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员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在相应岗位从事工作的能力。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中学时减少给教学实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教学内容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员执教能力三个方面对少学时情况下的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改革发展,现实的转变要求革新指导思想更新培养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立足于现实需要来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对于机械装备类的专业基础课车,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也应按照此原则进行。以前以学历为主的教学中,机械类基础课程主要设置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配置的学时也相对充足,约为70学时。在院校教学转型与改革中,随着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调整,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被削减为50学时左右,有些专业将两门课程合并教学,总学时才60学时左右,课时数大幅减少,而对学员操作使用机械设备、维护和抢修机械设备等的要求并未降低,课时数的大幅减少要求课程的整合及对课程的内容、课程框架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学改革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减少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学时数的锐减,使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使学员所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相关度不够、学习内容不透;学时少导致缺乏应用型教学CAD;学时减少,但教材、教学结构陈旧呆板,未及时革新,缺乏实践环节,无法凸显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凸显目标、讲究实用、体现拓展、强化实践、学科联系、力求创新。完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完成好由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条件下学时变少局面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学时压缩后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更新,传统的示教方法、手段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兼容,实践环节如何处理。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知识点多而不精,且多数教材内容编排非常相似,体现不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特色,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以职业需要为中心,本着“使用”“实用”的原则,不可以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学术性,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来制定教学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实践性强,技能突出,贴近岗位实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而职业教育实训课时学生提高职业素质、获取职业经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越来越注重强化实践,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进行对学生的操作实训,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木的。然而,从目前机械类基础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实训教学还属于薄弱环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实用和系统的实训内容体系,虽然教学内容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但由于相应的实验室建设不能及时跟进,实际操作设备短缺,导致设置的实训环节简单,达不到实训的真正母的和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在重专业发展的同时,开展对专业基础课实训内容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加大实验室和设备的投入建设,建立科学、实用和系统的实训内容体系,是职业教育急需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旨,在教材实施中着重体现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问题研讨、仿真实验和现地教学等环节,形成一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及时更新、讲究失效”的全新授课方法。同时要利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采用预设问题、课堂讨论等多角度的双边交流的方式,改变学员被动学习的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如采用启发式教学、现地教学、双线并行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讲练结合法等。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但由于受到实际实践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时实地教学,因此,可以借助现代化计算机软件,为典型教学案例创建教学模型,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和形象化,使学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以轻松的学习方式领略更大的知识范围,大大提高教学兴趣和教学效率。
三、对教员的要求
如何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在教育方法、教育组织方式、教育管理上创新,是当前教员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时期,教师不仅要做专家,更要做多面手,能通晓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在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一体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除了将机械基础与机械制图两学科紧密融合之外,还应与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学科游记结合。例如一个车床主轴箱就涵盖多门学科:轮系—主轴—电动机,涉及轴的加工工艺、轴上零件拆装、轴承选择,涉及轮系传动比、末轮转速计算等等。这中间涉及齿轮、轴的材料、热处理方式,涉及齿轮、轴等的结构图,涉及电工学知识求电机功率,通过学科知识综合,可将原本孤立的知识重新整合,形成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师资力量上,要建立一支有理论、有实践、有能力的教员队伍。要对现有教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员加强培养,可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学员评教评课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加强任职教育施训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提高教员队伍构成,锻炼教员做操作课程的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考评和交流机制。
总之,在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而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优化整合现有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对教学各方面合理适度的改革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卫燕萍,蒋伟.机械基础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2007(2).
[2]李益佳,彭建华,刘劲松等.士官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转型中的军校图学与机械课程教改研究,2011(6):206-208.
[3]夏国英.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制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15-18.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改革发展,现实的转变要求革新指导思想更新培养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立足于现实需要来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对于机械装备类的专业基础课车,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也应按照此原则进行。以前以学历为主的教学中,机械类基础课程主要设置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配置的学时也相对充足,约为70学时。在院校教学转型与改革中,随着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调整,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被削减为50学时左右,有些专业将两门课程合并教学,总学时才60学时左右,课时数大幅减少,而对学员操作使用机械设备、维护和抢修机械设备等的要求并未降低,课时数的大幅减少要求课程的整合及对课程的内容、课程框架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学改革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减少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学时数的锐减,使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使学员所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相关度不够、学习内容不透;学时少导致缺乏应用型教学CAD;学时减少,但教材、教学结构陈旧呆板,未及时革新,缺乏实践环节,无法凸显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凸显目标、讲究实用、体现拓展、强化实践、学科联系、力求创新。完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完成好由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条件下学时变少局面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学时压缩后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更新,传统的示教方法、手段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兼容,实践环节如何处理。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知识点多而不精,且多数教材内容编排非常相似,体现不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特色,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以职业需要为中心,本着“使用”“实用”的原则,不可以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学术性,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来制定教学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实践性强,技能突出,贴近岗位实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而职业教育实训课时学生提高职业素质、获取职业经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越来越注重强化实践,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进行对学生的操作实训,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木的。然而,从目前机械类基础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实训教学还属于薄弱环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实用和系统的实训内容体系,虽然教学内容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但由于相应的实验室建设不能及时跟进,实际操作设备短缺,导致设置的实训环节简单,达不到实训的真正母的和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在重专业发展的同时,开展对专业基础课实训内容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加大实验室和设备的投入建设,建立科学、实用和系统的实训内容体系,是职业教育急需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旨,在教材实施中着重体现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问题研讨、仿真实验和现地教学等环节,形成一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及时更新、讲究失效”的全新授课方法。同时要利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采用预设问题、课堂讨论等多角度的双边交流的方式,改变学员被动学习的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如采用启发式教学、现地教学、双线并行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讲练结合法等。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但由于受到实际实践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时实地教学,因此,可以借助现代化计算机软件,为典型教学案例创建教学模型,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和形象化,使学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以轻松的学习方式领略更大的知识范围,大大提高教学兴趣和教学效率。
三、对教员的要求
如何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在教育方法、教育组织方式、教育管理上创新,是当前教员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时期,教师不仅要做专家,更要做多面手,能通晓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在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一体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除了将机械基础与机械制图两学科紧密融合之外,还应与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学科游记结合。例如一个车床主轴箱就涵盖多门学科:轮系—主轴—电动机,涉及轴的加工工艺、轴上零件拆装、轴承选择,涉及轮系传动比、末轮转速计算等等。这中间涉及齿轮、轴的材料、热处理方式,涉及齿轮、轴等的结构图,涉及电工学知识求电机功率,通过学科知识综合,可将原本孤立的知识重新整合,形成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师资力量上,要建立一支有理论、有实践、有能力的教员队伍。要对现有教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员加强培养,可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学员评教评课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加强任职教育施训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提高教员队伍构成,锻炼教员做操作课程的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考评和交流机制。
总之,在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而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优化整合现有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对教学各方面合理适度的改革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卫燕萍,蒋伟.机械基础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2007(2).
[2]李益佳,彭建华,刘劲松等.士官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转型中的军校图学与机械课程教改研究,2011(6):206-208.
[3]夏国英.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制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