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邊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历史教学; 合作学习; 探索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18-001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这是古代先贤对教学的精辟论述。无独有偶,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是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促使学生自学,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答案在你的心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时常听到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真理总是会在时空的隧道中找到共鸣,而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则是这组共鸣中的一个单音。下面就本人的实践教学,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学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创设情景,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由“问”而“学”,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问题,教师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搜集资料、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课后多下功夫,将课堂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得学习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联想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学习问题。
二、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合作的平台
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是将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相互交流、讨论、协商,最终达成共识。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兴趣、性别、个性的特点,将其科学的编排在4-6人的小组内,开展“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学习活动。这一过程从个体角度来说是一种合作学习,从小组来看也是一种自主学习。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学生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一种训练。
三、注重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的天赋水平,生活经历决定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反映在学习中就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理解、领悟的程度。在学习的组织过程中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可以对部分学生不提具体的知识掌握要求,而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来做出积极评价,建立兼顾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机制,在部分学生身上可以更偏重于过程的评价。让基础较差学生也能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提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历史课课前充满期待,课上兴致盎然,课后回味无穷,课堂效率自会倍增。展示型活动往往最能吸引学生,它的效果不只在于课上给学生以表现的舞台,还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于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短剧表演:角色扮演既能重现历史场景,又能让学生获得对历史事物的直接体验。如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可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去查找有关资料或录像,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扮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首脑和中国的代表。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生已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基本上掌握了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意图,对和会召开的背景、会议的内容和实质及会议的影响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真谛,进一步体会到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迫切性。学生展示了才能,收获了自信,而相关的历史知识被他们反复咀嚼、理解后,掌握自然更加深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趣,学生也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说”的主角,而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应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型活动在这方面效果显著,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尊重、宽容等健康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从而形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经过一系列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同学们对历史课逐渐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因为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坐在一起,做题有竞争,回答问题也有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大家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小组内部,大家在彼此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也在较量。尤其是在大家的答案出现分歧的情况下,到底听谁的?这就要看谁的话最有道理、最有分量。这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合作的过程就是唤醒自信的过程、提高自己实力的过程。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关键词:历史教学; 合作学习; 探索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18-001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这是古代先贤对教学的精辟论述。无独有偶,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是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促使学生自学,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答案在你的心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时常听到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真理总是会在时空的隧道中找到共鸣,而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则是这组共鸣中的一个单音。下面就本人的实践教学,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学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创设情景,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由“问”而“学”,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问题,教师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搜集资料、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课后多下功夫,将课堂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得学习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联想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学习问题。
二、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合作的平台
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是将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相互交流、讨论、协商,最终达成共识。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兴趣、性别、个性的特点,将其科学的编排在4-6人的小组内,开展“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学习活动。这一过程从个体角度来说是一种合作学习,从小组来看也是一种自主学习。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学生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一种训练。
三、注重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的天赋水平,生活经历决定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反映在学习中就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理解、领悟的程度。在学习的组织过程中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可以对部分学生不提具体的知识掌握要求,而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来做出积极评价,建立兼顾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机制,在部分学生身上可以更偏重于过程的评价。让基础较差学生也能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提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历史课课前充满期待,课上兴致盎然,课后回味无穷,课堂效率自会倍增。展示型活动往往最能吸引学生,它的效果不只在于课上给学生以表现的舞台,还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于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短剧表演:角色扮演既能重现历史场景,又能让学生获得对历史事物的直接体验。如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可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去查找有关资料或录像,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扮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首脑和中国的代表。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生已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基本上掌握了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意图,对和会召开的背景、会议的内容和实质及会议的影响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真谛,进一步体会到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迫切性。学生展示了才能,收获了自信,而相关的历史知识被他们反复咀嚼、理解后,掌握自然更加深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趣,学生也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说”的主角,而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应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型活动在这方面效果显著,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尊重、宽容等健康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从而形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经过一系列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同学们对历史课逐渐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因为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坐在一起,做题有竞争,回答问题也有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大家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小组内部,大家在彼此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也在较量。尤其是在大家的答案出现分歧的情况下,到底听谁的?这就要看谁的话最有道理、最有分量。这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合作的过程就是唤醒自信的过程、提高自己实力的过程。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