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制度模仿探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度模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是欠发达地区制度供给的主要方式,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发达地区也存在制度模仿,它们模仿更发达地区的典范制度。由此可见,制度模仿是普遍存在的,但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制度模仿不尽相同。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制度模仿;制度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15
  较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人口更多、资源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落后,而且这些现象又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大量的社会问题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发展。出现以上差异的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很大部分源于欠发达地区的制度供给不足。制度模仿就是一种适合欠发达地区的制度供给方式。因此,比较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制度模仿的异同,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充分运用制度模仿的优势,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生产率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但通过文献梳理,目前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制度模仿分析尚显不足。
  1 制度模仿的内涵
  制度模仿是介于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之间的一种制度供给方式。很容易理解,制度移植是将制度从一个地区原封不动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而制度创新则强调制度的原创性突破。然而,制度模仿并不一定是全盘照搬照抄,而是指模仿者通过借鉴、模仿率先创新地区的高效制度,在充分汲取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使得原有旧制度得到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因此,制度模仿其实是对制度的选择性的学习过程。在理解制度模仿的定义时,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制度创新,理由是,新制度的引进必然伴随着旧制度的改变和对现存制度的修正,本质上属于一种创新活动。由此可见,制度模仿综合了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的优点,具有成功率高、风险小、成本低等优点。
  2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制度模仿的共同点
  无论是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制度模仿过程中都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共同因素的存在,使得制度模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制度模仿的共同点包括:一是制度的路径依赖性。诺斯将路径依赖的特性引入到制度变迁中,指出一项制度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会沿着这一既定的路径得以强化。[1]显然,制度最终会良性发展还是锁定到某种无效状态则不得而知。根据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一些低效制度可能会长期存在,且唯有通过学习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制度和经验,才能打破对原有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二是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模仿的阻碍。既得利益集团是随着某种体制形成而产生的压力集团。[1]他们力求巩固现存制度,阻碍进一步的改革,在长期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即使新的制度较之现存制度更有效率,又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接受了进一步变革,他们也会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2]使变革更有利于自身既得利益的巩固和扩大,而不顾及社会整体利益。从而,既得利益集团是制度模仿过程中的强大阻力。三是制度模仿短视化特征明显。受到当前地方官员的任期制影响,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大多都只关心任期内的短期利益而不顾及长远利益,因此制度模仿难以摆脱短视化怪圈。[3][4]四是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郭熙保、胡汉昌(2004)[5]认为制度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王爽(2010)[6]也指出,无论是在单个区域内还是区域之间,制度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大属性会导致制度供给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引起制度供给不足,也是低效的制度迟迟不能被高效的制度替代的原因。但制度的溢出效应使得制度模仿可以大大节省制度供给的成本而比制度创新更加合算。五是制度模仿的选择空间有限。由于地方政府受到中央政府管辖,因此地方政府的所有制度安排必须在中央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才行,使得地方政府制度模仿的选择空间十分有限。六是二者在制度模仿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制度创新。根据上文的定义,欠发达地区的制度模仿实际上也属于制度创新;发达地区也存在制度模仿,它们模仿更发达地区的典范制度,但是发达地区主要以制度创新为主。这就是说,制度模仿与制度创新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划分,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制度模仿或制度创新。
  根据诺斯的观点,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打破对以往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必须借助外在力量推动。因此对以上这些阻碍制度模仿的种种固有因素,只能通过在长期中不断学习,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以上因素对制度模仿的阻碍。
  3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制度模仿的不同点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等原因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制度模仿过程中体现出以下不同。
  3.1 宏观层面
  宏观上讲,对制度模仿的思想观念开放程度不同。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位置更加偏僻、交通不便,因而其思想观念更加保守,对制度模仿的认识水平受限而更加难以接受。根据认知学习理论,[7]认知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学习能力和方式的不同,这会直接导致各个体之间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量的差异,从而对制度的认识是不全面的。郭熙保、胡汉昌(2004)[1]的研究揭示,知识储备的差异与人们创造制度的能力和空间(或称为制度集合)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知识储备的差异进一步加大了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思想观念开放程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开放者更加开放而保守者更加保守的局面。
  3.2 微观层面
  微观上讲,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选择制度模仿的倾向也不同。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呈现出人口基数更大、人均GDP水平更低、经济更落后等特点,从而促使欠发达地区更多选择制度模仿而非制度创新。理由如下。
  (1)从经济角度考虑
  一是制度创新需投入大量资本,而资本恰好是欠发达地区最缺乏的要素之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的状况,不能满足制度创新高投入的要求,但制度模仿能够很好地弥补欠发达地区资本不足的缺陷。二是由于制度创新的投入大、周期长,因此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制度模仿有可供选择和学习的优秀制度集合,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理性地选择那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制度模仿由于避开了不断试错的过程,节约了制度探索时间,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欠发达地区的制度水平较差,需要的也许是一些较低层次的制度,而这部分制度在发达地区早已存在甚至已经被淘汰,较容易获得,这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可以降低制度的利用成本。   (2)从必要性角度考虑
  制度模仿不会影响发达地区的制度创新,同时也是自身制度变迁的强大动力。欠发达地区可以直接模仿发达地区通过失败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没有必要浪费资源再去制度创新。比如,我国模仿西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模仿是与国情相结合的,并非“全盘西化”。因此,欠发达地区不仅要学习、效仿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将模仿引进的制度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选择最合适欠发达地区的制度。
  (3)从制度的后发优势角度考虑
  制度后发优势理论[1]指出,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利用与其落后状态相伴的特殊益处,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改进和优化制度,通过取长补短而实现后发制人。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制度的后发优势更加突出,欠发达地区更应积极地与发达地区交流,扩大可供选择的制度集合,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4)从人才资源角度考虑
  普遍现象是,人才大多流向制度好的地方,且相应的技术、资金等也都会流向制度好的地方。那么,欠发达地区就成了人才流失重灾区,从而难以发挥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然而,无论是制度模仿还是制度创新,都离不开大量优秀的人才作为后盾,尤其是制度创新,这一因素也使得欠发达地区更多地选择制度模仿而不是制度创新。
  4 结 论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制度模仿共同点的分析,得知这些固有因素会影响制度模仿的顺利进行。但仅仅依靠自身无法解决对原有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而要依靠外在力量的介入,外在力量主要是指制度移植、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而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制度模仿不同点的分析,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的。宏观层面,由于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创造制度的能力和空间都相对较差。微观层面,根据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次从经济、必要性、制度后发优势及人才资源角度说明了欠发达地区更倾向选择制度模仿的原因。
  尽管认知水平的有限性导致欠发达地区人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量较差,并反过来影响对制度的认知水平。然而,正因为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模仿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制度。欠发达地区的制度供给主要依靠制度模仿,但制度模仿并不排斥必要的制度创新,欠发达地区的制度模仿实质上就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发达地区也存在制度模仿,它们模仿更发达地区的典范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模仿要注重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与非正式制度(如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相契合,并随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提升,还要逐步向制度创新跨越。这样才能充分运用欠发达地区制度模仿的优势,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生产率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郭熙保,胡汉昌.论制度模仿[J].江汉论坛,2004(3).
  [2]罗能生,谢里,洪联英.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5).
  [3]李怀,时晓虹.制度变迁三元主体合作博弈问题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报,2015(3).
  [4]夏永祥,王常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J].当代经济科学,2006(3).
  [5]郭熙保,胡汉昌.技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评杨小凯、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与劣势之争[J].学术月刊,2004(4).
  [6]王爽,张永庆.制度变迁路径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10(1).
  [7]于光远.认知学习理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陈念(1987—),女,苗族,重庆彭水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
其他文献
[摘要]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并伴随焦虑、自责、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文章主要以河北经贸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大学生拖延程度及原因的调查分析,得出1552位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为轻度拖延,拖延主要原因是时间管理能力不足等结论。针对大学生产生拖延行为的几大原因,提出有效干预措施和对策,以缓解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国家级贫困县)是艾滋病高发地区,该地区艾滋孤儿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严重的问题。当地的经济落后是导致艾滋孤儿问题的根本原因,即使是在世的父母与家庭也没有抚养艾滋孤儿的能力。文章提出,可在当地建立培训班,通过农业、手工业帮助当地致富,从根本上解决艾滋孤儿问题。  [关键词]艾滋孤儿;帮扶模式;手工业技艺  [DOI]10.13939/j.cnki.zgs
期刊
[摘 要]图式理论对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基于图式理论,论述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价值功能;评价方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240  1 图式理论的概念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的模块或单元,是所有信息加工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大脑中储
期刊
[摘要]应时代发展需要,根据国内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构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商学院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用相关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
期刊
[摘 要]基于SBM模型分析2002—2012年我国中部地区82个地级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研究,揭示我国中部地区82个地级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规模的扩张,土地粗放利用、土地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技术性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缺乏等问题仍然突出,需要不断改善。  [关键词]工业用地;效率;SBM模型  [D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当前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剖析现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多角度提出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236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办学定位
期刊
[摘 要]以2011—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独立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为基础,研究我国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的运行状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事务所行业排名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排名;审计质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138  1 前 言  独立审计作为市场的一种重要监督机制在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并对提升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孵化器;生物制药产业;产业技术创新;云南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53  目前,生物制药产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术
期刊
[摘要]社会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变革在社会层面的体现,社区更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阵地。为有效缓解湖南西部地区城市社区行政化问题,文章在实地调研与深入分析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政府构建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体系的四大措施: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意愿,视社会组织为其社会服务职能社区化的合作伙伴;真正落实“居站分设”,明确界定社区内各组织职能边界;全力投入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治理力量的成长;
期刊
[摘 要]当前农村政治建设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村民自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宗族制度依然影响着村民的自治活动。研究作为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宗族制度在民族地区村民自治运行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推进村民自治的践行,提高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宗族制度;村民自治;影响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