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壮服饰工艺传承和保护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广西东盟博览会的背景下,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黑衣壮民族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使广西那坡县对走出经济发展的困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面临着传承、创新和文化再造的使命,我们要在创新中寻找突破,既要保护民族服饰的传统工艺不致流失,又要将民族服饰传统文化和国际时尚相结合,并转化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丰富资源。
  关键词:黑衣壮 服饰工艺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审美文化,而这种文化最直接的载体之一就是服饰,服饰还是民族审美时尚、审美趣味的重要象征标志。黑衣壮不仅是壮族最具特点和内涵的服饰,也是民族服饰中保留最传统、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黑衣壮服饰文化被誉为壮族文化的“活化石”,黑衣壮“以黑为美”的独特审美为黑衣壮带来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黑衣壮是充满魅力的、多姿多彩的族群。黑衣壮服饰不仅是黑衣壮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具特色的款式风格、独特而神秘的审美、精致的染织工艺以及悠久的历史成为世代相传的传统。因此,只有对黑衣壮服饰工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黑衣壮民族服饰传统工艺。
  一 黑衣壮服饰工艺
  1 黑衣壮服饰的发源地及文化背景
  黑衣壮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那坡县,是壮族的一个分支,那坡县主要位于中国西南部边陲。黑衣壮之所以古老、神秘主要是由于其祖先在宋代时候,在广西爆发了由侬智高领导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由于被封建势力打压终于失败了。后来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及家属进行打压和大肆绞杀,使许多壮族人们为了生存举家逃到深山老林,并且世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使得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习尚沿袭至今。由于黑衣状族际关系的地位和身份比较低微,常遭外族侵略,从而形成了为标记穿黑衣服饰的传统,产生了这种“以黑为美”的审美倾向、服饰文化和工艺。黑衣壮这种独特的服饰文化的形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很古老以前,黑衣壮民族的祖先侬老发在带兵抵抗外来入侵者的战争中不幸受伤,在隐退到一处密林中时,他碰见一片青绿色的野生蓝靛地,便采摘一些蓝靛放在伤口上,马上使伤口消肿止痛,他很快就恢复健康,并击退了来侵的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保卫了自己的家乡。于是,这位头人就把野生蓝靛当着逢凶化吉的神物来纪念,号召全族人一律穿上用野生蓝靛染制的黑布服装。
  近几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随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的不断深入、广西民歌节品牌的效应以及黑衣壮在东盟和民歌节上的精彩表现,人们逐渐熟悉这古老而神秘的族群——黑衣壮,一些黑衣壮的族人渐渐走出了大山,接触外面文明的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
  2 黑衣壮服饰工艺特点
  (1)黑衣壮服饰款式风格
  黑衣壮服装是平面裁剪纯手工缝制,整个前后衣片乃至袖子都是由整块面料裁成的。黑衣壮的男装款式是前面是大襟上衣,裤装以大裤头配以宽阔的裤脚,这种款式既方便在山里行走又凉快,适合当地的气候,腰间系一条红绸或红布带子,表示驱赶鬼邪、并有显示男人威武的意思。黑衣壮无论男女头上都缠着圈成数卷的黑布头巾,惟一不同的是,女装的头巾是她们自己织染的长条黑布,罩在头上可以翻折成大菱角的形状,头巾分别垂在肩上,既美观又实用,还可以当帽子遮阳用。
  黑衣壮妇女服装上身是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和右盖大襟,裤装配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腰间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可将裙角往上打个三角形在前腰间,围裙不仅可以用来做装饰,还可翻上来当包袱用。衣服的袖口、衣边、头巾和裙边的四边都用黄、红剪成小布条捆镶上去,有的则用黄、红、蓝色丝线绣成波纹线条,是黑色显得清新明亮,色彩协调突显玲珑的美和层次的美。黑衣壮的银饰也是独具特色的,纯手工打制,有双鱼纹图案,黑衣壮还有生动艳丽的织绣、细密精致的编织、图腾崇拜有花王的崇拜,吉祥花纹有日、月、星、龙等民族服饰文化。黑衣壮服饰工艺讲究对称、工整,衣服和饰品都是纯手工制作,衣服款式传统内敛,这是黑衣壮服饰文化的体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掘的。
  (2)黑衣壮服装面料工艺
  黑衣壮传统的黑布染制工艺服装界堪称一绝,其染料蓝靛既有消肿止痛的药用功效又凉快耐用,既有符合现代的环保理念又有实用美观的价值,可以与时尚结合起来进行创新设计。黑衣壮的黑布基本是自种、自织、自染而成的,目前,是当地旅游业的亮点和卖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黑衣壮几乎每家都有染井,弄文屯至今还保留着黑衣壮最古老的蓝靛染井,一到蓝靛收割季节,全村人到这口染井里轮流将收获的蓝靛枝叶沤泡,黑衣壮人总结了一整套蓝靛染色的经验,将手工织出的布先用蓝靛液浸染,再漂洗数十次,再用猪血、牛胶煮染,漂洗后晾干制成黑布,最后还要经过浆衣以及多次捶打,才能制出质地平整、黑亮、结实的成品布,这一过程反应了黑衣壮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尚。
  二 黑衣壮服饰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1 服饰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的意义
  对黑衣壮传统服饰传承和保护具有三方面的意义,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黑衣壮民族服装工艺独特、织绣艳丽、款式别致,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就会引起外流和失传。前些年有关服装专家呼吁:对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的保护、挖掘、征集、整理的工作已迫在眉睫。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由于外国收藏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兴趣,引发民族服饰方面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许多珍贵的传统民族服饰外流,仡老族的一种民族服装仅存一套,却被法国人买走,现在我们复制仡老族服装,只能凭老人的印象。在贵州和云南有大量的外国商人以高价收购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使我国部分民族服装文化濒临绝技的处境。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对黑衣壮等民族服饰加以传承和保护,否则也会面临同样的境地。
  其次,从发展民族地方经济角度看更具深远的意义。黑衣壮分布在广西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衣壮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而黑衣壮文化在这种受到地域限制的特定文化背景下,也构筑了自身深层文化结构,蕴涵着现代服装设计的创作源泉,这就是民族文化资源。而这种民族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所以,我们要从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的角度,使黑衣壮地区走出贫困落后的局面。因此,黑衣壮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文化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其民族服饰进行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对广西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质上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着服装产业,许多资料显示,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明确把服装设计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是服装产业的核心部分,伴随人类文明的进程,服装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它以其自有的形式适应人类社会需求的流变,反映着文化形态的演变。在现代社会中,服装不仅仅是作为满足人物质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更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表现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因此,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都涉及人的社会活动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2 黑衣壮服饰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的措施
  由于现今社会黑衣壮服饰很少使用以及黑衣壮民族服装服饰成本较高,使黑衣壮服饰在传承和发展上难以实现。黑衣壮民族服装服饰,大部分都是手工刺绣,面料加工工艺也十分复杂,加之黑衣壮民族经济相对困难,所以,黑衣壮民族群众很少穿自己的民族服饰。其次,黑衣壮民族服装服饰虽然配色不多,但是配件却很多,穿戴复杂、笨重、不方便,难于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些既是黑衣壮民族服饰传承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黑衣壮服饰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的措施可以分为三点。第一,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到民族服装产业结构当中,优化和提升民族服装产业结构。我国的传统服装产业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这需要从服装制造转向服装设计,从加工产品输出转向文化输出,要使民族服装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角色定位和重新分工,并且有效的投入和改善产出比率,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民族服饰产业的升级,进而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民族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的价值,形成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新的文化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融合作为提升民族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创立民族时尚品牌。广西地处偏远西南部地区,目前还没有创建自主服装品牌,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缺乏品牌创新意识。把文化创意作为自主品牌服装打造的核心理念,黑衣壮具有丰富的服饰文化的创意源泉。从国内外知名的服装品牌来看,无不具有典型的品牌风格以及精湛的手工技艺。近年来,国内的不少顶级服装品牌将服饰文化和民族文化工艺相结合,打造国际高级品牌,在国际服装舞台上享有一席之地。例如,设计师马可借鉴了民族服饰中的精华部分,再加上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了众多追随欧美潮流的本土企业中的例外以及国内存在时间最长的设计师品牌。另一个国内顶级服装品牌是夏姿·陈主要是借鉴民族古典纹样和古代H形的廓形风格和民族服饰中的精华,使我国的民族风格巧妙地融合在时装设计中。2008年,夏姿·陈用简约纯净的东方之美惊艳巴黎时装周。这两个品牌都是将中国民族元素、刺绣工艺、针织等结合西式服装的成熟剪裁技术和时尚风格,为品牌赋予了高额的附加值,他们的成功具有可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将其融入到地方文化艺术活动中,使其更好地进行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近年来,广西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如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东盟博览会、少数民族服装展演等,都为广西民族文化与国际的沟通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魅力提供了展示的舞台。黑衣壮近年来在各大文艺活动也频频出现,如在民歌节上的出现,以它自身的魅力迷倒了许多观众。在“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上,同样以一曲民歌和神秘的服饰魅力征服了国内外众多观众。因此,对黑衣壮民族服饰的喜爱,将为根植于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本土服装品牌递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名片,广西那坡县的服装艺术瑰宝将通过这一平台走向世界的舞台。
  结语
  广西那坡县这片沃土孕育着丰富而独特的黑衣壮民族文化。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广西东盟博览会的背景下,黑衣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服饰中最为传统、最具特点以及最有内涵的民族服装。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黑衣壮民族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这对广西增强民族信心,走出发展的困境起到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同时,我国民族服装的发展面临着传承、创新和文化再造的使命,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突破,保护民族服饰的传统工艺不致流失,将民族传统文化和国际时尚相结合,并转化为经济建设的丰富资源,这是新形式下我们需要面临的新的挑战。
  注: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黑衣
  壮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LS11015Y)。
  参考文献:
  [1] 何毛堂、李书田、李全伟:《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 廖明君:《大山里的黑衣壮——那坡黑衣壮文化以上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 华梅:《中国服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4] 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商业时代》,2007年第8期。
  作者简介:黄艳梅,女,1973—,广东梅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工作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贾樟柯在电影《二十四城记》中对中国工人群像的塑造采取了全新而大胆的尝试,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典型的人物体验、静默的视觉符号和隐约的音乐符号来解构和重塑一组人物群像,电影仅仅用了一百分钟就在“润物细无声”式的环境中完成了这个在中国拥有巨大数量的阶层群体人物群像的塑造,打开了那些尘封在时间里的信仰、青春与热情。  关键词:贾樟柯 电影 人物形象 塑造  中图分类号:J905
期刊
摘要 荀子“礼”学不仅继承孔、孟“礼”学之温润色彩,且拓展创新,发展出一套新的“礼”学体系——礼法结合的社会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理论无疑对当代社会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和价值。本文旨在梳理孔、孟“礼”学思想体系缺乏现实合理性的不足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荀子“礼”学的内在本质与鲜明特色,最后总结这一特色诉诸实践的具体原则,以期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管理模式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礼 法
期刊
摘要 婴戏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一种专门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婴戏题材在中国绘画中历史久远,从历代资料中可以看到宋代之前与宋代婴戏图兴盛的大致情况。本文通过赏析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就和影响,使人们在关注宋代花鸟画、山水画的同时也关注宋代婴戏画、苏汉臣婴戏画。  关键词:苏汉臣 婴戏画 艺术特征 影响  中图分类号:J222.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特征进行分析,拓宽了中国民歌歌剧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中国民歌歌剧研究的手段,为当代中国民歌歌剧的演唱研究提出些许拙见。论文在分析描述唱段的音乐形象和人物心理时,用宏观总结和微观详解,使演唱者在演唱该唱段前对其音乐形象和人物心理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在演唱特色上,笔者侧重从咬字、吐字、呼吸、共鸣、润腔及人物形象塑造入手,为演唱者提供了文字性的引导和
期刊
摘要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艺术范畴,它们有各自的特点。音乐是以音符为旋律的组合来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文学是以文字的表达来阐述作家的思绪。但是,语言和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和素材上又具有一致性,即文字可以通过朗读使人意会感情,音响发出声音使人拨动心弦,同时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影响音乐的创作灵感,而一首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作家用文字描绘心中的画面。本文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非花》为例
期刊
摘要 随着漫长歌剧艺术的改革,歌剧重唱在歌剧中地运用也变得非常广泛,并受到广大作曲家和音乐家的青睐。在歌剧事业不断涌入前进中,居塞比·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备受推崇,他所创造的艺术价值是很多艺术者望尘莫及,其中又以《弄臣》为主要代表。本文以《弄臣》中的第四重唱《从我那天见到你》为典型代表,具体分析了其中的戏剧效果,挖掘出歌剧发展进程中的歌剧重唱艺术,透析了音乐重唱对歌剧思想内涵体现的重要意
期刊
摘要 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美术走向繁荣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新的生活和社会变化为画家提供了新的素材,画家们重新获得了题材选择的自由。本文以邢庆仁《玫瑰色的回忆》与郭北平《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为例,来分析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新的表现领域、绘画语言的变化以及诸多艺术家思考的如何突破和创新问题,寻找更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绘画表达方式,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本土意识和中国本土文化的精
期刊
摘要 从汉画像石的拓片效果去分析它的技法、构图及艺术性,已成为美术界的一个惯例。这固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画像石的艺术状况,但很不全面。笔者认为,要想全面了解汉画像石艺术,就不能忽视它的彩绘艺术。本文尝试从汉画像石的社会功能、工艺传承及风格流变三个方面入手,对其独特的彩绘艺术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汉画像石 彩绘艺术 社会功能 风格流变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动漫专业中的色彩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的、想象的、非现实的影像媒体色彩。英国画家霍克尼的绘画方式与习惯启发了动漫色彩的造型思路,使画画不仅是描绘对象、记录现实,更是用个人经验演绎的对这个世界和时代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视觉的表达可以揭示艺术家的世界,传达艺术的感染力和情感。  关键词:记录 演绎 戴维·霍克尼 动漫色彩 创作 启示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动
期刊
摘要 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与女性情结,使女性艺术在当前中国男性话语中处于一种“中心”之外的边缘空间。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女性艺术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纠缠,如文化差异、历史性、民族性、地方性、人性、家庭等,由于历史和社会无法分割的各个层面的认知和评述的一些困扰,使大多中国女艺术家的创作脉络表达得很内敛,即:透过熟视无睹的表象,用自己的女性视角和方式进行思考,去寻找女性特有的创作方向和恰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