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课堂上,总有学生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有意无意地提出一些让老师感到意外、甚至措手不及的问题。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课堂会因此而绚丽多彩。
教学案例
片断一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
师:随着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心中会自然涌起对圆明园的惋惜,可能还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此时此刻,你们肯定思绪万千。
生:清政府怎么会那么无能呢?
师:是啊,清政府去哪了呢?
生:圆明园是供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无奈地带着慈禧太后等仓皇逃跑了,他们的懦弱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师:真不简单,你了解得真多。
生:当时的清政府懦弱无能,难道老百姓也麻木不仁了吗?
生1:皇帝都没能力管,老百姓还能解决得了吗?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2:假如我是那个朝代的人,我呼吁,我呐喊!
师:(把握契机,因势利导)你真勇敢,好!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做个体验:如果你是国家一员,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
生:我要是皇帝,即使没有兵权,不听老佛爷的旨意,发动老百姓—致对外,人多力量大,大吼一声也把他们吓跑了。
……
片断二
正当我对上个片断进行总结,接下来准备提出问题时,一位学生一脸严肃地伸长了小手,说:老师,我有个问题,圆明园烧毁了,为什么不恢复原样呢?
(这个小精灵恰如其分地提出了,这问题正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有些欣喜)
师:你太不简单了,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孩子。是啊,我们只能看到残垣断壁无语立斜阳。你们同意恢复吗?
(学生反应不一)
生:那我们来个临时辩论会,正方观点:同意,反方观点:不同意。
师:这主意不错,请双方说出理由吧。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据理力争)
……
剖析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极为活跃,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
一、以“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变,师生平等交流
灵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局面,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调活课堂气氛,让师与生、生与生真实对话。因此,我没有采用“一问一答”式进行教学,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而是利用教学资源放开让学生说,随机“引”“收”。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打开心扉,从而与教师、文本真实地对话。在这过程中,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充分运用对话策略,促进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二、善于煽情,激发情感,走进精神生活
要调活课堂气氛,教师需要会“煽情”。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争相发言(抢答),或正反论辩等。这能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以自由的思想和文本与教师对话,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对话。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在争鸣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思想火花被点燃了,一句句出自肺腑的语言在课堂中流泻,一个个充满个性的思想火花在课堂中迸射。
三、珍视学生闪光点,捕捉契机
在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与学生对话时,在不经意间,学生往往会跳出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令我们措手不及。虽然灵动的课堂也许较预设的课堂乱些,但也可能因此而精彩。如果能将“预设”与“生成”巧妙结合,也许就在精密中蕴涵细腻,在端庄中焕发灵性。上述案例中,面对“老师,我有个问题,圆明园烧毁了,为什么不恢复原样呢”这样的问题,我及时地捕捉,生成了精彩。对生成的问题,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进行了“冷处理”,让学生在自由畅谈中进行思考、感悟,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就如陆游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课堂生成亦如此,学生的灵感稍纵即逝,如果教师巧妙地捕捉住这种灵感,并让它变成一种有效的生成资源,课堂就会更加丰富、灵动,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力的乐园。
课堂上,总有学生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有意无意地提出一些让老师感到意外、甚至措手不及的问题。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课堂会因此而绚丽多彩。
教学案例
片断一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
师:随着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心中会自然涌起对圆明园的惋惜,可能还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此时此刻,你们肯定思绪万千。
生:清政府怎么会那么无能呢?
师:是啊,清政府去哪了呢?
生:圆明园是供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无奈地带着慈禧太后等仓皇逃跑了,他们的懦弱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师:真不简单,你了解得真多。
生:当时的清政府懦弱无能,难道老百姓也麻木不仁了吗?
生1:皇帝都没能力管,老百姓还能解决得了吗?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2:假如我是那个朝代的人,我呼吁,我呐喊!
师:(把握契机,因势利导)你真勇敢,好!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做个体验:如果你是国家一员,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
生:我要是皇帝,即使没有兵权,不听老佛爷的旨意,发动老百姓—致对外,人多力量大,大吼一声也把他们吓跑了。
……
片断二
正当我对上个片断进行总结,接下来准备提出问题时,一位学生一脸严肃地伸长了小手,说:老师,我有个问题,圆明园烧毁了,为什么不恢复原样呢?
(这个小精灵恰如其分地提出了,这问题正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有些欣喜)
师:你太不简单了,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孩子。是啊,我们只能看到残垣断壁无语立斜阳。你们同意恢复吗?
(学生反应不一)
生:那我们来个临时辩论会,正方观点:同意,反方观点:不同意。
师:这主意不错,请双方说出理由吧。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据理力争)
……
剖析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极为活跃,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
一、以“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变,师生平等交流
灵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局面,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调活课堂气氛,让师与生、生与生真实对话。因此,我没有采用“一问一答”式进行教学,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而是利用教学资源放开让学生说,随机“引”“收”。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打开心扉,从而与教师、文本真实地对话。在这过程中,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充分运用对话策略,促进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二、善于煽情,激发情感,走进精神生活
要调活课堂气氛,教师需要会“煽情”。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争相发言(抢答),或正反论辩等。这能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以自由的思想和文本与教师对话,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对话。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在争鸣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思想火花被点燃了,一句句出自肺腑的语言在课堂中流泻,一个个充满个性的思想火花在课堂中迸射。
三、珍视学生闪光点,捕捉契机
在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与学生对话时,在不经意间,学生往往会跳出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令我们措手不及。虽然灵动的课堂也许较预设的课堂乱些,但也可能因此而精彩。如果能将“预设”与“生成”巧妙结合,也许就在精密中蕴涵细腻,在端庄中焕发灵性。上述案例中,面对“老师,我有个问题,圆明园烧毁了,为什么不恢复原样呢”这样的问题,我及时地捕捉,生成了精彩。对生成的问题,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进行了“冷处理”,让学生在自由畅谈中进行思考、感悟,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就如陆游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课堂生成亦如此,学生的灵感稍纵即逝,如果教师巧妙地捕捉住这种灵感,并让它变成一种有效的生成资源,课堂就会更加丰富、灵动,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力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