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地阅读,文章主要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习惯,安排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选择他们能读爱读的书看,多和学生进行读书交流等若干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基本功;阅读习惯;学以致用
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阅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难以提高,每次考试,阅读题的答题都会暴露出许多问题:不会答、答不全,内容不会理解、主题不会感受。这虽然是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不到位是病根之所在。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科成绩的好坏。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各科成绩就比较好;而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差一些,对各科成绩的影响就比较大。因此,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成为各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呢?我想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意义。
有些教师对学生阅读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迅速提高,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修养等等。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在选择读物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产生分歧,学生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而教师则希望学生看有教育意义的读物。教师期望的是通过读一本书改变学生的一生。但如果我们冷静地面对现实就会发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是不可能的,是一个神话。我们教师可以想想自己,是哪一本书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呢?现在又有哪一本书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上互联网等等。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学生阅读的期望值。我觉得应该特别强调:阅读是一种快乐。娱乐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学生的智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在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学生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学生娱乐的工具之一,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去看书。教师如果将书籍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学生对书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启动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兴趣是最关键的第一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要做到寓教于乐,即在满足学生娱乐需要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学生很重要,但并不會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学生阅读的意义是娱乐,是体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即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教师应该认真指导,协助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积极思维,从而达到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训练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习惯
所谓自觉主动地阅读,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寻觅获得语文知识技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认识,使他们离开教师也能独立地阅读。同时,教师不应以教者自居,而是尊重学生,跟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如果学生的理解基本正确,就要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学生理解得好,就热情鼓励。这样就不会使学生觉得阅读时枯燥乏味,成为精神负担;反之,他们会感到愉快,享受到读书的欢乐,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
三、有计划地安排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就要有计划地进行各种基本功的训练。如掌握字词,朗读,默读,复述,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等。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必须从一年级做起,通过一个字,学一个词,连成一句话,都要教师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只有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变成阅读的有力工具。
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接触的有书面语言和文章插图,一方面,精读课文内容,积极思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图文对照,相互印证,把书面语言和客观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语文要注重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书声琅琅,以培养语感;议论纷纷,以发展思维。这样做既能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条局势,又可让课堂教学的气氛生动活泼起来。
六、为学生选择他们能读爱读的书看
不同年级与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如果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稍微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略低于学生实际水平的书籍。因为只有读得懂的书学生才喜欢读。
七、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读书交流
与低年级的学生一起阅读和创作,与高年级的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了问题,教师要尽量回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八、鼓励学生对科普读物学以致用
许多介绍社会知识、科普知识的书籍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的利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九、以教师的阅读示范带动和影响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己必须热爱阅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自己热爱阅读,这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如果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学生自然也喜欢阅读了。
总之,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就必须知道阅读是一种娱乐,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还应该以自身的阅读实践为表率影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阅读中获取快乐和学到一些东西,逐渐形成阅读能力,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基本功;阅读习惯;学以致用
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阅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难以提高,每次考试,阅读题的答题都会暴露出许多问题:不会答、答不全,内容不会理解、主题不会感受。这虽然是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不到位是病根之所在。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科成绩的好坏。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各科成绩就比较好;而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差一些,对各科成绩的影响就比较大。因此,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成为各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呢?我想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意义。
有些教师对学生阅读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迅速提高,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修养等等。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在选择读物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产生分歧,学生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而教师则希望学生看有教育意义的读物。教师期望的是通过读一本书改变学生的一生。但如果我们冷静地面对现实就会发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是不可能的,是一个神话。我们教师可以想想自己,是哪一本书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呢?现在又有哪一本书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上互联网等等。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学生阅读的期望值。我觉得应该特别强调:阅读是一种快乐。娱乐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学生的智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在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学生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学生娱乐的工具之一,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去看书。教师如果将书籍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学生对书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启动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兴趣是最关键的第一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要做到寓教于乐,即在满足学生娱乐需要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学生很重要,但并不會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学生阅读的意义是娱乐,是体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即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教师应该认真指导,协助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积极思维,从而达到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训练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习惯
所谓自觉主动地阅读,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寻觅获得语文知识技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认识,使他们离开教师也能独立地阅读。同时,教师不应以教者自居,而是尊重学生,跟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如果学生的理解基本正确,就要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学生理解得好,就热情鼓励。这样就不会使学生觉得阅读时枯燥乏味,成为精神负担;反之,他们会感到愉快,享受到读书的欢乐,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
三、有计划地安排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就要有计划地进行各种基本功的训练。如掌握字词,朗读,默读,复述,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等。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必须从一年级做起,通过一个字,学一个词,连成一句话,都要教师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只有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变成阅读的有力工具。
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接触的有书面语言和文章插图,一方面,精读课文内容,积极思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图文对照,相互印证,把书面语言和客观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语文要注重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书声琅琅,以培养语感;议论纷纷,以发展思维。这样做既能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条局势,又可让课堂教学的气氛生动活泼起来。
六、为学生选择他们能读爱读的书看
不同年级与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如果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稍微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略低于学生实际水平的书籍。因为只有读得懂的书学生才喜欢读。
七、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读书交流
与低年级的学生一起阅读和创作,与高年级的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了问题,教师要尽量回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八、鼓励学生对科普读物学以致用
许多介绍社会知识、科普知识的书籍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的利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九、以教师的阅读示范带动和影响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己必须热爱阅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自己热爱阅读,这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如果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学生自然也喜欢阅读了。
总之,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就必须知道阅读是一种娱乐,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还应该以自身的阅读实践为表率影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阅读中获取快乐和学到一些东西,逐渐形成阅读能力,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