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思政”是近些年来全国各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实施方法,在此前提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必须要做到各类专业课程和政治理论课堂同向而行,协同发展,培养学生以诚为本的高尚品格,本文通过“课堂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堂的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对如何编写专业课中的思政知识点、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快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以及建立切实有效的思政评价体系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课堂思政;实施方法;专业课堂;有效融入
1.课堂思政推行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思政的现实意义
为了实现教育理念中的“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全面育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举措—在各大高校全面有效推行“课堂思政”,优化理念,完善体系使得思政融入课堂,课程承载思政,在培养新时代的大专院校学生中能做到品德教育和能力教育相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各个方面比如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设计等方面融入思政内容,充分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合理并有效嵌入育人的元素,将诸如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大国工匠等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得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从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的引导变成一个自信心建立、求知欲提升、同理心增强全方位多角度思想政治工作浸润专业教学工作的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过程,有效且自然的融入才可以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
1.2 课堂思政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堂思政推行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有效地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有的教师忙于专业课教学、论文著作、职称评审等和自身息息相关的工作,思想落后并没有过多关注新时代教育理念,没有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认为思政内容只存在于专门开设的政治课中。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在专业课程中需要融入思政的内容,但是形式非常单一,内容也比较生硬和枯燥,学生无法从心理上去认同,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如何把课堂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堂并落到实处是课堂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難题。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积极,方式上要有效是摆在每一个专业教师面前需要越过的障碍物,因此积极探索如何进行课堂思政教育教改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2.课堂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有效途径
2.1 教材改革和思政平台建设
教材的选择对教师的上课是至关重要的,它给老师提供了教学思路,好的教材不仅要包括全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有逻辑地串联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有机整合碎片化地知识将其穿成知识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相应的课程标准来编写教案。目前,在课程思政迫切需要融入专业课程的新形势新发展下,虽然很多经典的教材涵盖专业知识点但是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备课的需要,而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碎片化的思政元素不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强行融入一定会使得教学繁杂生硬,并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和本质的提高。在学校的层面上,各个学校对于思政的具体应用点不尽相同,但是大方向不会错误,所以各个大专院校应该组织编写针对各个专业的思政素材点,包括留意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统一收集相关专业的名人案例等,收集成册分发给教师,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并潜移默化中将高尚道德、理想信念等相关思政元素逐渐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也承载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国民素养、情感共鸣,这些思政素材点的有效融入使得学校和教师在发挥专业教育功能的同时能够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并服务学生,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为解决专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和“与谁共情、在哪里用力”的困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当前各个大专院校也在在逐步建设思政案例库,例如兰州大学在在自己的图书馆开设了“大学生思政资源服务”平台,这是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多重融合的思政教育平台,平台内含热点思政、理论知识、高校动态、科技思政、学科思政等,内容和形式上涵盖了文档、音频、视频以及3D、VR新媒体资源等,平台的资源量多达40万余条,不仅权威、系统而且专业、规范,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便于查找的辅助工具,类似的平台建设可以在各大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
2.2 教师思政素养急需提高
教材中思政案例的选取和平台的推广属于外部资源优化,教师的思政素养的提高才是将思政案例有效融入的内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对于传授专业知识来讲,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的提升,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以诚为本更为重要。新时代下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走正确的道路,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到一起,个人的梦想要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去实现,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才能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的榜样。正人先正己,自觉明大德,强化自我约束才能践行思政教育的融入。此外,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思政学习,专业课老师除了专业知识过硬外还要学会如何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在课程中渗透价值,回归课堂思政的本体,创造课堂思政改革突破口。
2.3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注重学生“做事”和“成人”的双重发展,思政必须在各种教学方式中内化于专业,转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以生为本,重塑教学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角色互换模式等不仅注重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提高,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被动转为主动,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实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验证课堂思政是否能够有效融入是行动论的真实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中,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课堂思政,怎样将课堂思政有效融入,通过实践、理解来加深自身理论知识的升华,也给了教师更多的自信,信心的建立对于进一步推广课堂思政,进一步提高思政融合度,进一步渗入专业知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自信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两者叠加,教学效果就会非常明显而且有效性大跨步提高。
2.4 思政评价体系建立
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完全分开是目前各类大专院校都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课堂思政推行缓慢的重要桎梏,在校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略思政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专业课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完全交给了辅导员,在新形势下,育人已经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教学和育人密不可分,目前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是教育的重大改革,同时对于专业课教学来说也是挑战。促进课堂思政的有效融入必须建立合理的课堂思政评价体系。目前,在各类高校的实践运行中方法比较多,比如说有“同行评教”、“督导检查”、“学生评教”等,这些措施都能将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也能够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思政的运用水平。课堂思政在实践中不断被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引起了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付诸于实施,当然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了各种未被解决的难题,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课堂思政融入专业教学都是为了实现学校育人效果最大化,学校育人效果的提高也是全社会育人效果提高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大专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2020-2021年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研究课题和高校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编号:2020GJB006)
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编号:2021SJB1045)
2020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助育人理论研究专项课题(编号:ygy2015)
关键词:课堂思政;实施方法;专业课堂;有效融入
1.课堂思政推行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思政的现实意义
为了实现教育理念中的“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全面育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举措—在各大高校全面有效推行“课堂思政”,优化理念,完善体系使得思政融入课堂,课程承载思政,在培养新时代的大专院校学生中能做到品德教育和能力教育相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各个方面比如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设计等方面融入思政内容,充分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合理并有效嵌入育人的元素,将诸如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大国工匠等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得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从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的引导变成一个自信心建立、求知欲提升、同理心增强全方位多角度思想政治工作浸润专业教学工作的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过程,有效且自然的融入才可以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
1.2 课堂思政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堂思政推行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有效地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有的教师忙于专业课教学、论文著作、职称评审等和自身息息相关的工作,思想落后并没有过多关注新时代教育理念,没有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认为思政内容只存在于专门开设的政治课中。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在专业课程中需要融入思政的内容,但是形式非常单一,内容也比较生硬和枯燥,学生无法从心理上去认同,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如何把课堂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堂并落到实处是课堂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難题。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积极,方式上要有效是摆在每一个专业教师面前需要越过的障碍物,因此积极探索如何进行课堂思政教育教改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2.课堂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有效途径
2.1 教材改革和思政平台建设
教材的选择对教师的上课是至关重要的,它给老师提供了教学思路,好的教材不仅要包括全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有逻辑地串联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有机整合碎片化地知识将其穿成知识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相应的课程标准来编写教案。目前,在课程思政迫切需要融入专业课程的新形势新发展下,虽然很多经典的教材涵盖专业知识点但是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备课的需要,而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碎片化的思政元素不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强行融入一定会使得教学繁杂生硬,并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和本质的提高。在学校的层面上,各个学校对于思政的具体应用点不尽相同,但是大方向不会错误,所以各个大专院校应该组织编写针对各个专业的思政素材点,包括留意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统一收集相关专业的名人案例等,收集成册分发给教师,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并潜移默化中将高尚道德、理想信念等相关思政元素逐渐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也承载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国民素养、情感共鸣,这些思政素材点的有效融入使得学校和教师在发挥专业教育功能的同时能够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并服务学生,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为解决专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和“与谁共情、在哪里用力”的困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当前各个大专院校也在在逐步建设思政案例库,例如兰州大学在在自己的图书馆开设了“大学生思政资源服务”平台,这是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多重融合的思政教育平台,平台内含热点思政、理论知识、高校动态、科技思政、学科思政等,内容和形式上涵盖了文档、音频、视频以及3D、VR新媒体资源等,平台的资源量多达40万余条,不仅权威、系统而且专业、规范,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便于查找的辅助工具,类似的平台建设可以在各大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
2.2 教师思政素养急需提高
教材中思政案例的选取和平台的推广属于外部资源优化,教师的思政素养的提高才是将思政案例有效融入的内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对于传授专业知识来讲,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的提升,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以诚为本更为重要。新时代下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走正确的道路,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到一起,个人的梦想要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去实现,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才能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的榜样。正人先正己,自觉明大德,强化自我约束才能践行思政教育的融入。此外,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思政学习,专业课老师除了专业知识过硬外还要学会如何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在课程中渗透价值,回归课堂思政的本体,创造课堂思政改革突破口。
2.3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注重学生“做事”和“成人”的双重发展,思政必须在各种教学方式中内化于专业,转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以生为本,重塑教学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角色互换模式等不仅注重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提高,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被动转为主动,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实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验证课堂思政是否能够有效融入是行动论的真实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中,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课堂思政,怎样将课堂思政有效融入,通过实践、理解来加深自身理论知识的升华,也给了教师更多的自信,信心的建立对于进一步推广课堂思政,进一步提高思政融合度,进一步渗入专业知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自信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两者叠加,教学效果就会非常明显而且有效性大跨步提高。
2.4 思政评价体系建立
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完全分开是目前各类大专院校都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课堂思政推行缓慢的重要桎梏,在校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略思政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专业课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完全交给了辅导员,在新形势下,育人已经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教学和育人密不可分,目前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是教育的重大改革,同时对于专业课教学来说也是挑战。促进课堂思政的有效融入必须建立合理的课堂思政评价体系。目前,在各类高校的实践运行中方法比较多,比如说有“同行评教”、“督导检查”、“学生评教”等,这些措施都能将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也能够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思政的运用水平。课堂思政在实践中不断被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引起了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付诸于实施,当然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了各种未被解决的难题,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课堂思政融入专业教学都是为了实现学校育人效果最大化,学校育人效果的提高也是全社会育人效果提高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大专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2020-2021年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研究课题和高校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编号:2020GJB006)
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编号:2021SJB1045)
2020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助育人理论研究专项课题(编号:ygy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