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究留白艺术,利用文本中的那些“未定点”,适当留白,营造意味深长的课堂,给学生以无限想象空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研究
留白最初用于艺术创作,是绘画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留下空白,引人遐想,于“无”中生“有”,“虚”处见“实”。留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求其空灵,讲究虚实统一,从而使艺术作品达到“形神兼备,虚实相映”、“有无相生,于无画处皆成妙境”、“以无胜有,意到笔不到”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艺术的熏染,情感的陶冶,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究留白艺术,利用文本中的那些“未定点”,适当留白,营造意味深长的课堂,给学生以无限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留白处放飞思绪,放飞心灵,驰骋想象,自由翱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进行了探讨。
一、借插图想留白,驰骋想象
插图是指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或照片,是对文字的视觉形象阐释,旨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解释、补充、说明,具有形象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启发性等特点,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渗透着作者们的审美情趣和对作品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陶冶学生情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一重要资源,借助课文插图,巧妙地设置留白,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大胆联想,自由驰骋,进而领会文本的深层意蕴,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自然景象: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零星点缀着的白花、缕缕的荷香、脉脉的流水、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感受“虚实结合,如梦如幻”般的意境,并联系上下文,图文对照,设置留白:作者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这样化静为动,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
二、找标点补留白,联想回味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它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是文章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的多样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涵,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补白,它以有限的语言,传无穷之意,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往往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标点符号这一“未定点”,让学生填补留白,想象联想,进行艺术创造,将一个个静止的符号变成思维的火花,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思考标点符号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
如鲁迅《祝福》中“我”在听了祥林嫂询问是否有地狱时,是这样回答的:“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短短一段话,运用了五种标点,每个标点都值得学生去探究分析。于是,我利用这些标点符号,创设留白:“我”当时听了祥林嫂的话为什么会吃惊?感叹号和疑问号说明了什么?破折号和省略号在在这里分别有什么作用?请在每个标点处各补上相应的内容,反映“我”当时的心情。这样通过空白填补,想象创造,使学生从中体会人物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于结尾设留白,余音绕梁
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成功的课堂教学,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端,又要意犹未尽的结尾,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此为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结尾时巧设留白,将广阔的想象创造空间延伸到课外,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课堂结尾收到“曲终人不散,余音犹绕梁”的艺术效果。
如《项脊轩志》的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栽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看似平常之语,实则托物寄情,意蕴深远,语语动情,余韵徐歇,在戛然而止,欲语不语中留下了无限的文本空白,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难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此时,教师可在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设计“留白式”写作练习:借鉴《项脊轩志》的传情手法,写一写自己的亲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物。又如学习完《罗密欧与朱丽叶》后,设计了这样的留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西厢记》中张生最终高中状元,与崔莺莺成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相爱甚深,但双双却以殉情告白天下,同属于反封建题材,一个结局美满,一个结局悲怆,迵然不同,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这样的结尾处理,从旧知中引出新知,通过知识迁移,对比分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推向更深层次,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同时也给人“言尽而意无穷”的享受。
总之,留白是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加以重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少着墨,多留白,让“无语之处皆成妙境”;少精讲,巧留白,“于无声处听惊雷”。
【参考文献】
[1]朱雨楠.空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杨军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D].苏州大学,2008
[3]郭毅.诗歌空白结构的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温秋琰.中学语文教学空白艺术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刘艳清.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研究
留白最初用于艺术创作,是绘画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留下空白,引人遐想,于“无”中生“有”,“虚”处见“实”。留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求其空灵,讲究虚实统一,从而使艺术作品达到“形神兼备,虚实相映”、“有无相生,于无画处皆成妙境”、“以无胜有,意到笔不到”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艺术的熏染,情感的陶冶,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究留白艺术,利用文本中的那些“未定点”,适当留白,营造意味深长的课堂,给学生以无限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留白处放飞思绪,放飞心灵,驰骋想象,自由翱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进行了探讨。
一、借插图想留白,驰骋想象
插图是指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或照片,是对文字的视觉形象阐释,旨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解释、补充、说明,具有形象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启发性等特点,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渗透着作者们的审美情趣和对作品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陶冶学生情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一重要资源,借助课文插图,巧妙地设置留白,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大胆联想,自由驰骋,进而领会文本的深层意蕴,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自然景象: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零星点缀着的白花、缕缕的荷香、脉脉的流水、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感受“虚实结合,如梦如幻”般的意境,并联系上下文,图文对照,设置留白:作者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这样化静为动,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
二、找标点补留白,联想回味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它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是文章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的多样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涵,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补白,它以有限的语言,传无穷之意,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往往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标点符号这一“未定点”,让学生填补留白,想象联想,进行艺术创造,将一个个静止的符号变成思维的火花,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思考标点符号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
如鲁迅《祝福》中“我”在听了祥林嫂询问是否有地狱时,是这样回答的:“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短短一段话,运用了五种标点,每个标点都值得学生去探究分析。于是,我利用这些标点符号,创设留白:“我”当时听了祥林嫂的话为什么会吃惊?感叹号和疑问号说明了什么?破折号和省略号在在这里分别有什么作用?请在每个标点处各补上相应的内容,反映“我”当时的心情。这样通过空白填补,想象创造,使学生从中体会人物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于结尾设留白,余音绕梁
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成功的课堂教学,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端,又要意犹未尽的结尾,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此为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结尾时巧设留白,将广阔的想象创造空间延伸到课外,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课堂结尾收到“曲终人不散,余音犹绕梁”的艺术效果。
如《项脊轩志》的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栽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看似平常之语,实则托物寄情,意蕴深远,语语动情,余韵徐歇,在戛然而止,欲语不语中留下了无限的文本空白,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难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此时,教师可在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设计“留白式”写作练习:借鉴《项脊轩志》的传情手法,写一写自己的亲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物。又如学习完《罗密欧与朱丽叶》后,设计了这样的留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西厢记》中张生最终高中状元,与崔莺莺成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相爱甚深,但双双却以殉情告白天下,同属于反封建题材,一个结局美满,一个结局悲怆,迵然不同,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这样的结尾处理,从旧知中引出新知,通过知识迁移,对比分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推向更深层次,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同时也给人“言尽而意无穷”的享受。
总之,留白是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加以重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少着墨,多留白,让“无语之处皆成妙境”;少精讲,巧留白,“于无声处听惊雷”。
【参考文献】
[1]朱雨楠.空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杨军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D].苏州大学,2008
[3]郭毅.诗歌空白结构的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温秋琰.中学语文教学空白艺术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刘艳清.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