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一个素称诗的国度,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是民族的精神与心灵史,也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一百多首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小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符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现在试着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希望寻求一些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语言美 情感美 画面美 意境美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功能。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 口随诗诵,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艾青曾说:“诗是艺术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偏重于韵味和灵性, 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特征,尤其是一些诗中动词的运用,更能清楚地表现意象动态,要引导学生领会这种语言美。在《泊船瓜洲》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天的江南多美啊!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地方变绿了?
生:草木绿了,田野绿了,山岗绿了,江河两岸都变绿了,到处都是绿色的。
师: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整个江南都鲜活生动起来。在你的眼里,“绿”还象征着什么?
生:绿是希望,綠是青春,绿是春天、绿是小树……
这样的分析过程,既是语言的感悟过程,也是享受语言美妙无穷的过程,通过对古诗语言的解读,学生渐渐爱上了这种诗意化的语言,爱上了古诗词传递的美。
二、情随景动,体验古诗词的情感美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名篇《示儿》时,适当加入作者的写作背景:祖国山河已落入外寇之手,中原人民生灵涂炭,作者也积极加入到抵御外敌的战斗中,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但直到临终之际,美好愿望也未能实现。诗人却不为自己的死感到悲伤,而是为祖国山河破碎分裂的局面无限感伤。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其“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之情和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已跃然纸上。
三、心随诗悟,品味古诗词的画面美
一首好诗往往又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讲授杜甫的《绝句》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感受古诗的色彩。
师: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完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愉快,喜悦。
师:大家再来观察一下,前两句的景物和后两句有哪些不同?
生:前两句景物是动态的,后两句是静态的。
师:是啊,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勾画出了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水彩笔,画一画你心中的《绝句美景图》吧。
孩子们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自己眼里的春景图,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品悟,发现古诗词的意境美
语文审美体验的实现在更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审美的联想与想象。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再现一幅友人伤别离的画面,在舒缓、轻悠的古筝旋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依依惜别、略带忧伤的惆怅意境。然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去领会离别之时万分不舍的情感,体悟诗人的深厚情谊。学生在想象中,穿越时空来到黄鹤楼上,文字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诗人的心灵直接沟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枯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发掘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画面美”、“意境美”,使学生在美读、美思、美悟中,与文本、作者之间实现情感的交流与升华,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词 语言美 情感美 画面美 意境美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功能。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 口随诗诵,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艾青曾说:“诗是艺术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偏重于韵味和灵性, 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特征,尤其是一些诗中动词的运用,更能清楚地表现意象动态,要引导学生领会这种语言美。在《泊船瓜洲》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天的江南多美啊!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地方变绿了?
生:草木绿了,田野绿了,山岗绿了,江河两岸都变绿了,到处都是绿色的。
师: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整个江南都鲜活生动起来。在你的眼里,“绿”还象征着什么?
生:绿是希望,綠是青春,绿是春天、绿是小树……
这样的分析过程,既是语言的感悟过程,也是享受语言美妙无穷的过程,通过对古诗语言的解读,学生渐渐爱上了这种诗意化的语言,爱上了古诗词传递的美。
二、情随景动,体验古诗词的情感美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名篇《示儿》时,适当加入作者的写作背景:祖国山河已落入外寇之手,中原人民生灵涂炭,作者也积极加入到抵御外敌的战斗中,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但直到临终之际,美好愿望也未能实现。诗人却不为自己的死感到悲伤,而是为祖国山河破碎分裂的局面无限感伤。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其“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之情和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已跃然纸上。
三、心随诗悟,品味古诗词的画面美
一首好诗往往又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讲授杜甫的《绝句》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感受古诗的色彩。
师: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完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愉快,喜悦。
师:大家再来观察一下,前两句的景物和后两句有哪些不同?
生:前两句景物是动态的,后两句是静态的。
师:是啊,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勾画出了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水彩笔,画一画你心中的《绝句美景图》吧。
孩子们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自己眼里的春景图,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品悟,发现古诗词的意境美
语文审美体验的实现在更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审美的联想与想象。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再现一幅友人伤别离的画面,在舒缓、轻悠的古筝旋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依依惜别、略带忧伤的惆怅意境。然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去领会离别之时万分不舍的情感,体悟诗人的深厚情谊。学生在想象中,穿越时空来到黄鹤楼上,文字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诗人的心灵直接沟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枯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发掘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画面美”、“意境美”,使学生在美读、美思、美悟中,与文本、作者之间实现情感的交流与升华,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