与文本、与客观世界、与同学、与教师充分地对话,对话之后才能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教学的可能,就会针对学生突出的问题和需求开展。
我认为,这与教师平时的复习教学模式有关。目前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普遍地存在两种教学模式:一是知识体系构建指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和严密;二是知识运用指向的问题教学模式,强调情景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高三复习教学应该以问题为线索,强调知识的运用,使教学过程贯穿问题的解决。这样,在平时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力地应对高考的挑战。结合高三复习课《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设计与教学,谈谈知识运用指向的复习教学的一些体会。
1 教学目标导向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大支柱,其中占首要位置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专题《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基础上,就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所做的一个重要知识补充,根据考试说明要求以及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目的,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描述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并能认识到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的重要性。
(2)通过主题延伸教学环节,体会并认识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3)学生能够归纳基于个人认知的主题教学知识结构。
2 问题串点成面
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含有一定思维量的系列问题,把一个个知识点通过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串点成线成面,是知识运用指向的高三复习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环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一课,我紧紧围绕上述三个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和七个问题。学生通过对所选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解决,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体会知识的价值和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知识体系构建指向教学不同,我把知识网络构建放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了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个人认知特点的知识网络。这样,复习教学便达到了预期的两个效果,知识运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和理解基础上的个体知识网络构建。
环节一:主题教学——描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1 课堂引入:感受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问题1:举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事例。
2 主题教学:
问题2:材料1: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分别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3:材料2:中国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2)你认为中国错失前三次机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问题4:材料3: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4)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
问题5:材料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江苏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5)材料4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环节二:主题延伸——体会统一性与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
问题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随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逐渐打破了地区、国家的界限,在历史进程中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形成为世界历史。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整理
请回答:
(1)列举二战后初期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
(2)多样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又一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立了哪些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样性有哪些新发展?
环节三: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问题7:请勾画出“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结构。
3 强调学生先学
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是在自己先学的体验中产生的,只有让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才可能针对不同的需求给予帮助;我们要通过课堂的组织或者常规的程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所以要尽量打断无效的活动。 至于提供有效学习的机会。一是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心理冲突的机会,针对学生想要思考的问题,设置情境,促进体验,让学生花时间去实践。二是教师注重提供建立意义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在记住结论之前理解概念,在教学中不断地建立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方法与规律的关系、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而非死记硬背。三是教师注重提供自主操练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为任何操练都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
本节课提供的时间和机会有: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尽力解决问题,并提出疑问和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课中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讨论和质疑。例如,勾画知识结构环节,全体学生动手实践,两位学生板演展示,学生自主点评等。
我认为,倡导知识运用指向的高三复习教学模式,可以解决目前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1实现讲练契合:高三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讲练分离或讲练契合度不高。目前许多复习教学还是指向知识而非运用,教学的过程就是知识整理的过程,而把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放在课后。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教学,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既有史实的列举、因果关系和宏观把握,又有对历史基本结论的解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基于问题情境,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到以考导教,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实现了讲练契合。
3.2评价促进学习:以前,评价总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要始终指向学习结果的质量,就必须让评价始终与整个教学过程平行展开,评价进入到了教学的中间环节,不断通过过程的评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教学,教学开始要评价学生的预学情况,教学中要对学生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其实,问题教学本身就是教师把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的一种体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自我评价。除了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外,教师可以引导和利用学生同伴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3.3落实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思维问题。同时,学生思维展开的过程,是问题暴露的过程,也是给教师提供诊断并形成对策的过程。
所以,复习教学要提倡并落实以学定教。我认为,落实以学定教,做到这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让评价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促进有效学习;二是提倡教育走向对话,让学生与文本、与客观世界、与同学、与教师充分地对话,对话之后才能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教学的可能,就会针对学生突出的问题和需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