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疫苗覆盖率提高,预防接种的副反应及偶合症也随之增多。加之基层防保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公众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认知能力较低,造成社会影响大,如何规避妥善处理好疑似接种应城反应,也成为了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探索的课题。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聚集性/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接种地点,使用同品种疫苗发生的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對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与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等因素有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
  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疫苗质量问题包括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外源性因子、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的反应。心因性反应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无关
  (二)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病情轻微,多于数天内恢复,一般不需要临床处置
  ⑴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有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接种BCG后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接种吸附疫苗后出现硬结);
  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按纵横平均直径分为轻度(<15mm)、中度(15~30mm)和重度(﹥30mm)。
  处置原则:直径<15mm(轻度)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直径15~30mm(中度)用干净毛巾热敷;
  直径﹥30mm(重度)及时到医院诊治
  BCG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⑵全身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倦怠、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
  发热按腋窝温度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9.0℃)和重度(﹥39.0℃)
  处置原则:发热≤37.5℃:(轻度)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伴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及时到医院诊治
  发热﹥37.5℃(中度、重度):及时到医院诊治
  ⑶加重反应:
  表现特点:是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的加重;仅发生在个别批号疫苗或某些次数的免疫接种中;发生人数较多,超过该种疫苗平时发生反应人数。加重反应只要经过适当的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的损伤或功能上的障碍,也不会发生后遗症。
  处置原则: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处理与一般反应治疗相同,但要加强观察,防止并发症。
  2、常见异常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与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等因素有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
  ⑴无菌性脓肿
  产生原因:主要是接种含有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吸附剂的疫苗(如DPT、DT等);
  疫苗可以初冻结过;
  接种部位不正确、注射过浅、计量过大、使用前未充分摇匀疫苗等。
  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红晕,形成硬结;局部肿胀、疼痛;轻者针眼处流脓,重者形成溃疡,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自行吸收,重者破溃排脓,有时深部溃烂形成脓腔,长期不愈。
  处置原则:干热敷,促进脓肿吸收;
  脓肿未破溃: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切忌切开排脓,以防久不愈合,。
  脓肿破溃或空腔:切开排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⑵热性惊厥
  产生原因:热性惊厥是一种症状,多见婴幼儿,可能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接种疫苗后引起加重反应、疫苗特性反应,也可能继发于其他异常反应时出现发热,引起热性惊厥。
  临床表现:
  ●先发热后惊厥,体温一般38℃以上,多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
  ●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
  ●免疫接种引起的惊厥多只发生1次,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
  ●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处置原则:
  ●静卧,将纱布缠裹的压舌板放在上下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
  ●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肉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ml,灌肠。
  ●退热
  ⑶常见的过敏反应
  临床类型
  ■过敏性皮疹
  ■荨麻疹
  ■大疱型多形红斑
  ■麻疹/猩红热样皮疹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休克
  ■阿瑟氏反应(局部过敏反应)
  ■血管性水肿
  处置原则
  ■停用可疑、相似疫苗
  ■多喝水或输液,促进致敏物质排出
  ■抗过敏药或解毒药治疗
  ■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支持疗法
  二、结论
  综上所述,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好副反应事件,对建立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顺利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降低辖区内传染病的发病率,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多年来普遍忽视了在采集检验标本时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检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因此,当出现临床表现与检验结果不符时,经常找不到正确的原因。日后的临床检验工作,必须对干扰常规检验结果的药物进行研究,一方面获得更多的有效数据与资料,另一方面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大帮助。  关键词:药物;三大常规检验;检验结果       血液、尿液、粪便的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项目,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睾丸肿瘤诊断过程中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2例睾丸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中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详细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睾丸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临床检查显示,选取的52例睾丸肿瘤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9例(94.23%),其中32例(61.54%)良性肿瘤,17例(32.69%)恶性肿
期刊
摘要:肝癌是我国高发且生存率极低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癌细胞扩散生长迅速,治疗极其困难。随着造影技术和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实行精确放疗技术,相比传统放疗技术,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本文通过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行三维放射治疗和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方法,讨论肝癌放疗治疗方法的潜在优势和存在弊端,为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进展研究       1 引言
期刊
腹部创伤属于比较常见的严重创伤,临床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便血、血尿等 [1]。腹部创伤分为两种,一种为单纯腹壁外伤,对生命无威胁;一种为内脏损伤引起的大出血与休克,这种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死亡 [2]。所以准确的腹部创伤检查可以减少死亡率。临床一般采用 B 超檢查腹部创伤,其准确性较低。本文主要讲述对我院 30 例患者采用 CT 检查腹部创伤,现将诊断结果报
期刊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慢性损伤后,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进而导致肝功能受损的一个综合症。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其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汲虫病等),先天性代谢缺陷(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及化学代谢缺陷(慢性酒精性肝病、慢性药物性肝
期刊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1. 脑卒中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我国死于脑卒中患者超过100万人/年,研究证实高血压与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TOAST研究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70%以上患者合并高血压,SHEP研究及STONE临床试验均证实降压治疗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根据《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脑
期刊
摘要:目的:苦豆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多年生草本,根茎地下芽旱生耐盐植物,固沙抗风作用强,耐干旱,抗风蚀,具有良好的沙生特性.具有清热解毒,止痢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其药用部位为花期的干燥地上部分,称为“苦豆草”;成熟的果实称为“苦豆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苦豆草、苦豆籽为原料提取苦参碱、槐定碱等生物碱
期刊
摘要:探讨肛肠科手术后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充分认识老年患者跌倒的危害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肛肠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肛肠手术患者的日益增多,肛肠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碰伤等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安全是患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现将肛肠科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报告如下。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尖锐湿疣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已确诊为妇产科尖锐湿疣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据患者的阴道镜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引起肛疾术后复发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肛瘘术后复发患者100例,患者的手术方法有:内扎外剥术、注射术、肛裂切除术、肛瘘切除术、肛门病激光术。结果:各种手术后的复发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了解术后复发与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可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肛疾术;复发;并发症       肛瘘疾病比较难治,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