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锻炼 增进 增强 强化 择要 巩固
现代科学正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化学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方法。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人的记忆力强调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锻炼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因子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的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就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过程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師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情绪,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会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后方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的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情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是22.4升)。而不是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深刻。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以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系统的、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应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的多种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了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去记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多种酸的酸酐。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有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的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实践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在上课时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更集中精力听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九、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系统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加忆得到纠正,遗忘国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就会终生不忘 ,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锻炼 增进 增强 强化 择要 巩固
现代科学正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化学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方法。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人的记忆力强调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锻炼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因子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的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就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过程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師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情绪,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会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后方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的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情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是22.4升)。而不是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深刻。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以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系统的、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应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的多种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了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去记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多种酸的酸酐。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有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的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实践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在上课时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更集中精力听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九、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系统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加忆得到纠正,遗忘国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就会终生不忘 ,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