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根植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体验生活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 ;习作;源泉
分类号:G623.2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以生活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和学习的知识库相互交融,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话,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生命的气息。”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1.立足儿童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的生活中,以生活为本,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快乐习作。
虽然我们城郊学校没有城市那样的娱乐设施,但我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乐趣。如孩子们喜欢把随处可见的小石子以及自己制作的小玩具当成宝贝玩,还喜欢玩自己创作的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玩跳皮筋、溜溜球等,这些都成了他们课后娱乐的主要项目,这样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感来。”我们必须立足儿童生活,紧紧抓住生活之源泉,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开展活动,在玩中体验,在乐中探索、求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班上有一些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时,我就及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与他们共同分享玩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班的《课间十分钟》《贴鼻子游戏》《皮筋之舞》《溜溜球的快乐》等作品相继诞生,这样学生经过先实践,后体验,再记录,成作品,立足生活实际,既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留心观察生活,体验习作乐趣
“生活处处皆文章”。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因为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有内容表达。
比如,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学校附近的一段路,许多学生会围着路边摊买东西,我问学生:“你每天走在这条路上,是否留心观察了?是否去想想我能写些什么呢?”我要求学生入睡前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在脑中过滤一遍,把感受最深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当作日记写下来。还有对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流水潺潺等都可以去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对社会上的一些好现象或坏风气等都可以去认真思考、抒发感想。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泉,再也不愁作文“无米下锅”了。《紫藤花开》《校园访友》《坑人的买卖》《路边摊交响曲》等真情实感的习作就跃然纸上。
3.积累生活素材,引发习作情趣
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写作时就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积累写作材料,让他们能感受到写作的情趣。在习作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厚积他们的写作内容。结合学校开展的 “体育节”和“艺术节”中各种活动来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有意识地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既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已的才艺、特长,又能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从习作教学的需要出发,我还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去体验生活、丰富积累。要求学生帮助家人干家务活,如洗碗、洗衣、叠被子、整理房间、烧饭做菜;跟随爸妈到野外劳动,到厂里当当工人;试着种菜、养鸡、养鸭、喂猪等。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样去亲身实践,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感悟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因为心中有“米”,再经过精心指导,巧妇就能做出可口好吃的“饭菜”来,同时又引发了学生习作的情趣。我班的习作《菜园里的秘密》《鸡鸭同笼》《变身记》等都获得大家的好评。
4.开拓生活源泉,培養习作志趣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亲身去体验生活来开拓生活的源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就能不断积累素材,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后,又有“米”可炊便能乐在写作中,慢慢地也就培养了他们写作的志趣。
学生的作文应结合生活的实际,在“乡土”上做文章,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有乡土气息、充满活力的农村教育资源,如山川河流、田园荒野、乡土特产、山风民俗等都是作文的“乡土”资源。教师要广开生活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写作的发散思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地方特色的景点景区:如我们家乡有小武夷归宗岩、根艺之乡徐墩、美丽乡村湖头、传统村落等,我就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观访问,去了解民俗民风。通过开拓生活资源,去欣赏家乡的美好风光、探索古建筑的奥秘、研究乡土特色文化,拓宽写作思路。这样,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我的积极带领启发下,班上《美丽的归宗岩》《我爱家乡的生态园》《神奇的雕刻师》等习作参赛均获一、二等奖。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即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坚信只要能向生活回归,我们的习作教学也就充满生命之趣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文章例话》,江苏教育出版社
3]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 ;习作;源泉
分类号:G623.2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以生活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和学习的知识库相互交融,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话,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生命的气息。”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1.立足儿童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的生活中,以生活为本,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快乐习作。
虽然我们城郊学校没有城市那样的娱乐设施,但我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乐趣。如孩子们喜欢把随处可见的小石子以及自己制作的小玩具当成宝贝玩,还喜欢玩自己创作的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玩跳皮筋、溜溜球等,这些都成了他们课后娱乐的主要项目,这样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感来。”我们必须立足儿童生活,紧紧抓住生活之源泉,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开展活动,在玩中体验,在乐中探索、求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班上有一些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时,我就及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与他们共同分享玩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班的《课间十分钟》《贴鼻子游戏》《皮筋之舞》《溜溜球的快乐》等作品相继诞生,这样学生经过先实践,后体验,再记录,成作品,立足生活实际,既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留心观察生活,体验习作乐趣
“生活处处皆文章”。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因为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有内容表达。
比如,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学校附近的一段路,许多学生会围着路边摊买东西,我问学生:“你每天走在这条路上,是否留心观察了?是否去想想我能写些什么呢?”我要求学生入睡前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在脑中过滤一遍,把感受最深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当作日记写下来。还有对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流水潺潺等都可以去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对社会上的一些好现象或坏风气等都可以去认真思考、抒发感想。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泉,再也不愁作文“无米下锅”了。《紫藤花开》《校园访友》《坑人的买卖》《路边摊交响曲》等真情实感的习作就跃然纸上。
3.积累生活素材,引发习作情趣
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写作时就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积累写作材料,让他们能感受到写作的情趣。在习作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厚积他们的写作内容。结合学校开展的 “体育节”和“艺术节”中各种活动来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有意识地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既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已的才艺、特长,又能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从习作教学的需要出发,我还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去体验生活、丰富积累。要求学生帮助家人干家务活,如洗碗、洗衣、叠被子、整理房间、烧饭做菜;跟随爸妈到野外劳动,到厂里当当工人;试着种菜、养鸡、养鸭、喂猪等。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样去亲身实践,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感悟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因为心中有“米”,再经过精心指导,巧妇就能做出可口好吃的“饭菜”来,同时又引发了学生习作的情趣。我班的习作《菜园里的秘密》《鸡鸭同笼》《变身记》等都获得大家的好评。
4.开拓生活源泉,培養习作志趣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亲身去体验生活来开拓生活的源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就能不断积累素材,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后,又有“米”可炊便能乐在写作中,慢慢地也就培养了他们写作的志趣。
学生的作文应结合生活的实际,在“乡土”上做文章,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有乡土气息、充满活力的农村教育资源,如山川河流、田园荒野、乡土特产、山风民俗等都是作文的“乡土”资源。教师要广开生活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写作的发散思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地方特色的景点景区:如我们家乡有小武夷归宗岩、根艺之乡徐墩、美丽乡村湖头、传统村落等,我就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观访问,去了解民俗民风。通过开拓生活资源,去欣赏家乡的美好风光、探索古建筑的奥秘、研究乡土特色文化,拓宽写作思路。这样,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我的积极带领启发下,班上《美丽的归宗岩》《我爱家乡的生态园》《神奇的雕刻师》等习作参赛均获一、二等奖。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即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坚信只要能向生活回归,我们的习作教学也就充满生命之趣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文章例话》,江苏教育出版社
3]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