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以往培训存在的弊端
1、培训模式单一。调查表明,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集中的(或函授的)教师培训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学理论灌输或旨在获取学历或学分的应试教学,长期沿袭了“千人—面”的培训理念,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整齐划一的课程、整齐划一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培训成为人们固有观念中的“走过场”,并不认为培训是一项素质能力的提高。
2、忽视成年学习者的特点。成年学习者有四大特点:具有先前的的知识和经验、是自主的学习者、能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从经验出发的学习者。因此,对于成年学习者,培训教师宜采用对现实问题、个案等进行讨论与分析的方法来缩小成人之间先前经验的距离。对于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理论的传授都不应是唯一的方式。他们更需要把新知识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而我们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受训主体——教师的特殊性。
3、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有些学员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缺乏自觉的学习动机和求知增能的强烈欲望,把参与培训当作屈就于压力的“应付”,所以出现培训时报到人不到,人到心不到以至“逃学”、“厌学”等现象的产生。
4、缺乏培训前的准备。组织者(包括主训者和受训者所在学校)忽视要求受训人员做好参加培训的准备。受训人员事先所知道的只是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题目,而对培训的主旨、目标、要求等则不甚了解,因而对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肤浅,学习动机和主动性差,训前的心理、资料等准备不足,造成了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
5、重理论,轻实践。以往的教师培训,不是以教师在实践情景中直面的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为轴心,而是界定于对所有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这样的教师培训,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并且有理论落后于教学实践之嫌,造成基层学校与培训部门情绪上对立。教师培训在教师心目中成为—种教条的、机械的、无用的教学,从而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科学把握教师培训的特点
1、教师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般隋况下,接受培训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都是有一定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接受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培训中的教与学过程来看,这种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其特征是:
(1)受培训人员应有十分旺盛的学习动机和足够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某些新知识,或者弥补某些能力缺陷,或者掌握某些新的教育教学技能等。
(2)培训过程中受训人员的独立思考多于简单接受,对问题的关注多于对系统理论的关注。
(3)培训活动中受训人员的参与是培训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都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要求,所以尽可能多地采取参与式培训的形式,鼓励和吸收培训人员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包括确立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和组织培训过程等方面。
2、教师培训的特殊性。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教学”有着比较多的认识和理解,因些,在他们接受培训过程中,不仅要直接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同时也在体验和感培训环境、培训气氛与培训方法,这两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受培训教师的培训收益。
就“教学”而言,它不仅有“科学”的内涵,同时也包含了“艺术”成分,这就是“教有法”与“教无定法”。面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本质,在教师培训中,就不能只提供固定的培训方式、简单的内容络果和唯一的培培训要求。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和实现师生互动,首先就必须在教师培训中将这些教学规律体现出来。这就是教师培训区于一般成人培训的特殊性,这也是为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师培训应该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抛开职业道德养成和敬业精神培养不论,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在教师培训中必须恰当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教师培训中应该注重为教师提供新的知识理论,要求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开展自我探究,而在培训实践过程中,则应创造一种使受培训教师尝试操作运用新方法的情境和形成新技能的途径。也就是说,教师培训应该以矢帜介绍为背景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三、建立新的培训模式——“多方合作、主体参与”模式
我们在总结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鉴外国的先进经验,设计了—种以中小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的“多方合作、主体参与”的培训模式,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确定需要。培训意向首先产生于学校而不是培训机构。在校长感到教师有进修和提高的必要后,进一步确认哪方面需要培训和提高,然后与培训机构联系,以做便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2、洽谈磋商。中小学以地方教育部门为中介,与培训机构构洽谈怎样依据需要制定教师职培训计划。教师在职培训的主动权、主导权在学校,中小学要明确提出培训部门更要提供什么的专业课程。培训部门充任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提高教师水平。
3、达成协议。在培训部门、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蝉等多方人员参与下提出—份详细的培训协议,交给即将接受培训的教师修改,得到教师认可才能确定下来。
4、前期培训。—般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人员向学员—般性的导引性理论课程、方法论的课程,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培训方式上也是多样的,可以组织面向全体学员的专题讲座,同时培训也注重相应的行动实践,通过培训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讨论等,进—步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让学员提出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再经过共同的讨论而完善这些方案和方法,让他们回到实践工作中尝试实践运用,从而把宏观介绍和微观讨论结合起来。
5、主体实践。在这个环节,教师将回到原来任职的学校和班级,着手将所学理论运用实践,贯彻落实改善计划。教师培训机构在此环节中与受训教师合作,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中小学教师个人或集体备课,钻研教学难点和重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结构。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培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而且培训教师也可通过牵线搭桥,使中小学互通有无,以达资源共享。
6、反思小结。协议规定的项目基本完成之后,教师在职培训告一段落。一般来说,培训结束时,教师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信心,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培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但即使是这样,包括培训者和参训者和参训学员都要对这一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找出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找到理念与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为下一次培训提出建议。
四、培训实践与体会
1、基本效果。这种六环节的培训模式由关注教师教育实践中所凸现的问题与现象,在向受训人员提供资料和讲义的基础上,着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和途径,并引导学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使受训人员能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和形成更宽的视角。通过培训,能使参训教师在理论上有了提升、在实践上有了指导和方向。
2、与其他培训模式的关系。总体来说,当前的教师培训从运作主体来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培训模式,这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主要以教师培训机构为基地的、以理论知识为导向的模式,其直接的发动着是上级行政部门。另一种是校本培训模式,这是以中小学校为主要基地、以伙伴关系为保障、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难题,然而,人们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也发现了其不足。同样,行政的强制性对教师培训的开展有时还是必要的,它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导向性强的优点,是保证教师培训正常地、实际地展开的有效手段。我们的设想是把这几种培训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适时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对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不断“吐故纳新”,那么作为师资培训者更应当起表率作用。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经验,不断钻研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问题、学员管理问题,争取使自己成为一个“科学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做到了这点,不仅利于知识的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育人艺术”会进一步激发参加培训的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增强他们从教的信心与决心。
[责任编辑:吴志勇]
1、培训模式单一。调查表明,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集中的(或函授的)教师培训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学理论灌输或旨在获取学历或学分的应试教学,长期沿袭了“千人—面”的培训理念,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整齐划一的课程、整齐划一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培训成为人们固有观念中的“走过场”,并不认为培训是一项素质能力的提高。
2、忽视成年学习者的特点。成年学习者有四大特点:具有先前的的知识和经验、是自主的学习者、能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从经验出发的学习者。因此,对于成年学习者,培训教师宜采用对现实问题、个案等进行讨论与分析的方法来缩小成人之间先前经验的距离。对于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理论的传授都不应是唯一的方式。他们更需要把新知识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而我们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受训主体——教师的特殊性。
3、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有些学员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缺乏自觉的学习动机和求知增能的强烈欲望,把参与培训当作屈就于压力的“应付”,所以出现培训时报到人不到,人到心不到以至“逃学”、“厌学”等现象的产生。
4、缺乏培训前的准备。组织者(包括主训者和受训者所在学校)忽视要求受训人员做好参加培训的准备。受训人员事先所知道的只是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题目,而对培训的主旨、目标、要求等则不甚了解,因而对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肤浅,学习动机和主动性差,训前的心理、资料等准备不足,造成了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
5、重理论,轻实践。以往的教师培训,不是以教师在实践情景中直面的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为轴心,而是界定于对所有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这样的教师培训,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并且有理论落后于教学实践之嫌,造成基层学校与培训部门情绪上对立。教师培训在教师心目中成为—种教条的、机械的、无用的教学,从而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科学把握教师培训的特点
1、教师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般隋况下,接受培训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都是有一定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接受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培训中的教与学过程来看,这种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其特征是:
(1)受培训人员应有十分旺盛的学习动机和足够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某些新知识,或者弥补某些能力缺陷,或者掌握某些新的教育教学技能等。
(2)培训过程中受训人员的独立思考多于简单接受,对问题的关注多于对系统理论的关注。
(3)培训活动中受训人员的参与是培训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都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要求,所以尽可能多地采取参与式培训的形式,鼓励和吸收培训人员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包括确立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和组织培训过程等方面。
2、教师培训的特殊性。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教学”有着比较多的认识和理解,因些,在他们接受培训过程中,不仅要直接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同时也在体验和感培训环境、培训气氛与培训方法,这两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受培训教师的培训收益。
就“教学”而言,它不仅有“科学”的内涵,同时也包含了“艺术”成分,这就是“教有法”与“教无定法”。面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本质,在教师培训中,就不能只提供固定的培训方式、简单的内容络果和唯一的培培训要求。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和实现师生互动,首先就必须在教师培训中将这些教学规律体现出来。这就是教师培训区于一般成人培训的特殊性,这也是为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师培训应该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抛开职业道德养成和敬业精神培养不论,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在教师培训中必须恰当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教师培训中应该注重为教师提供新的知识理论,要求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开展自我探究,而在培训实践过程中,则应创造一种使受培训教师尝试操作运用新方法的情境和形成新技能的途径。也就是说,教师培训应该以矢帜介绍为背景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三、建立新的培训模式——“多方合作、主体参与”模式
我们在总结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鉴外国的先进经验,设计了—种以中小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的“多方合作、主体参与”的培训模式,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确定需要。培训意向首先产生于学校而不是培训机构。在校长感到教师有进修和提高的必要后,进一步确认哪方面需要培训和提高,然后与培训机构联系,以做便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2、洽谈磋商。中小学以地方教育部门为中介,与培训机构构洽谈怎样依据需要制定教师职培训计划。教师在职培训的主动权、主导权在学校,中小学要明确提出培训部门更要提供什么的专业课程。培训部门充任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提高教师水平。
3、达成协议。在培训部门、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蝉等多方人员参与下提出—份详细的培训协议,交给即将接受培训的教师修改,得到教师认可才能确定下来。
4、前期培训。—般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人员向学员—般性的导引性理论课程、方法论的课程,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培训方式上也是多样的,可以组织面向全体学员的专题讲座,同时培训也注重相应的行动实践,通过培训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讨论等,进—步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让学员提出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再经过共同的讨论而完善这些方案和方法,让他们回到实践工作中尝试实践运用,从而把宏观介绍和微观讨论结合起来。
5、主体实践。在这个环节,教师将回到原来任职的学校和班级,着手将所学理论运用实践,贯彻落实改善计划。教师培训机构在此环节中与受训教师合作,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中小学教师个人或集体备课,钻研教学难点和重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结构。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培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而且培训教师也可通过牵线搭桥,使中小学互通有无,以达资源共享。
6、反思小结。协议规定的项目基本完成之后,教师在职培训告一段落。一般来说,培训结束时,教师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信心,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培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但即使是这样,包括培训者和参训者和参训学员都要对这一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找出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找到理念与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为下一次培训提出建议。
四、培训实践与体会
1、基本效果。这种六环节的培训模式由关注教师教育实践中所凸现的问题与现象,在向受训人员提供资料和讲义的基础上,着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和途径,并引导学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使受训人员能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和形成更宽的视角。通过培训,能使参训教师在理论上有了提升、在实践上有了指导和方向。
2、与其他培训模式的关系。总体来说,当前的教师培训从运作主体来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培训模式,这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主要以教师培训机构为基地的、以理论知识为导向的模式,其直接的发动着是上级行政部门。另一种是校本培训模式,这是以中小学校为主要基地、以伙伴关系为保障、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难题,然而,人们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也发现了其不足。同样,行政的强制性对教师培训的开展有时还是必要的,它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导向性强的优点,是保证教师培训正常地、实际地展开的有效手段。我们的设想是把这几种培训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适时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对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不断“吐故纳新”,那么作为师资培训者更应当起表率作用。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经验,不断钻研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问题、学员管理问题,争取使自己成为一个“科学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做到了这点,不仅利于知识的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育人艺术”会进一步激发参加培训的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增强他们从教的信心与决心。
[责任编辑:吴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