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推进“宽基础、活模块、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坚持在行业背景下办学,在职业氛围中育人,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促进学校人与职业人的有效对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1 实施专业冠名培养,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学校主动面向市场,创新办学思路,吸收创新“双元制”培养模式,首创企业专业冠名培养,增强培养的针对性,降低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冠名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下订单,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出菜单,确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最后,由企业埋单,免费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指导,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核心专业技术培训。学生在校三年,第一年安排2-3周到企业见习,行拜师仪式,明确学习目标;第二年安排3个月到企业实习,把在校学到的理论,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认证;第三年顶岗实习,由企业编到具体岗位,在生产中提高技能,进行岗位认可。同时,引进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交融。冠名企业对教学场所的设置给以指导,将企业文化贯穿到教室布置、实训场所布局,辅以宣传栏、企业文化长廊、温馨标语等,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企业氛围,传递优秀企业的价值观,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和认同感。
专业冠名培养,促进了校企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对口就业率和在岗稳定率得到大幅提高,家长、社会、单位、学生四方满意。三年来,学校先后与开元电机、义和车桥、福田汽车、美晨科技、得利斯集团等企业开展了专业冠名培养合作。目前,冠名班级50多个,冠名学生3000余人,提前为这部分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履行了“学生入校即入厂的承诺”。校企冠名培养合作以来,北汽福田公司在校内投资500多万元成立了福田汽车服务培训中心、福田汽车商学院;惠发食品投资200多万元在校内建成了惠发体育运动场;有50余家优秀企业在校内建成了企业文化宣传长廊;各合作企业先后向学校赠送了160多万元的设备、专用工具、维修资料等,同时还给学校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规范和标准。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具有浓郁企业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开展以企业冠名的技能竞赛,承办企业职工技术比武,承办“惠发食品”、“信得科技”等企业年度职工运动会;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中植入极具专业个性的运动项目,在校内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等。校企共建专业、共享人才资源,把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校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了解将来从事的岗位。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实现了学校人与职业人的有效对接。
2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共赢发展
为深化校校、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质量,我们本着“规模发展、资源共享、互补多赢”的原则,以数控技术为纽带,联合我市2家有数控专业的学校、15家数控设备制造及使用企业共同组建集制造、应用、培训三位一体的职教集团——诸城市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在校设立研发中心,承担数控装备的开发、维修及客户培训,企业负责学生的模块化实训和教师的企业研修。集团内设立理事会,负责集团的管理与运营。
职教集团的成立,深化了校企合作,增强了校校联合的紧密度,通过牵头学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功能,校校之间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以扩大招生规模为目标,拓展了成员学校的办学空间,提高了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依托学校的专业师资,为集团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员工技能提高等提供技术、智力支持;集团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训教学,让学校分享优质资源,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去年四月,集团核心成员诸城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冠泓数控经过争取,获准承办“201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冠泓数控杯’现代制造技术技能大赛”,这是我市发展职业教育以来承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竞赛活动。为办好本次大赛,学校与冠泓数控合作投资1500多万元,制造、采购设备120多台(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校准,高质量搭建起竞技平台,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校数控专业的发展和区域数控技术的提高,彰显了职教集团在人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3 引企入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我校自2009年全面启动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积极推行产教一体化办学,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工学一体化教学,促进校企无缝对接;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训练,创设逼真学习环境,促进职业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
模块化是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呈现,工学结合是一体化教学的必要载体。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实训中心规划建设的同时,按照“宽基础、活模块、一体化”教学要求,细分模块,依托先进的实训设备,将企业生产车间引进学校,与10余家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组织学生进行模块化经营性实训,为企业组织产品生产与半成品加工。学校把车间开办为学工教室,根据模块化的设计,依据产品技术要求,根据订单任务协同组织生产,实施“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实施选材、工艺分析、制作工装、加工、检验等全程项目实训。通过专业教师精心讲解、外请师傅具体指导,在课桌与操作台之间交替轮换,使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干中学、学中干,获取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基础模块过关后,学生依次进入后续模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岗位技能水平得到螺旋式上升。这样,学校实现了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习,提高了办学效益,企业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生产利润。每年有500多名学生在获取知识、练就技能的同时,通过参与生产,每月得到600-1000元的工学补助,实现了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有力促进了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干中学、学中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于一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初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做到“教、学、做”一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
4 校企互动,共同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采用“学校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引进来”的方式,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体验企业文化。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走进校园,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从而带入企业文明。仅2012年,我们就派出31名教师到全国各企业和高校学习深造,安排40名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进修。从本市企事业单位选聘了20名专家、能工巧匠来校任教,为学校、共建企业进行高技能培训和疑难问题攻关指导。通过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目前,学校拥有高级讲师42人,讲师76人,高级技师37人,技师70人,其中山东省、潍坊市首席技师和省、市技术能手33名,师资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进一步改善。自2011年至今,教师参加省、市优秀教研成果评比共有60人获奖,4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7人被授予“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潍坊市职业教育政府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在国家和省级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有16篇论文获奖,主编或参编教材10部。
我校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推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融入企业速度快,师生专业能力得到强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以来,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省一等奖15个、全国一等奖4个;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100%,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保持100%。
1 实施专业冠名培养,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学校主动面向市场,创新办学思路,吸收创新“双元制”培养模式,首创企业专业冠名培养,增强培养的针对性,降低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冠名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下订单,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出菜单,确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最后,由企业埋单,免费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指导,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核心专业技术培训。学生在校三年,第一年安排2-3周到企业见习,行拜师仪式,明确学习目标;第二年安排3个月到企业实习,把在校学到的理论,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认证;第三年顶岗实习,由企业编到具体岗位,在生产中提高技能,进行岗位认可。同时,引进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交融。冠名企业对教学场所的设置给以指导,将企业文化贯穿到教室布置、实训场所布局,辅以宣传栏、企业文化长廊、温馨标语等,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企业氛围,传递优秀企业的价值观,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和认同感。
专业冠名培养,促进了校企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对口就业率和在岗稳定率得到大幅提高,家长、社会、单位、学生四方满意。三年来,学校先后与开元电机、义和车桥、福田汽车、美晨科技、得利斯集团等企业开展了专业冠名培养合作。目前,冠名班级50多个,冠名学生3000余人,提前为这部分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履行了“学生入校即入厂的承诺”。校企冠名培养合作以来,北汽福田公司在校内投资500多万元成立了福田汽车服务培训中心、福田汽车商学院;惠发食品投资200多万元在校内建成了惠发体育运动场;有50余家优秀企业在校内建成了企业文化宣传长廊;各合作企业先后向学校赠送了160多万元的设备、专用工具、维修资料等,同时还给学校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规范和标准。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具有浓郁企业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开展以企业冠名的技能竞赛,承办企业职工技术比武,承办“惠发食品”、“信得科技”等企业年度职工运动会;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中植入极具专业个性的运动项目,在校内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等。校企共建专业、共享人才资源,把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校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了解将来从事的岗位。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实现了学校人与职业人的有效对接。
2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共赢发展
为深化校校、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质量,我们本着“规模发展、资源共享、互补多赢”的原则,以数控技术为纽带,联合我市2家有数控专业的学校、15家数控设备制造及使用企业共同组建集制造、应用、培训三位一体的职教集团——诸城市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在校设立研发中心,承担数控装备的开发、维修及客户培训,企业负责学生的模块化实训和教师的企业研修。集团内设立理事会,负责集团的管理与运营。
职教集团的成立,深化了校企合作,增强了校校联合的紧密度,通过牵头学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功能,校校之间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以扩大招生规模为目标,拓展了成员学校的办学空间,提高了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依托学校的专业师资,为集团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员工技能提高等提供技术、智力支持;集团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训教学,让学校分享优质资源,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去年四月,集团核心成员诸城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冠泓数控经过争取,获准承办“201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冠泓数控杯’现代制造技术技能大赛”,这是我市发展职业教育以来承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竞赛活动。为办好本次大赛,学校与冠泓数控合作投资1500多万元,制造、采购设备120多台(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校准,高质量搭建起竞技平台,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校数控专业的发展和区域数控技术的提高,彰显了职教集团在人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3 引企入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我校自2009年全面启动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积极推行产教一体化办学,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工学一体化教学,促进校企无缝对接;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训练,创设逼真学习环境,促进职业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
模块化是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呈现,工学结合是一体化教学的必要载体。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实训中心规划建设的同时,按照“宽基础、活模块、一体化”教学要求,细分模块,依托先进的实训设备,将企业生产车间引进学校,与10余家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组织学生进行模块化经营性实训,为企业组织产品生产与半成品加工。学校把车间开办为学工教室,根据模块化的设计,依据产品技术要求,根据订单任务协同组织生产,实施“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实施选材、工艺分析、制作工装、加工、检验等全程项目实训。通过专业教师精心讲解、外请师傅具体指导,在课桌与操作台之间交替轮换,使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干中学、学中干,获取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基础模块过关后,学生依次进入后续模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岗位技能水平得到螺旋式上升。这样,学校实现了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习,提高了办学效益,企业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生产利润。每年有500多名学生在获取知识、练就技能的同时,通过参与生产,每月得到600-1000元的工学补助,实现了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有力促进了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干中学、学中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于一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初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做到“教、学、做”一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
4 校企互动,共同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采用“学校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引进来”的方式,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体验企业文化。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走进校园,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从而带入企业文明。仅2012年,我们就派出31名教师到全国各企业和高校学习深造,安排40名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进修。从本市企事业单位选聘了20名专家、能工巧匠来校任教,为学校、共建企业进行高技能培训和疑难问题攻关指导。通过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目前,学校拥有高级讲师42人,讲师76人,高级技师37人,技师70人,其中山东省、潍坊市首席技师和省、市技术能手33名,师资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进一步改善。自2011年至今,教师参加省、市优秀教研成果评比共有60人获奖,4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7人被授予“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潍坊市职业教育政府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在国家和省级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有16篇论文获奖,主编或参编教材10部。
我校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推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融入企业速度快,师生专业能力得到强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以来,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省一等奖15个、全国一等奖4个;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100%,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