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我国青少年足校运动培训学校与足球业余俱乐部的培养目标、培训方式和培训功能都大同小异。把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健身和健心为真正目的的足球业余俱乐部数量十分有限,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还缺少一个很大的普及层面。
关键词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问题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从横向来看,我国现在已经有足球职业球员900多人,已经很接近阿根廷的足球职业球员1200多人和德国的足球职业球员1000多人。但是,阿根廷在243名足球运动员中产生一个足球职业球员,德国在5000多人中产生一个足球职业球员,我国在33名足球球员中产生一名足球职业球员。这说明,我国的足球职业化基础比较薄弱;从纵向来看,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人才数量才刚刚超过我国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在足球改革以后,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人才数量并未呈几何基数上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受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极大影响,我国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压力很大,业余时间比较少,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足球训练;
(2)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强力制约,我国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十分不足,可供青少年学生活动的场所十分有限;
(3)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一定的经济条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足球俱乐部蓬勃发展的大气候,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还需时日。
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足球运动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逐渐由原来的封闭型培养向现在的开放型培养转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结构转型是必然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结构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以社会转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培训学校和北京BTV三高足球俱乐部两个典型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单位的长期追踪调查,对影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获取研究资料,采用逻辑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当前处于一个结构转型的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模式由原来的单一性逐渐向现在的多元性发展,由原来的封闭型逐渐向现在的开放型发展,不同的培养形式之间地位和比重正在调整和转换,多种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将在一定时间内并存发展。
(2)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故意虚报参赛年龄、以大年龄打小年龄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单位的收费标准普遍偏高和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差距较大;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隶属关系相当复杂,这对于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为了寻求更高的培养发展而更换培养单位有很大的制約作用。
(3)目前,我国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的场地和专用设施都十分短缺;在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数量近几年来还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足球教练员的数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足球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人才培养单位缺乏自我经营能力。
(4)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投入较少;我国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关注度还十分不够;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竞赛体系还不很完善和稳定。
(5)当前,影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出路的主要原因是足球运动员在参加足球培训的同时不能得到正规学校的文化教育;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训教练员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根据体育运动规律,如果一项运动要经久不衰,没有一个人才辈出的培养体制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国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才很少,足球培养体制转轨后如果不在培养后备力量上有相应举措,必然将导致足球业余训练机制的萎缩。根据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些青少年足球运动俱乐部未能真正做到按章程规定建立自己的足球运动后备人才,而是采用常规的租借等方式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认识到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是足球运动客观规律的要求,各足球会员协会抓青少年培养在输送上迷失了方向,对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教练员缺少相应的策略,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因此,我国目前一些地区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状态。要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
(1)资金严重不足。从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来说,绝大多数企业,包括已承办足球职业队的企业,就自身的经济实力来说,还远远不如像国外很多大财团那样,同时拥有一、二线甚至三线队伍,很多企业参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建设,一直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球队所产生的广告效果来决定球队的生存和发展。具体来说,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好,就有实力,就有可能发展二、三线队伍,相反可能一线球队都保留不住。
(2)训练周期太长。职业化足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肯定是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对于企业自身的任何投入都必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要长期养活一两个球队,还远不如引进一两名优秀足球球员。
(3)企业体委为难。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足球球队属于各地体委主管,一线足球球队属于体委,体委组建二、三线球队是责无旁贷的。体制改革后,一线球队就归企业,体委也就失去了承办二、三线足球球队的积极性。各级足球协会在体制改革中逐渐转变为实体,逐渐由具体的职能单位转变为仅具有指导和监督作用的一个机构。如果把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力量的任务交给足球协会也很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总之,要在我国青少年中普及足球运动,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为普及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共同努力吧。
关键词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问题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从横向来看,我国现在已经有足球职业球员900多人,已经很接近阿根廷的足球职业球员1200多人和德国的足球职业球员1000多人。但是,阿根廷在243名足球运动员中产生一个足球职业球员,德国在5000多人中产生一个足球职业球员,我国在33名足球球员中产生一名足球职业球员。这说明,我国的足球职业化基础比较薄弱;从纵向来看,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人才数量才刚刚超过我国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在足球改革以后,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人才数量并未呈几何基数上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受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极大影响,我国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压力很大,业余时间比较少,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足球训练;
(2)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强力制约,我国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十分不足,可供青少年学生活动的场所十分有限;
(3)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一定的经济条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足球俱乐部蓬勃发展的大气候,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还需时日。
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足球运动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逐渐由原来的封闭型培养向现在的开放型培养转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结构转型是必然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结构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以社会转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培训学校和北京BTV三高足球俱乐部两个典型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单位的长期追踪调查,对影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获取研究资料,采用逻辑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当前处于一个结构转型的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模式由原来的单一性逐渐向现在的多元性发展,由原来的封闭型逐渐向现在的开放型发展,不同的培养形式之间地位和比重正在调整和转换,多种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将在一定时间内并存发展。
(2)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故意虚报参赛年龄、以大年龄打小年龄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单位的收费标准普遍偏高和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差距较大;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隶属关系相当复杂,这对于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为了寻求更高的培养发展而更换培养单位有很大的制約作用。
(3)目前,我国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的场地和专用设施都十分短缺;在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数量近几年来还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足球教练员的数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足球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人才培养单位缺乏自我经营能力。
(4)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投入较少;我国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关注度还十分不够;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竞赛体系还不很完善和稳定。
(5)当前,影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出路的主要原因是足球运动员在参加足球培训的同时不能得到正规学校的文化教育;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训教练员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根据体育运动规律,如果一项运动要经久不衰,没有一个人才辈出的培养体制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国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才很少,足球培养体制转轨后如果不在培养后备力量上有相应举措,必然将导致足球业余训练机制的萎缩。根据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些青少年足球运动俱乐部未能真正做到按章程规定建立自己的足球运动后备人才,而是采用常规的租借等方式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认识到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是足球运动客观规律的要求,各足球会员协会抓青少年培养在输送上迷失了方向,对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教练员缺少相应的策略,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因此,我国目前一些地区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状态。要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
(1)资金严重不足。从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来说,绝大多数企业,包括已承办足球职业队的企业,就自身的经济实力来说,还远远不如像国外很多大财团那样,同时拥有一、二线甚至三线队伍,很多企业参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建设,一直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球队所产生的广告效果来决定球队的生存和发展。具体来说,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好,就有实力,就有可能发展二、三线队伍,相反可能一线球队都保留不住。
(2)训练周期太长。职业化足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肯定是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对于企业自身的任何投入都必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要长期养活一两个球队,还远不如引进一两名优秀足球球员。
(3)企业体委为难。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足球球队属于各地体委主管,一线足球球队属于体委,体委组建二、三线球队是责无旁贷的。体制改革后,一线球队就归企业,体委也就失去了承办二、三线足球球队的积极性。各级足球协会在体制改革中逐渐转变为实体,逐渐由具体的职能单位转变为仅具有指导和监督作用的一个机构。如果把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力量的任务交给足球协会也很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总之,要在我国青少年中普及足球运动,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为普及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